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指导中医药现代化浅识

来源:摘自《中医药学刊》文/王光清
摘要:1自然辩证法与朴素唯物论是中医药学的指导思想中医药是属于中国古代思想哲学史的范畴,所以它称为中医药这一独特体系。在周易中有许多论述对立的思想文字,有许多自发的辩证法的观点,如:“吉凶、福祸”、“小往大来、大往小来”等有关矛盾变化的思想,这些都融入到中医药理论体系中。谈论的是事物矛盾变化与阴阳对立统......

点击显示 收起

     1  自然辩证法与朴素唯物论是中医药学的指导思想
    中医药是属于中国古代思想哲学史的范畴,所以它称为中医药这一独特体系。在<周易>中有许多论述对立的思想文字,有许多自发的辩证法的观点,如:“吉凶、福祸”、“小往大来、大往小来”等有关矛盾变化的思想,这些都融入到中医药理论体系中。《周易》包括《易传》、《易经》两部分。谈论的是事物矛盾变化与阴阳对立统一的方法。《周易》可能写在殷周时期,依据当时的背景可能是由干臂子弓写成的。
   《内经》一书写在秦汉之初,是古代医学的理论总结,提出了一些早期的、自然的辩证法观点。它也是中医药的理论基础《<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共18卷,162篇.约14万字。它的基本理论内容如下:
   《内经》的整体观:《素问.灵兰秘典论篇》“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说明人体脏腑间的相互联系与制约在“主神“(心,即大脑)的统一调控下,把人体各器官有机的联系起来,从整体上观察人的脏腑间的关系,以及脏腑结构与功能的联系。 
   《内经》论述人体外部与内部、局部与整体密切联系。局部疾病会影响全身,全身疾病也会影响局部。同时人体与自然环境变化之间也存在密切的相互关系。
   《内经》阴阳学说:《内经.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阴阳学说最早见于<易经>,以后在《内经》中得到进一步发展。《内经》认为在自然发展变化、人体生理发展变化中都存在着阴阳对立统一的发展变化。治疗疾病应当分清人体内的阴阳变化,当“失去阴阳相对平衡”时就会得病,所以说:“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见《四气调神大论》)。《内经》中还谈到“邪气”致病的现象,在今天看来邪气可能是讲微生物的。身体虽受“邪气”的侵袭,但人体具有抵抗力(阳气固),就不会得病,就会保持健康。可见,用阴阳变化观察疾病的方法对病因作了说明。但阴阳学说也有其局限性,只强调了其互根的一面,而未突出其对立的一面,不完全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需要用辩证唯物主义进一步的解释阴阳学说,形成科学的“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 
   《内经》五行学说:认为万事万物是五种物质元素组成的。即殷人说的“组成世界的物质是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这一看法在当时是一种朴素的唯物论。《鲁语》说:“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左传》说“因地之性,生其六气,用其五行”。《郑语》说“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说明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这五种物质原素所组成、所繁殖,是对世界极简单及朴素的认识。在 《尚书.洪范篇》中也谈到了五行,它把朴素的五行学说神秘化了。从卜辞中看到,殷人有“五方”的观念也和五行学说联系起来。形成了机械地“取类比象”,把事物的发展看成是简单的循环、重复繁琐,但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不符合实际。所以,不宜于使用。 
   《内经》的预防思想:《内经》中贯穿了朴素的预防思想,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就是说要适应环境,掌握客观规律,预防疾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把预防疾病提到了应有的高度,是值得珍视的。
   《内经>脏腑经络学说:古代医学家经过反复医疗实践,对人体的结构和功能逐渐有所认识,指出结构和功能间相互关系,在“心”的指导,以脏腑为中心,以经络为联系。形成一种独特的脏腑经络学说。它们起源于脏腑,经络的线路与脏腑功能及其整体表现密切相关。《素问.经脉别论》中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经,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脏腑经络彼此相关,是一个整体,这就是《内经》脏腑经络的整体观。成为中医理论的一个重要特点和指导思想。对认识疾病的病理变化及施行针刺疗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是基本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的。
    病因:依据《内经》把病因分成两类,即“内因”与“外因”二因说。
    外因:外因是条件,包括风、寒、暑、湿、燥、热等六淫。疫疠(可能是病毒)、邪气(细菌)、外伤、中毒、咬伤(狂犬、毒蛇咬伤等)、精神刺激、过度劳累、饮食不节等,都是外来的致病因素,应属于外因。
    内因:精神因素(喜、怒、忧、思、悲、恐、惊等)、阴阳失调、房事、痰饮、血瘀、机体抵抗力变化。
南宋陈言提出增加“不内外因”的三因说,这种分类法是不够恰当的,也不符合辨证唯物论的认识方法。应用四诊及辨证、辨病的诊断方法:望、闻、问、切等四诊,先用八纲、脏腑、六经、气血精津液等辨证,然后辨病,再以辨病证的方法确定证和病。
    掌握四诊及辨证的规律,是正确诊断疾病的要领。
    2  阴阳与脏腑相关学说
    脏腑的关系:中医理论认为脏为阴,腑为阳,结构为阴.功能为阳。
    心与肺相关,吸取氧气,排出二氧化碳;肝与胆相关,排出胆汁至十二指肠;胰腺由外分泌部,分泌胰酶到小肠;脾与胃相关,帮助运化起重要作用;肾与膀胱相关,主要排出尿液。
体表与脏腑亦相关:(1)、心脏与胸前壁相关;(2)左右肺与胸骨前及左右季肋部相关;(3)、肝与右季肋区腹上区相关;(4)、胆与右肩部相关;(5)胰与第二腰椎平腰一周相关;(6)肾与输尿管左右腰区相关;(7)膀胱与腹下区耻骨上方相关;(8)胃与脐区(胃脘)左季肋区相关;(9)子宫与腹下区相关;(10)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与腹上区、脐区、右髂区相关;(11)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盲肠、乙状结肠与右腰区、脐区、左腰区、右髂区、腹下区、左髂区相关。
    气、血、精、津液:气为阳,血为阴,精、津液亦为阴。
    经络组成的理论:经络本身就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经络的循环由周围向中枢传入的路线。从生理上说,它是人体各部分互相联系的络网。经络与神经血管植物的神经的关系:经络循行走的方向大致与神经、血管植物神经是相关的。阴经与阳经是对立统一的:(1)手三阴经由感觉神经、静脉、副交感神经组成;手三阳经由运动神经、动脉、交感神经组成;阴经与阳经的关系是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2)足三阴经、足三阳经与手三阴经、手三阳经线路大致是相同的。
    3  中药现代化与现代科学技术
    利用现代科学研究手段将中药大致分为如下几类
    解热药:如麻黄、柴胡、薄荷。
    清热抗菌药:如黄连、黄芩、黄柏。
    止痛(镇痛)药:如元胡、白屈菜、乌头类镇痛药;
    安神催眠及镇静药:如缬草、酸枣仁、何首乌;
    平肝熄风(抗痫抗痉药)如天麻、钩藤、苏合香;
    祛风湿药:如秦艽、独活、祖师麻。
    补益药:(1)补气药:如人参、孩儿参、党参;(2)补阴药:如麦冬、天冬、枸杞子;(3)补阳药:如鹿茸、肉苁蓉、淫阳藿(仙灵脾)。
    强心利尿药:(1)强心药:如附子、罗布麻、福寿草; (2)预防心绞痛药:如丹参、葛根、银杏叶;(3)降血  压药:如萝芙木、次蓬、无柄紫堇;(4)降血脂药:如绞股蓝、姜黄、山楂。
    祛痰平喘药:(1)祛痰药:如款冬花、满山红、烈香杜鹃;(2)止咳(镇咳)药:a》温化寒痰药:如半夏、桔梗、远志.b》清热化痰药:如贝母、葶苈子、竹茹。(3)平喘止咳药:如麻黄、青皮、热参(华山参)。
泻下药:(1)峻下药:如大黄、硫酸钠(芒硝)、芦荟; (2)润下药:如火麻仁、郁李仁、蜂蜜;(3)止泻药:如诃子、芡实、五倍子;(4)催吐及止吐药:a)催吐药:如藜芦、人参芦、苦丁香.b)止吐药:如制半夏、吴茱萸、红豆蔻。
    利胆保肝药:(1)利胆药:如栀子、狗尾草、茵陈;(2)保肝药:如垂盆草、郁金。
驱虫药:(1)驱蛔虫药:如使君子、苦楝根皮、鹤虱;(2)驱滴虫药:如蛇床子、大蒜、仙鹤草根;(3)驱绦虫药:如槟榔、南瓜子、鹤草芽;(4)抗阿米巴病药:如鸦胆子、翻白草、白头翁;(5)驱血吸虫药:如枫杨、半边莲、鸭跖草;(6)抗丝虫病药:如糯稻根、桉叶、雷丸;(7)抗黑热病药:如乌梅、山茱萸、五味子;(8)抗疟药:如青蒿、常山、马鞭草;
    利尿药:(1)速尿药:如茯苓、猪苓、木通;(2)缓尿药:如泽泻、通草、地肤子。
    生泌药:(1)缩宫药:如益母草、仙鹤草、雪莲;(2)调经活血药:如当归、红花、香附;(3)催乳与退乳药:a)催乳药:如王不留、冬葵子、漏芦;b)退乳药:如麦芽;c)避孕药:如棉花根皮、棉籽。
    理血药:(1)止血药:如人参三七、地榆、菊三七;(2)补血药:如龙眼肉、阿胶、鸡血藤;(3)降糖药:如玄参、地骨皮、生地黄;(4)补碘药:如海藻、昆布、紫菜。
    抗癌药:(1)呼吸系抗癌药:如秦岭产品鬼臼(桃耳七)、窝儿七(山荷叶)、鸡素苔。(2)消化系抗癌药:如喜棍皮、冬凌草、黄药子。(3)造血系抗癌药:如紫三尖杉、山慈姑、通光散。(4)生殖系抗癌药:如长春花、莪术、掌叶半夏。
    中药理论研究及应用  
   (1)中药单方与复方的化学结构研究,主要研究有效成分的作用和人工合成。(2)中药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研究其独特疗效。(3)中药制剂的研究,如针剂、散剂、丸剂、酊剂、冲剂、糖剂、膏剂等。冲剂可按剂量配成复方,发挥中药的优势效果,使其现代化。
    中医在辨证和辨病过程中,除使用中医切脉优势外,还要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设备、仪器进行诊断,检测与治疗。如磁共振、CT、数字减影等、成像系统以及X光、显微镜、B超、心、脑电图等各种新型现代化手段进行诊断和治疗,把中医药现代化逐步向前推进,突出中医特色,发挥中医药在世界医学中的独特优势,为世界医药学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指导中医药现代化浅识 2006-9-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