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陈衍智,李萍萍:浅谈中医药对癌性发热的治疗

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摘要:(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中西医结合科,北京100036)癌性发热一般是指癌症患者出现的直接与恶性肿瘤有关的非感染性发热。癌性发热多见于癌症进展期,由于其产生的机理复杂,临床上患者的发热程度表现也不一样,有低热、中度发热,也有39℃以上的高热,其热型以不规则热或弛张热为多见。中医学认为,癌性发热属于“内伤发热”......

点击显示 收起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中西医结合科,北京100036)
    癌性发热一般是指癌症患者出现的直接与恶性肿瘤有关的非感染性发热。癌性发热多见于癌症进展期,由于其产生的机理复杂,临床上患者的发热程度表现也不一样,有低热、中
度发热,也有39℃以上的高热,其热型以不规则热或弛张热为多见。中医学认为,癌性发热属于“内伤发热”范畴。癌性发热的病因病机虽然复杂,但概括而言,为人体气血阴阳不足,脏腑功能失调,加之热、毒、痰、瘀相互为病,不同时期可表现为实证、虚证或虚实夹杂证。对于癌性发热的中医治疗,只有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才能取得好的疗效。
1辨证论治
1.1实证
1.1.1  热毒炽盛  热毒炽盛发热常可见于恶性淋巴瘤、急性白血病、扁桃体癌、宫颈癌、直肠癌及皮肤癌的患者。证见高热不退,体温多在38.5℃以上,伴有面赤汗出,烦躁不安,
口干舌燥,神昏谵语,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数。治宜清热解毒。可选用黄连解毒汤、清瘟败毒饮、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或清营汤加减治疗。药物可选用:竹叶、生石膏、知母、黄连、黄芩、黄柏、栀子、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白英、蚤休、山慈菇等。
1.1.2湿热蕴结湿热蕴结发热常可见于肝癌、胆囊癌、胰头癌及膀胱癌的患者。证见身热不扬,汗出不退,伴有头重身困、胸脘痞闷,口苦咽干,大便粘滞不爽,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化湿。方用三仁汤、甘露消毒饮或茵陈蒿汤加减治疗。药物可选用:杏仁、白蔻仁、薏苡仁、茵陈、通草、滑石、厚朴、半夏、茯苓、猪苓、泽泻等。若湿热蕴结于肝胆者可用柴胡疏肝散合茵陈蒿汤加减;若湿热下注膀胱者可用八正散加减;若湿热下注胞宫者可用完带汤加减。
1.1.3毒瘀互结毒瘀互结发热常可见于颅内肿瘤、纵膈肿瘤或腹腔及盆腔等实质性肿瘤患者。证见午后或夜间发热,伴有口干不欲饮,体内有固定肿块,按之不移,面色黯黑,舌质
紫黯或有瘀点、瘀斑,脉弦细或细涩。治宜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或身痛逐瘀汤加减治疗。药物可选用:当归、赤芍、川芎、生地黄、牡丹皮、桃仁、枳实、三棱、
莪术、水蛭、牛膝、茜草、柴胡、香附、丹参、地龙、牛膝等行气活血。而枳实、石见穿、鳖甲、海藻、山慈菇等药物软坚散结,助消散肿块。
1.1.4肝经郁热发热肝经郁热发热常见于乳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的患者,尤其是肝癌介入治疗后或其他局部治疗后所引起的发热。证见低热或潮热,热势随情绪波动而起伏,
伴有心烦易怒,胸胁胀闷,喜叹息,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或弦数。治宜疏肝清热。方用丹栀逍遥散或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药物可选用:柴胡、黄芩、牡丹皮、炒白术、茯苓、当归、清半夏、白花蛇舌草等。
1.2虚证
1.2.1  阴虚发热  阴虚发热常见于鼻咽癌、口腔癌、扁桃体癌、肺癌、食管癌等患者。证见发热缠绵不断,以低热多见,午后至夜间加重,手足心热,伴有口干咽燥,烦渴欲饮,骨蒸盗汗,痰少质粘,尿少色黄,舌质红或有裂纹,舌苔少甚至光剥无苔,或见苔燥无津,脉细数或虚数无力。治宜滋阴清热。方用青蒿鳖甲汤、清骨散或当归六黄汤加减治疗。药物可选用青蒿、鳖甲、知母、白薇、银柴胡、牡丹皮等滋阴清热;玄参、玉竹、北沙参、麦冬、生地黄、百合、石斛等养阴生津。此外,尚可选用五汁饮(鲜梨、鲜荸荠、鲜苇根、鲜麦冬、鲜藕榨汁)饮用,具有甘寒退热、生津润燥的作用。食疗可用百合、银耳、莲子、乌龟、甲鱼、淡菜等性凉之物做羹或汤,协助降温。
1.2.2  气虚发热气虚发热多见于食管癌、贲门癌、胃癌、结肠癌、子宫癌、卵巢癌、膀胱癌等患者。证见身热,热势或高或低,时高时低,多于劳累后发作明显,伴头晕倦怠、气短懒言,食少便溏,甚则心悸,自汗出,易感冒,舌淡胖,边有深齿印,脉沉细无力。治宜补中益气、甘温除热。方用补中益气汤。药物可选用党参、黄芪、炒白术、炙甘草等补益中气、甘温除热;炒薏苡仁、茯苓、山药、柴胡、升麻、陈皮等健脾和中。
    根据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结合临床上癌性发热的特点,笔者将癌性发热分为以上6种类型。但在具体治疗过程中,既要掌握各种类型发热的特点,同时又不能拘泥于以上分型。
因癌性发热的病因病机错综复杂,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同时两种类型的发热亦可伴随同时出现,因此,一定要对癌性发热的特点作出准确的判断,辨证用药,标本兼顾,方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2常用中药退热制剂
    包括安宫牛黄丸、紫雪丹、局方至宝丹、新癀片、穿琥宁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注射用双黄连粉剂、柴胡注射液等。这些中药制剂均可用于癌性发热的治疗。但在使用之前,应详细了解其功能主治,把握使用的适应症,对症用药,才能收效。
3结语
    癌性发热是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之一。只要恶性肿瘤被控制,癌性发热也就会随之消失,但由于现阶段许多恶性肿瘤不能彻底被治愈,因此,癌性发热也就困扰着某些肿瘤患
者,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应用西药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及中医药治疗癌性发热,控制体温,只要应用得当,疗效还是能够令人满意,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因此而得到改善。

作者: 陈衍智,李萍萍 2006-9-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