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姜奕轲:古今取象思维谈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摘要:于是以此命题,从临床、药化、药理、毒理、生药、文献和制剂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临床观察604例,治疗失眠的总有效率为83。王教授命题立意运用的就是中医学的取象思维,从而发明了一种治疗失眠的新药。然而,王教授的思路又不完全遵循前人的取象思维。他以取象思维发现花生叶可能存在的疗效后,便着手以西方医学的......

点击显示 收起

陕西中医学院
上海市中医医院王翘楚教授以“天人相应”理论为指导,发现花生叶“昼开夜合”与人“入夜则寐,入昼则寤”同步一致,便认为可能存在某种相同的促睡眠物质。于是以此命题,从临床、药化、药理、毒理、生药、文献和制剂工艺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临床观察604例,治疗失眠的总有效率为83.33%。王教授命题立意运用的就是中医学的取象思维,从而发明了一种治疗失眠的新药。
  然而,王教授的思路又不完全遵循前人的取象思维。他以取象思维发现花生叶可能存在的疗效后,便着手以西方医学的分析还原思维方法进行研究,这种研究自然是为了揭示花生叶治疗失眠的有效成分,以使现代医药学界能够接受。王教授是幸运的,他的发现顺利通过了现代药学研究。因为传统中医学以取象思维获得的药物未必都能在现代药学研究中发现有效成分,例如重镇安神的磁石因不溶于水,其水煎剂就不可能找到有效成分,但磁石水煎剂确有安神之效,这是由于其有重镇之象。唐代张鷟《朝野佥载》云:“被蚕啮者,以甲虫末傅之;被马咬者,烧鞭鞘灰涂之。盖取其相服也。”此两物未必无效,但若采用分析还原思维指导下的现代药学研究方法势必很难找到有效成分。虽然王翘楚教授通过现代药学研究,对促进现代医药学界接受花生叶为治疗失眠的药物,起到了良好的诠释和推动作用。但对传统中药而言,如果这种研究方法始终是必须的、主流的,那么,传统中药若找不到有效成分是不是其疗效就得不到承认呢?这是一个必须深思的现实问题。
  再反观取象思维在传统医药学中的运用:如宋代寇宗奭《本草衍义》云:“蜈蚣畏蛞蝓,不敢过所行之路,触其身即死,故人取以治蜈蚣毒。”明代魏浚《峤南琐记》载:断肠草“人食之立死,羊食之而肥,故中其毒者。用羊血灌之可解也。”通过这些例证我们可以明了两层意思,一是这些药物完全是以取象思维获得的;二是前人在解释其疗效之因时也只是再以取象思维复原,注重的是观察所得的象,而并不探究药物本质的成分。诚然,并非所有的传统中药都是以取象思维获得,事实上大多数药物是通过反复不断的医疗实践发现疗效的,只不过后来解释其疗效之因时采用取象思维。如《本草纲目·卷四十三》载:蛇蜕“入药有四义:一能辟恶,取其变化性灵也,故治邪僻、鬼魅、蛊疟诸疾;二能去风,取其属巽性窜也,故能治惊痫、癜驳、喉舌诸疾;三能杀虫,故治恶疮、痔漏、疥癣诸疾,用其毒也;四有蜕义,故治翳膜、胎产、皮肤诸疾,会意从类也。”李时珍阐述的蛇蜕入药之四义,即是取蛇的生理习性之象比类解释蛇蜕的功用和疗效,而蛇蜕作为药物并不一定是在“四义”取象指导下发现的。
  由于取象思维的适用范畴难以界定,这种“度”很不容易掌握,若运用不当,牵强附会则往往使中医蒙尘。苏东坡曾嘲谑胡诌的所谓“偏方”:“以笔墨烧灰饮学者,当治昏惰耶?推此而广之,则饮伯夷之盥水,可以疗贪;食比干之馂余,可以已佞;舐樊哙之盾,可以治怯;嗅西子之珥,可以疗恶疾矣。”此已成为千古笑谈。近读《思考中医》,觉得其中的一些言论就有些随意附会。如书中提及入土棺材底板上的赘生物能治疗骨癌之剧痛,这种赘生物为什么会有这种疗效呢?作者的解释是:其为腐臭之极者,《内经》有云,肾“主身之骨髓”,“其臭腐”。所以,腐物能益肾调理骨髓,从而能治骨癌疼痛。姑且不论此赘生物是否确有其效,只要我们悉心领略一下这段解释,就可以感觉到其运用取象思维的随意性是很明显的。若以此类推,凡腐臭之物是否都能益肾调理骨髓?再则以“腐”为“腐烂”,恐不确,《内经》云“其臭腐”,“臭”当释为“气味”,意即其气味近似腐,并非指腐烂而臭。气味近腐的东西也不少,比如,有一种食品称为“腐乳”,俗称“霉豆腐”,是将豆腐块用稻秆包裹发酵而成,绍兴地方的“臭豆腐”亦是。我以为《内经》所谓的“腐”当是指这类食品所发酵之“腐”。
  在中医学传承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取象思维始终是其灵魂和动力,她与优秀传统文化所派生的其他理性思维方法一道滋养着中医学成熟为一个完整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即使在今天,取象思维依然时时启迪我们探索真理的智慧。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应讳言在现有的中医学理论体系里运用取象思维所获取的某些理论和药物存在谬误,我们要十分清醒地认识其不足,尽量准确地掌握好适用范畴,十分谨慎地甄别取舍,这样才不至遭受苏东坡式的嘲谑了。传统中药的疗效还有一个类似西医的安慰剂和心理疗法问题,如上述“被马咬者,烧鞭鞘灰涂之”即是,我觉得这是中医学理论体系里丰富的人文关怀内涵之一,原本无可厚非。纵观现有传统中药,绝大部分是以两种形式获取并存在,一种是真正以取象思维获得又经过无数次实践验证确有良效的药物;一种是在反复不断的医疗实践中发现并验证再以取象思维阐释的药物,实际上后者更多。这两种药物的获取和存在形式向我们昭示了中医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理性研究方法。
  基于上述,我认为今后的中医药研究,应在实践验证的基础上提出命题,弃伪存真,去芜存精,再以取象思维结合现代科技手段进行之。如此方能对取象思维扬长而避短,真正使中医药研究既符合自身特点,又适应时代要求。

作者: 姜奕轲 2006-9-2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