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窦忠健等:浅谈影响中药疗效的因素

来源:摘自《现代中医药》
摘要:近年来,中医临床医学家对中药疗效下降非常担忧,他们反映:不少中药临床疗效不够确定,中医有被中药“吃掉”的危险。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造成中药疗效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其中,中药材生产不依法采制,盲目异地引种药材,中药饮片炮制不规范,伪劣中药材充斥市场等都是影响中药疗效的重要方面。1.中药材生产不依法采......

点击显示 收起

    近年来,中医临床医学家对中药疗效下降非常担忧,他们反映:不少中药临床疗效不够确定,中医有被中药“吃掉”的危险。

    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造成中药疗效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其中,中药材生产不依法采制,盲目异地引种药材,中药饮片炮制不规范,伪劣中药材充斥市场等都是影响中药疗效的重要方面。

    1.中药材生产不依法采收
    现在许多多年生药材不到生长年限就提前采挖如黄芪应5~6年生,直径2~3cm,达到这样的标准,其根才可以入药。但现在有的仅栽种1年,根细如筷子,就被采收上市了。皮类药材如杜仲、厚朴等应以生长lO~15年以上,皮厚3~6mm以上的树皮入药,而今有的皮厚不到1mm就采剥上市了,还有甘草等等,此类药材质量可想而知。

    2.盲目异地引种药材
    古代陶弘景说:“诸药所生,皆有境界”。寇宗爽也说:“凡用药必须择土地所宜,则药力具,用之有据”。中药材历来讲究地道,如四川的黄连、附子,云南的三七,甘肃的当归,青海的大黄,宁夏的枸杞,内蒙古的黄芪,山西的党参,河南的四大怀山药等等,都是历史悠久,世界上享有盛名。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与生态环境差异很大,中药材生产的地道化原则崩溃之后,各地盲目引种,中药材质量完全陷于不可知状态。其一,无序化引种,加剧了药材品种混乱现象。比如,据“六五”时期国家对6种常用的中药材所做的统计:地道产区的黄芪占全国总收购量1/15,党参占l/9,白芍占 1/7,黄连占2/5,山药占1/20,枸杞子占1/6。再比如,广东地处亚热带地区,植物生长快,药材引种多。1984年广东省党参、山药、枸杞子的收购量超过了地道产地的山西、河南和宁夏。其二,药材质量悬殊。比如,银柴胡为宁夏产的地道药材,“1978年全国销售35万公斤银柴胡中,正品不足 10%”。又如,198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一项研究课题显示:“对各产地数十份常山饮片进行生物碱含量测定表明,其最高含量与最低含量相差4倍左右;草乌饮片中的乌头碱相差17倍之多”。其三,是有害物质的污染。人工种植的中药材里,杀虫农药的残留量普遍偏高。异地引种再加上化学肥料的使用,加剧了药材品种的变异。

    3.“同名异物”的中药品种在混用
    据《中药鉴别手册》记载同名异物的中药约计150余种。如白头翁,来源比较复杂,多达20多种,大多为地区习惯用药。《药典》规定白头翁是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s(Bge)Regel的干燥根,而南方有些地区以蔷薇科植物翻白草Po—tentilla a discolor Bange或委陵菜Potentilla chi—nens:s Ser的根或带根的全草作白头翁,内蒙古、河南、陕西、江西等部分地区又以菊科植物漏芦的根头部分作白头翁药用。国家《药典》早已规定,同名不同品种的药材,单列并重新命名加以区分。如防己有粉防己(防己科)和广防己(马兜铃科)之分,麦冬有麦冬(百合科沿阶草属)和山麦冬(百合科山麦冬属)之别,其它如木通、沙参、防风等皆是。如今药市行情名录中常见防己(广统、粉统),麦冬(杭统、川统、鄂统),防风(关统、水统)等名目,更有只写单名,如沙参、木香、贝母等。其间不乏出于价格因素而有意混杂者,如把山麦冬混入麦冬,河北枸杞混入宁夏枸杞等,此类药材有28类64种。有些进口药材如乳香、没药、丁香、肉桂等亦不分生产国家,导致混用,加之亦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无疑会造成中药疗效的下降。

    4.中药饮片炮制不规范
    清代张仲岩在《修事指南》中指出:“炮制不明,药性不准,则汤药无准,而病症无验也。”中药饮片的加工与炮制,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①该炮制的不进行炮制,使用生饮片;②受西药“毒性反应”观念的影响,对药性峻猛的一些中药材,如半夏、附子等过度炮制,使其临床疗效大大降低。③中药饮片炮制上,既有国家药典收载的炮制规范,又有各省市的炮制规范。而两种规范并存,反而使国家和地方的规范皆失去了约束力和权威性,造成了事实上普遍的不规范。“相同的药材有多种炮制方法,有的甚至相互矛盾“。④不同的炮制品相互代用混用等,也直接影响中药的临床疗效。此外,在全国各地出售的单剂量包装的“免煎饮片”(单味浓缩颗粒)及粗颗粒饮片等,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 28个省400余家医院中使用,至今没有质量标准加以监督管理。

    5.伪劣中药材(饮片)充斥市场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在整顿中药材市场,查处伪劣中药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一些不法分子,在利益的驱使下,仍然在掺假、售假。如贵重中药材易掺假;常见的有麝香、冬虫夏草、天然牛黄等;价格上涨的品种易出现伪劣,近期山萸肉货缺价涨,市场上利用廉价的五味子等制假出售;炮制后出售的药材易掺假,甚至有些药材提取有效成分后再销售(黄连、黄芩、鸡血藤)等等。这些伪劣药材自然影响中药疗效。小结:当前部分药材(饮片)存在的质量不稳定,甚至质量失控已直接影响到中医的临床疗效。笔者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应采取如下措施:①规范生产、控制加工。中药材的生产包括种植(异地引种)、采收、炮制(其中药材炮制目前存在问题最多),缺乏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或检测标准,鱼目混珠难以避免;②提高质量意识,加强技术监督。中药行业人员应提高质量意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药品技术监督是药品行政监督的基础,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所属的药品检验所是药品技术监督的主体。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药品质量检验机构和人员应接受当地药品检验所的业务指导、技术培训,加大对中药材市场的监管力度,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中药面临的危机。

作者: 窦忠健等 2006-9-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