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实现传统中药向科学中药的转化

来源:www.chinesemedicines.net
摘要:众所周知,中成药的使用原则完全建立在中医理论体系之上,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变化,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对医药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用药思维模式与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现代中药、科学中药的新概念,这无疑给中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但在传统中药如何与现代科技结合的过程中,还存在观念和特点上的差异,这种......

点击显示 收起

    马德平(兰州佛慈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兰州730046)

    中成药是祖国医药学的瑰宝,是人类历史的重要知识产物。众所周知,中成药的使用原则完全建立在中医理论体系之上,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变化,随着科技进步和人们对医药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用药思维模式与技术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现代中药、科学中药的新概念,这无疑给中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但在传统中药如何与现代科技结合的过程中,还存在观念和特点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会带来不同的结果,作者试图提出一些看法以供参考。

    1中医思维模式及其现代化是实现科学中药的前提

    中医与中药是相互依从、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中医的全部理论体系思维最终落实在中药的使用和实践上。从一个角度来理解,中医的发展程度决定着中医的发展水平。中医秉承了“藏象”、“病因病机“、“四诊八纲”、“治则治法”等传统的辨证论治理论,使中医的发展曾达到了鼎盛时期,并影响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医学发展进程,如日本汉方医学等特色的民族医学。但随着现代基础科学技术包括生物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电子科学技术等全方位的发展和应用,在促进西医等其他国家医学理论体系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显然,中医药在这方面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当我们思考中成药在国际市场徘徊不前,呈萎缩之势时,往往过多地关注了中成药生产技术水平的问题,而忽视了世界各国对中医理论的认知和接受程度,直接导致对中药的怀疑而被拒绝的现实问题。除非我们完全脱离中医药现有的框架。

    实现了中医理论的现代化,必然引起中药在现代思维和技术上的突破和发展,就促成了中药的科学化。要借用基础科学手段,寻找现代中医综合判断诊治的科学手段和思维方法,要用现代生命科学的方法规范和量化中医诊治的模式思维。提供中医体系的现代技术含量,就是要研究如何把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设备融入中医药的理论、新药研发、临床及生产等各领域中,实现中医药体系的突破和发展。

    2如何理解科学中药的内涵

    中药的发展,已被推向了关键时刻,要正确认识中药的发展目标是必然走向科学中药的道路。那么什么是科学中药真正内涵?

    2.1  要建立科学的理论体系。要使中医独特的哲学思想从现代科学的角度加以理解认识,使用现代中医理论指导现代科学中药的研究、生产和临床应用。凡脱离中医体系的中药视为天然药范畴。

    2.2科学中药必须建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阐明中药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及作用原理,彻底解决中药在现代临床治疗上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实现中药应用的准确、科学、合理的模式。

    2.3  科学中药本身的种植、提取、制剂等生产全过程必须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在不脱离用药原则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科学中药的现代技术优势传统优势的结合。

    2.4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实现综合评价科学中药的质量水平和稳定性。并能在科学中药形成的各个环节有效地进行评价和控制。

    3进一步认识中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天然药物作为医药领域中重要的一个科学分支,所占的比例也在不断的提高。而中药既属于天然药物范畴,又具有独特的哲学思维长期受中医思想的指导和影响这就是目前中药所处的现状。 3.1  完全满足中医药理论的经典中成药,尽管其生产使用了近代制药科技手段,在分离、提取、粉化、制剂等工程系列中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但仍以原汤剂现代剂型化为模本,维持了中医的理论模式,主要表现在中医复方制剂上,药效重复性差,难以准确反映复方的药理作用。改进的重点,应着重于如何进一步精制总有效成分,减少服用量,提高疗效。

    3.2基本满足传统中医理论,但同时也接受了西医理论指导,具有双重指标指导性,这类主要集中在近年来开发的中药新药中,不但在制剂技术方面大量引进和仿用化学药技术;同时在验证其疗效过程中也采用双重标准,形成了具有中医功能和西医主治的新模式。这对促进中医理论的发展和西医理论的结合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基础性理论研究相对滞后,在认识上也带来了一定的混乱局面,发展改进的重点,应强化中医基础理论的同时,及时引进西医理论中优秀的思维和方式加以借鉴,最终合理利用并补充完善为现代中医理论,从而实现中医理论的全新发展。

    3.3基本已脱离中医理论体系,向化学药过度的纯现代中药应用现代科技对传统中药中的局部或某一特定有效活性成分采用现代分离、提取及化学结构修饰的技术手段,使固定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已趋于西医化。此类,用中医理论指导已很勉强,而用西医理论指导已基本趋于成熟,这将为寻找和筛选新的化学药创造了新途径。

    4向科学中药转化的关键技术

    尽管用现代中医理论来促进和和提高中药向现代化迈进,但要真正实现科学中药,还需要解决一些关键的技术问题。

    4.1要强化中药现代化的研究中药的现代研究,缺少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其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原理的科学阐述,尤其对复方组成的稳定性,药效的重复性,要有特色的加以研究,形成中、西医均能接受和理解的治疗原理。 

    4.2中药材种植质量的可控性和均匀性  目前,大力提倡的中药现代化很大一部分内容就是指中药种植的规范化和现代化。中药材做为中药制剂的原料,其质量的可控和稳定是整个中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但由于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环境、土壤、地域、水、种子、种植方法以及施肥、农药使用等技术的不同,导致中药材种植存在很大的差异,严重制约了中药的质量水平。因此,要研究如何突破现在散乱、质量难以控制的中药材种植瓶颈问题。积极采用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发展中药现代化、科学化种植。实现对目标中药种植技术的突破。

    4.3实现中药材炮制、加工前处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众所周知,中药的很多特殊性是要经过特定的炮制加工后方能显现,但以往的炮制加工不固定因素过多,往往很难准确掌握。仅凭外观的肉眼观察是很难科学化的。许多中药的蒸、炒、炙、煅等炮制工艺重复性很差,更难以验证。要加快研究中药炮制的规范性和科学性,提高炮制设备、设施的自动和可控性,以及中药加工炮制品的质量控制。突破性的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炮制加工及前处理技术和方法,实现炮制科学化目的。

     4.4中药材目标成分最大优化原则的实现  由于中药成分的复杂和模糊性,中药材必须经特定合理的处理,使其有效成分或有效成分群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实现“去粗、存精”的目的。

    4.4.1中药直接粉化、细胞破壁的利用  粉化的程度及破壁率将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及疗效。因此,对中药微粉化及纳米化研究应以保证中药质量和疗效为目的。

    4.4.2采用现代的生产工艺利用各种物理化学的原理及浸提技术,对中药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进行最佳方案提取,此项技术的研究已有许多成熟的现代高科技技术得以应用。如超临界萃取技术、树脂吸附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及微波萃取技术等。 

    4.5合理解决中药制剂学难题使其生物利用度、疗效的最大化对中药新剂型的研究和探索,除传统中药剂型有一定的特色外,应用现代药学制剂技术和手段,努力开发具有中药特色的中药靶向制剂、中药快崩制剂、中药缓控制剂、中药渗透泵制剂、中药透皮吸收制剂及中药纳米制剂等技术。使中药发挥快速、高效的作用。

    4.5中药质量标准检测和控制手段要有所突破要从简单、精度低、重复新差、定位不准确实现科学精确、全方位的质量控制,如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及其他质控技术的普及应用。

    总之,中药在现代中医理论的指导和作用下,在突破了其关键技术上的屏障后,必将成为现代科学中药,通过其理论的普及和人类对回归自然认识上的深化,科学中药将已全新的概念走向世界。

作者: 实现传统中药向科学中药的转化 2006-9-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