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王振国 臧守虎:以史为鉴构建中医特色的教育与考试体系

来源:
摘要:中医学虽然是世界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理论体系、治病手段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也决定了其在传承教育方式和考试制度上有自己的独特性。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设置医学教育与进行医学考试的国家,并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医学考试制度。研究中国古代医学教育与考试制度,总结其中的经验,寻绎其......

点击显示 收起

中医学虽然是世界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理论体系、治病手段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也决定了其在传承教育方式和考试制度上有自己的独特性。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设置医学教育与进行医学考试的国家,并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形成了别具特色的医学考试制度。
  研究中国古代医学教育与考试制度,总结其中的经验,寻绎其中的规律,是中国医学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我们把握中国医学教育与考试的特色与规律,更好地继承与发展中医学,培养中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研究中国古代医学教育与考试制度,应当实事求是地对有关史料进行系统梳理和考证,尽力发掘与勾勒我国古代医学教育与考试制度在不同时代的特点、意义及其发展、演变的规律。
  研究的内容包括不同时代医学教育的学校、管理机构、管理制度、人员设置,医学教育的格局、形式、师资、学制、教材,医学人才考试的门类、科目,考试者的报考条件、报考程序,试卷的命题形式、内容,考试过程的监督、防弊、惩处,人才选拔、任用的方式、标准,任官以后的俸禄、待遇、考核、升迁、奖惩,业医者的登记、资格考试、管理、责任与义务,巫医、儒医、道医以及军医、法医、狱医、兽医产生的时代背景、特色以及在考试、选拔、任用上的不同要求与特点,医学教育与考试制度不同时代的历史变化、相互影响、不断完善,清末西医开始渗入后对中医教育与考试产生的影响等。
  由于医学教育与人才选拔受不同时代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医学教育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一个分支,医学人才的选拔任用也是古代人才选拔的一个方面。因此,对医学教育与考试制度的研究离不开在相关时代的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下,结合相关时代的教育制度等进行研究。这些方面的研究则重在考察医学教育与考试在不同时代的地位、所受重视程度,不同时代的思想、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制度等与医学教育乃至考试制度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
  同时,医生的选拔、考核与中国的官制一直有着密切的关系,迄今我国民间关于医生的诸多称呼,仍可以看到与官制相关的痕迹。如清代俞樾《茶香室丛钞》卷21的记述:“《容斋三笔》:‘神宗立医官,额止于四’,今北人称医为大夫,南人称医为郎中,本此。盖宋制医官,有大夫,有郎也。其下所云,又有‘平和大夫,阶州团练使潘筱’,似平和大夫,班在和安大夫之下。”因此,历代的官制也应纳入研究的视野之中。
  我们完成的《中国古代医学教育与考试制度研究》表明,从总体上来说,三代以前医巫一体,医由巫兼任。西周以后医学逐渐从巫医中独立出来,虽还没有出现独立的医学教育,医学人才大都由民间脱颖而出,但已形成较完备的医事管理考核奖惩制度。在我国成书最早的古文献之一《周礼》中分医师为“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四科,并“岁终则稽其医事”,按考核结果分医生为四等,形成了以实际医疗水平决定薪俸的考核原则,开后世医学考试注重临床操作能力之先河。春秋战国时期,官学衰落,私学兴起,医学教育出现君臣传承、师徒传承、父子传承多种方式,儒医、道医、军医产生,医生的任用呈现出多样化的标准。秦汉至南北朝时期,在承袭前代的基础上,医学教育处于逐渐恢复和发展期,出现了后世医学教育与考试的经典《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脉经》等,包括医学在内的专科教育兴起,开政府医学教育的先河。隋唐时期,医学教育由太医署负责,至唐时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一个较完整的医学教育体系,如针对不同专业的不同学制、浮动学制,考试中旬试、月试、岁终试、毕业试的分段考试和补考制度,既十分严格,又体现出很大的灵活性,较好地把握与符合了医学教育的特点;医学人才考试纳入科举体制中,“考试登用如国子监法”以及仿照“明经”、“明法”安排医学考试优秀人员的规定,表明了唐代对医学人才的重视;医学人才的选拔任用上呈现出生徒的考试选拔、制举、贡举、待诏等多样化的特点;对医学人才的考核贯穿于教学、临床、医德等各个环节,有利于提高医学教学与医疗的质量;设置翰林医官对五代后唐时以翰林医官掌校医书、宋代翰林医官院的设置等产生了直接影响。在唐代的基础上,两宋时代的医学教育与考试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完善,如将“医学”与“太学”并列,引入“太学”的学习与考试制度,设置翰林医官院,表明了政府对医学教育与考试的重视;铸造针灸铜人教学时作为教具,考试时作为考具;编制《太医局诸科程文格》,以规范考试命题;考试试题分墨义、脉义、大义、论方、假令、运气六大类,考试例题采用交叉命题、随机命题等方式,同时建立题库,题型、内容全面,意在对应考者的知识结构、医学理论、临床技能进行全面考察;将《黄帝内经》纳入“太学”考试中,医学教育中也注重儒家经典的学习,考试中有“儒经义一道”,既表明了政府对医学教育与考试的重视,也提高了医学人才的综合素质。可以说,中国古代医学教育与考试在唐宋时代已经达到了非常规范与完善的程度。元、明、清三代医学教育在以往的基础上也有一些局部的发展和变化,如医学分科的细化,法医、军医、狱医已经相对独立,医官的考试考核进一步严格,对医生实行末位淘汰制度,不断强化世医制度,实行执业医师考试制度等。尤其应该指出的是,清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西医传入中国,对传统医学教育与考试产生了全面的影响。
  中国古代医学教育与考试中有很多反映中医教育与考试自身特点和规律的经验、方法,值得现代中医教育、考试与人才选拔中借鉴和进一步完善。如从民间选拔经验丰富的医学人才,因人施教的师承带徒的传授方式,针对不同专业的不同学制、浮动学制,注重临床实际技能的培养与考试考核,强调学医者要具备较高的先天资质,实行末位淘汰制度,在医学学习过程中结合传统思想文化的学习,注重《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论》、《脉经》等经典医籍的学习与考试等等。

作者: 王振国 臧守虎 2006-9-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