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高淑英:哮喘从肝肺论治探讨

来源:《中医药信息杂志》
摘要:(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呼吸内科,北京100053)关于哮喘的发作,多认为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津液失布,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感邪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抟结,壅塞气道,肺宣降失常,引动积痰而致。笔者临证近30载,重视肝肺对哮喘发病的影响,常用逍遥散加味治疗,效果满意,现阐述如下。1对肝肺关系的认......

点击显示 收起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呼吸内科,北京100053)
    关于哮喘的发作,多认为肺、脾、肾三脏功能不足,津液失布,凝聚成痰,伏藏于肺,感邪引触,痰随气升,气因痰阻,相互抟结,壅塞气道,肺宣降失常,引动积痰而致;治疗也多从肺、脾、.肾三脏着手。但根据五脏相关理论,还有一脏不容忽视,那就是肝。《珍本医书集成.医经类>说:肝“然于其五脏为独使,……又为将军之官,则于一身上下,其气无所不乘,和则为诸脏之瞻养,衰与亢则为诸脏之残贼”。所以,“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即《读医随笔》所谓.“医者善于调肝,乃善治百病”。笔者临证近30载,重视肝肺对哮喘发病的影响,常用逍遥散加味治疗,效果满意,现阐述如下。
  1  对肝肺关系的认识
  1.1  生理上肝肺密切相关,协调为用
    肝升肺降,调节气机,肺属金,居上焦,为阳中之阴脏,其气肃降,肝属木,位居下焦,为阴中之阳脏,其气升发;诚如《类证治裁》所言:“凡上升之气,皆从肝出。”《素问.刺禁论》云:“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左主升而右主降。”肝之正常升发,肺之正常肃降,左升右降,关系到人身气机的升降运动.叶天士指出:“人身气机合乎天地自然,肝从左而升,肺从右而降,升降得宜,则气机舒展。”
    肝肺两脏不仅在气机调节方面关系密切,而且经络相连,足厥阴肝经分支从肝分出,穿过膈肌,向上注入肺中,交于手太阴肺经。
    肝肺共主气血运动。肺主气,司呼吸,调节全身之气;肝藏血,主疏泄,调节全身血量。《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云:“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调节全身之气有赖于血的濡养,而血液周转全身又依赖于气的推动,正如《寿世保元》所说:“盖气者血之帅也,气行则血行。”总之,气血上下内外环绕不休,依赖肝肺二脏协调为用。肝与肺一升一降,共调节气机;一主血,一主气,共调节气血;又通过经络相连,可见其在生理上关系密切。
  1.2  病理上肝肺相互影响
    因肝在五行属木,主升、主动。肝气之升,从功能而言,以疏泄的形式表现,朱丹溪《格致余论》云:“司疏泄者,肝也。”肝主疏泄,具有调理气机、调畅情志、通利气血的作用。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忧思、抑郁、恼怒等不良刺激均可使肝失条达,肝气郁结,气机不畅,从而影响肺气肃降,导致肺气升多降少,而发哮喘。
    肝火犯肺,“气有余便是火”,肝气郁久化火,气火循经上逆于肺,木火刑金,“左升太过,右降无权”(《王氏医案释注》),肺失肃降,以致气逆而哮喘阵作。
    津液的正常布散,除依赖肺、脾、肾三脏综合作用外,还依赖于肝的疏泄。肝主疏泄,使气机调畅,三焦气治,气行则津行,促进津液输布环流。若肝气郁滞,也可导致津液输布障碍,聚而为痰,赵献可《医贯》云:“七情内伤,郁而生痰。”同时《类证治裁.郁证》亦云:“七情内起之郁,始则伤气,继降及血。”气郁致痰滞,气郁致血瘀,出现痰瘀胶结,肺气出纳受阻,气逆而哮喘。
2  典型病例
    患者,女,47岁,因反复定期发作性喘憋3年,加重3个月,于2005年n月来本院就诊。患者有哮喘病史3年,每年发作l一2次,每次持续2个月左右。每遇冷空气、异味、感冒或运动以后病情突然加重,喘促哮鸣,咽痒,咳嗽,咯白痰,胸闷脘胀,呼吸困难,善太息,便溏,舌黯红,苔薄黄微腻,脉弦。听诊双肺可闻哮鸣音,无湿性罗音。诊断为哮喘。证属肝气犯肺、脾虚痰盛、肺失肃降。治宜疏肝解郁、健脾祛痰、降气平喘。处方:柴胡12 g,薄荷(后下)12 g,当归10 g,白芍10 g,炒白术10 g,茯苓12 g,生姜3片,甘草6 g,紫苏子10 g,姜半夏10 g,厚朴6 g,前胡10 g,肉桂3 g。每曰1剂,水煎服。14剂后,诸证尽消,状如常人,两肺听诊哮鸣音消失,随访半年未再发作。    
    按:本方以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得以条达为君药。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当归甘辛苦温,养血和血,且气香可理气,为血中之气药;归、芍与柴胡同用,补肝体而助肝用,使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共为臣药.木郁则土衰,肝病易于传脾,故以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非但实土以抑木,且使营血生化有源,共为佐药。加薄荷。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生姜降逆和中,且能辛散达郁,即“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之旨,可使肝郁得疏;紫苏子降气平喘、化痰止咳;姜半夏降逆祛痰;厚朴降气平喘、宽胸除满;前胡宣肺下气、祛痰止咳:肉桂,温补下元,纳肾气以平喘。诸药相合,治上顾下,标本兼顾,使气降痰消,则哮喘自平。

作者: 高淑英 2006-9-1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