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中医辨治顽固性头痛的思路与方法

来源:www.chinesemedicines.net
摘要:顽固性头痛的病因复杂,表现形式多样,发作时疼痛难忍,久治不愈,且有家族史的特点。笔者现结合临床,探讨顽固性头痛的中医辨治特点。体质辨证依据中医理论,将人的体质分为6型,除正常型外,还有燥红质、迟冷质、腻滞质、倦白光质和晦涩质5种病理型体质。笔者通过临床183例顽固性头痛患者观察,发现以燥红质型、晦涩质......

点击显示 收起

    顽固性头痛的病因复杂,表现形式多样,发作时疼痛难忍,久治不愈,且有家族史的特点。如何及早干预,阻断发病因素,控制发病进程,减轻疼痛程度,减少复发的频率,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现结合临床,探讨顽固性头痛的中医辨治特点。

1依据体质辨治
    体质辨证是与八纲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密切相关而又有区别的辨证纲领。主张在正常生理情况下的体质可以被视为一种潜在因素,一旦生病,这种潜在的倾向性将结合病理变化而出现。体质辨证依据中医理论,将人的体质分为6型,除正常型外,还有燥红质、迟冷质、腻滞质、倦白光质和晦涩质5种病理型体质。笔者通过临床183例顽固性头痛患者观察,发现以燥红质型、晦涩质型具多,其中燥红质型为41.2%、晦涩质型为32.9%、倦白光     质型为15.6%、腻滞质型为5.7%、迟冷质型最少为4.6%。

1.1燥红质型
    证见头痛剧烈,作止有时,稍遇情志不悦而易发,多虑多疑,形体瘦弱,五心烦热,心悸焦燥,口燥咽干,便结尿黄,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数。此型患者在生理情况下的潜在倾向是真阴易于虚亏,一旦发病多出现肝肾阴虚。因此,在头痛反复发作时予以滋补肝肾、潜阳止痛。方用自拟天紫汤:天麻、紫河车、川芎、柴胡、何首乌、枸杞子、女贞子、墨早莲、熟地黄、白僵蚕、蜈蚣、珍珠母、延胡索、夏枯草、龟甲、蝉衣、白蒺藜、龙骨等。病情未发作或缓解期,应着重予以调理情志,疏导心理;同时予以柔肝滋肾、养阴和血、宁心安神。方用酸枣仁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酸枣仁、茯苓、知母、川芎、甘草、小麦、大枣、龟甲、龙骨、枸杞子、女贞子、玄参、何首乌、丹参、天冬、麦冬等。

1.2晦涩质型
    证见头痛剧烈,痛如针刺,固定不移,久治不愈,肤色晦涩,眼眶黎黑,肌肤干燥,唇色紫黯,舌质紫有瘀斑、瘀点,脉沉涩细。此型患者体质在生理情况下的潜在倾向是气血易于失调,一旦发病多表现为血脉瘀滞不畅。故在发作时予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用自拟天红汤:天麻、红花、川芎、柴胡、刺蒺藜、白芷、苍术、生地黄、牛膝、白僵蚕、蜈蚣、全蝎、地龙、鸡血藤、黄芪、细辛等。病情缓解应进行必要的针灸、穴位按摩、导引,同时中药调气和血、活血化瘀。方用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加味:桃仁、红花、川芎、生地黄、柴胡、牛膝、三七、黄芪、黄精、天麻、茯苓、山药等。  

1.3倦白光质型 
    证见头痛绵绵,时发时止,常遇劳而发,面色白光   白,神疲体倦,气短懒言,动辄汗出,口淡乏味,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而弱。此型患者体质在生理情况下的潜在倾向是气血易于不足,一旦发病多表现为气血两亏。因此,在发作时予以益气补血祛风止痛。方用自拟方天地汤:天麻、熟地黄、党参、黄芪、黄精、当归、升麻、阿胶、紫河车、白芍、何首乌、酸枣仁、防风、羌活、葛根等。病情缓解时,应着重进行生活方式的调理,劳逸有序:同时中药健脾补气、柔肝养血。方用十全大补汤合补中益气汤加减:人参、黄精、黄芪、当归、熟地黄、川芎、白术、远志、酸枣仁、山药、白芍、升麻、陈皮、柴胡、天麻等。  
  
1.4腻滞质型
    证见头痛昏蒙,身重如裹,形体肥胖,胸满中痞,呕恶痰涎,舌胖,苔白腻,脉濡或滑。此型患者体质在生理情况下的潜在倾向是脾胃功能易于失调,一旦发病多表现为痰浊郁热上扰清窍。因此,在发作时予以健脾化痰、降逆止痛。方用自拟天术汤:天麻、苍术、半夏、川芎、石菖蒲、刺蒺藜、薏苡仁、生黄芪、旋覆花、代赭石、绞股蓝、黄精、党参、山药、泽泻等。病情缓解时应着重对患者进行饮食结构的调整和适度体格锻炼,同时中药健脾化湿、芳香化浊、和胃导滞、调补肝肾。药用天麻、苍术、陈皮、法半夏、石菖蒲、砂仁、肉豆蔻、薏苡仁、山楂、黄芪、黄精、党参、高良姜等。

2依据头痛特点辨治
    ①太阳头痛。痛在头后忱部及颈项,疼痛呈钝痛,常伴有酸胀感,甚至颈项活动受限。药物常选用羌活、葛根、川芎、麻黄之类。②少阳头痛。痛在头颢侧部,疼痛多呈跳痛,常伴有耳鸣头晕目胀,甚至患侧面部有麻胀、抽搐感。药物常选用蔓荆子、柴胡、川芎、蝉衣、细辛之类。③阳明头痛。痛在头前额和眉棱骨处,疼痛多呈胀痛,常伴有目眩目胀,甚至出现头晕头重,视物不清。药物常选用辛荑、菊花、生石膏、知母、夏枯草之类。④厥阴头痛。痛在头项部,疼痛多呈胀痛,常伴恶心欲呕,甚至头重,抱头不知所措,可及全头痛。药物常选用藁本、吴茱萸、牛膝、珍珠母、龙齿之类。⑤太阴头痛。多呈全头痛,头重如裹,常伴有头部重坠感,耳聋重听。药物常选用苍术、石菖蒲、半夏、胆南星。⑥少阴头痛。疼痛多呈空痛感,疼痛昏晕相伴,常绵绵而作,神疲乏力,耳聋耳鸣,甚至指甲发青,气逆。药物常选用附子、麻黄、细辛之类。

    应当指出,临床各经之病既可单独表现,也可出现合病与并病的现象,应注意辨治。

3从五行相生关系辨治
    五脏病不但均可以引起头痛,而且直接影响治疗效果。根据疾病传变的关系与五脏相生的关系,进行辨证论治,对提高止痛效果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肝致头痛,表现为肝郁、肝火、肝虚的症状。常予以清肝、泻肝、柔肝之法,但是由于肾(水)乃肝(木)之母,因此,治疗上宜相应采取滋肾养阴方法。脾致头痛,表现为脾虚湿盛,痰浊上蒙的症状。常予以健脾化痰、降逆清窍之法,但为防相克(制)太多,治疗上应结合疏肝、温肾法。肾致头痛,表现为肝肾阴虚的症状。予以滋补肝肾,但应考虑健脾、柔肝之法并用。肺致头痛,虽然文献记载不多,但临床常可见由于素体肺虚气弱诱发头痛,如肺气肿患者。治法上应在补肺益气之法中兼顾补肾纳气、健脾化痰。心致头痛,表现为心脉瘀阻、心气血亏虚的症状。治法在运用活血化瘀、通络止痛之时加入柔肝和血、健脾益气之药,可多获良效。

4病症结合辨治
    顽固性头痛既可以一独立症状表现,亦可合并存在于其他躯体性疾病之中,临床上我们亦注意到,对后者的头痛,在治愈或缓解躯体原发病的同时,疼痛亦可随之缓解。如高血压病头痛、颈性头痛等。提示采用辨症与辨病相结合的方法,对于治疗顽固性头痛不失为一个重要手段。

5整体与微观结合辨治
    顽固性头痛患者虽然多以头痛为主诉症状,在治疗时医者应仔细追询病史长短、家族病史、头痛发作性质和伴随的症状,以及有无其他躯体性疾病,体现整体辨证的观点。同时,针对每位患者的个体情况,亦应细致的了解,如依据头痛发作的部位、时间及对药物的反应、遣方用药而根据患者生活起居、饮食习惯和心理状况进行健康指导和心理疏导,体现了微观辨证的观点。只有掌握顽固性头痛的发病规律,了解病情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正确判断预后和转归,有的放矢,才能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

摘自:《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文/谭毅,黄伟,叶欣


作者: 中医辨治顽固性头痛的思路与方法 2006-9-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