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马文辉 :中医药辨证论治与剂型改革之我见

来源:
摘要:要使中医随时代并行,被社会承认,除提高疗效之外,使医药重归一体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二、方剂学优势不减方剂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特征,也是整体观的具体体现和辨证论治的具体运用。三、汤剂古而不衰汤剂是中医给药的主要形式。国内外许多学者曾做了一些尝试,因为单味药本身的有效成份就很复杂,方剂的作用又多是综合效......

点击显示 收起

医者,所凭者惟方药耳,如何使它更好地适应时代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以下就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医药重归一体
  古医治病,医药本属一家。后世中药调剂煎制由病家承担的现象延续至今,这不利于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患者煎药不但造成了中草药的巨大浪费,而且也成为患者的负担。要使中医随时代并行,被社会承认,除提高疗效之外,使医药重归一体也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二、方剂学优势不减
  方剂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特征,也是整体观的具体体现和辨证论治的具体运用。早在一千多年前,先祖就发现了单味药的局限性,不但疗效差,而且往往有较大的毒副作用。方剂学的创立,在治疗学上完成了从局部走向整体,从简单走向综合的复方的飞跃。
  三、汤剂古而不衰
  汤剂是中医给药的主要形式。是否可代之以其他形式呢?国内外许多学者曾做了一些尝试,因为单味药本身的有效成份就很复杂,方剂的作用又多是综合效应,现行的剂型改革多采用有效成分的提取,所以这种把方剂学变为药物学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即使改变制剂形式,原方的临床作用也随之改变。就目前而言,要在大量临床经验上继承性地改革中药剂型,只能以方剂为单元,汤剂为形式。
  四、辨证定型,统一规范
  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核心,也是中医特色所在。创立系统的辨证方法是中医学发展和剂型改革的关键所在。《伤寒论》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鼻祖,具有普遍规律性,它把人体分为三部(表、里、半表半里),以阴阳为纲,寒热虚实为目,创立了六病体系。山西名老中医刘绍武创立的“三部六病”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十二基本单证(表、里、半表半里之寒、热、虚、实),演变推理出4095个中医证型(C112+C212+……C1112+C1212=4095)。其中有23个基础证,即六证(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厥阴病证)、12单证、部证(3个)、体证(2个)。另外有合病20,六病兼证、合病兼证、体证兼证、合证4051个。这样不但辨证统一,证型规范,处方立法一致,同时使中医证型数量化,标准化,有利于中医科学地走向未来,走向世界。
  五、方证对应,独占鳌头
  方是解决证的武器,证是方的服务对象,只有方才能揭示证的本质,反映证的轻重缓急,预测病程的长短曲折。《伤寒论》方证学说在治疗上达到高度规律性和可操作性。长期以来,中医一直采用方证互证,两者相得益彰。这种实践方法仍然是中医在相当长时期内的重要手段,它有利于研究和总结方剂的疗效和提示证的本质。
  六、协调疗法,富有生机
  协调疗法虽是“三部六病”学说针对辨证中的寒热错杂、虚实一体的部证而立。但这种疗法的提出和运用,使辨证和制剂大大简化。针对一些多部多病多证相合相兼的复杂病证,在辨证中采取抓主要矛盾兼协调;对一些需长期服药的慢性病以及病情向愈的中介证,在纠偏过程中适当采用协调疗法,不仅有利于服药的持久以减少副作用,而且可以提高和巩固疗效。另外,协调疗法通过对整体或三部的协调,有利于恢复和调动机体的自身调节功能,起到有病治疗、无病防身的目的,这对完善中医治法,简化中医辨证,减少定型制剂,尤其对局部慢性病的控制起到了重要作用。
  七、中医药剂型改革的方向
  中医要保持特色,保存优势,并与时代并行,在发掘继承提高方剂学同时,也不能舍弃汤剂疗效的宝贵遗产。统一辨证方法,使辨证规范,证型定量,方证对应,方剂最优,制剂简单是剂型改革的关键,是医药合一的必要条件。
  用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思想对西药加以整理创立现代化的方剂学,开阔中药新药源,阐明方剂之机理,使中医从黑箱走向白箱,从方、证互证走向科学实验也不失为一种捷径。它反证了中医药的科学性,同时又避免了把方剂变为药物的做法,这才是中医剂型改革的方向。

作者: 马文辉 2006-9-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