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任 壮 中药足浴是怎样防病治病的

来源:
摘要: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黄颖近年来对中药足浴给予特别关注,系统整理、研究了中药足浴的起源、原理和作用。最近,她在北京举行的“中药足浴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上介绍了自己的部分研究成果。足浴疗法始于民间,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用水清洗身上污垢的过程中,发现洗浴具有清洁卫生、消除疲劳等养生保健作用,并有解除机体......

点击显示 收起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黄颖近年来对中药足浴给予特别关注,系统整理、研究了中药足浴的起源、原理和作用。最近,她在北京举行的“中药足浴与健康国际研讨会”上介绍了自己的部分研究成果。
  起  源
  足浴起源于远古时代,是药浴的组成部分,它的运用与中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一样,源远流长。足浴疗法始于民间,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用水清洗身上污垢的过程中,发现洗浴具有清洁卫生、消除疲劳等养生保健作用,并有解除机体某些疾患的功能,进而逐步产生了采用药物浸泡液、煎煮液,通过浸泡、外洗、熏蒸双足等部位防治疾病的方法,这可能就是足疗法的起源。
  据医史记载,从4000年前的夏代,人们已有凉水淋浴双足的习惯,到商周热汤濯足,宫廷始有浴水中加以中药沐身浴足、防病祛病的方法。晋代、南北朝时期,熏洗和足疗还被用于急重病的辅助治疗。唐代包括足浴在内的熏洗疗法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皮肤、五官各科疾病的防治。后朝历代足浴疗法进一步发展,清代足浴等疗法内病外治理论更趋成熟。到今天,随着科技进步,足浴等外治法与其他自然疗法同样得到较快发展。
  原  理
  经络传导学说  双足通过经络系统与腹脏密切相关,人体十二经脉中,有六条经脉到达足部,即三条阴经和三条阳经。这六条经脉又与其他六条经脉相联络,加强了足部与机体各部位的多种复杂联系,构成了足部与全身的统一性与整体性。
  皮肤黏膜的吸收  足浴时,由于温热效应,提高了足部组织的温度,舒张其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提高了新陈代谢,从而增加了水合作用和足部皮肤的通透性,使得真皮层与黏膜组织容易把药物离子等吸收入血液循环。活跃的血液循环可使药物运转速度加快,因而起到治病、保健作用。
  物理刺激  静水压带给双足一张一弛的压力作用;浮力作用也引起机体的内——外中枢性反射,起到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药物离子运动对足部的摩擦作用和温热效应,能够刺激足部丰富的神经末梢反射于大脑皮质,激发机体自身调节作用,促进机体某些抵抗动能的产生。同时,足部温度的升高,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了药物离子吸收,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抑制、减少生物活性物质的释放作用,最后收到调节脏腑机能代谢与防病治病的功效。
  作 用
  足浴能增加血管的数量,特别是增加侧支微血管,同时可以促使血管扩张,利于为各组织器官输送更多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从而改善了整体的新陈代谢,达到防病治病目的。
  可以软化血管,增加血管的弹性,从而减少因受压力而遭致破坏的危险。
  增强汗腺和皮脂腺的排泄功能,通过排泄把体内各种各样的有害物质带出体外。
  促使各内分泌腺体分泌各种激素,调节体内脂肪、蛋白质、糖、水、盐的代谢平衡,从而改善新陈代谢和内外环境相对稳定,促进机体健康。

作者: 任 壮 中药足浴是怎样防病治病的 2006-9-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