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中医药外治癌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来源:《中医药导报》
摘要:癌性疼痛(简称癌痛)是癌症患者在各种有害因素刺激下产生的疼痛。由于疼痛的加剧和强烈刺激,直接影响患者的食欲、睡眠、心理状况和治疗效果,并且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是癌症患者失去治疗信心以及生存欲望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医外治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治疗癌痛的一支“奇兵”。1外治方法1.1散剂外敷法......

点击显示 收起

    癌性疼痛(简称癌痛)癌症患者在各种有害因素刺激下产生的疼痛。由于疼痛的加剧和强烈刺激,直接影响患者的食欲、睡眠、心理状况和治疗效果,并且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是癌症患者失去治疗信心以及生存欲望的重要原因之一。癌痛的相关研究已成为全球性的重要研究课题。中医外治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治疗癌痛的一支“奇兵”。中药外治为体表直接给药,经皮肤或粘膜表面吸收后,药力直达病所,止痛迅速有效,且可避免口服经消化道吸收所遇到的多环节灭活作用及一些药物内服带来的某些副作用。特别是晚期癌症患者正气已虚,不耐攻伐,脾胃吸收功能减弱,单靠内服药效果不佳,中药外治更具优势。临床上有关中药外治的研究报道较多,现将近几年中药外治癌痛状况作一综述。

1  外治方法

11散剂外敷法  张志芳等用镇痛散(由乳香没药细辛血竭  田三七  生川乌  生马钱子鳖甲  大黄山慈菇防己等18味中药组成)外敷治疗癌痛148例总有效率达939%,对I级癌痛效果优于级癌痛。夏环玲等用中药外敷法(水红花子朴硝各30 g三棱莪术当归川芎赤芍各20 g生白芥子炮穿山甲  川乌草乌各15 g冰片10 g,上药共研细末,用食醋适量调如糊状,敷于疼痛部位,每日换药12次,10日为1个疗程)治疗癌痛19例,其中中度疼痛9例,重度疼痛10例,结果中度疼痛者中2例完全缓解,4例明显缓解,2例中度缓解,1例疼痛无缓解。重度疼痛者中2例完全缓解,4例明显缓解,4例轻度缓解。陈孟溪等用复方蟾酥散(由蟾酥麝香冰片肉桂细辛草乌血竭桃仁三棱莪术青黛泽兰黄柏茜草等组成,上药研末混匀,按处方剂量分包密封)外敷治疗癌痛60例,结果总有效率达933%,平均止痛持续时间为165 h,生存质量的提高和稳定率为900%。孙玉冰等用癌痛宁散(由乳香没药  田三七生蒲黄  白花蛇舌草等药组成.按比例研成粉末。100 gl包,储存备用)外敷治疗癌性疼痛45例,结果完全缓解27例,部分缓解13例,轻度缓解5例。

12膏药敷贴法  殷常春用自制蟾皮止痛膏(干蟾皮20 g蛇舌草50 g七叶一枝花30 g制川草乌各10 g莪术30 g红花10 g川芎15 g三棱15 g制乳没各10 g延胡索15 g铁树叶50 g水蛭15 g大黄粉100 g)与三阶梯镇痛药进行自身对照治疗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929%,与对照组总有效率92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于中、重度癌痛患者应用蟾皮止痛膏后可以明显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的用量。潘敏求等…使用三王止痛膏(由大黄、马钱子全蝎蟾酥蚤休  山慈菇姜黄麝香等20余味中药组成)治疗癌痛30例,与蟾酥膏作对照,止痛总有效率治疗组(933)明显高于对照组(70)。龚会必等用消瘢止痛膏(阿魏马钱子生大黄五倍子冰片)涂在棉筋纸上,按肿瘤疼痛范围大小敷上膏药,用纱布胶布固定,轻度疼痛每231次,连续外敷7日为1个疗程,治疗癌痛110例,结果总有效率899%,持续缓解时间(688±645)h,起效时间(O33±018)h。蔡永敏等用阿麒贴(阿魏血竭冰片薄荷脑  肉桂延胡索丁香细辛麝香川芎制成巴布剂膏药),将膏药贴于阿是穴,疼痛分级指数Ⅱ级用阿麒贴加解热镇痛药,Ⅲ级用阿麒贴加弱阿片类药或加强阿片类药。每日换药1次,7日为1个疗程,治疗癌痛178例,总有效率955%。宋耀鸿等用化癌镇痛膏(麝香砒石制胆南星制半夏制川乌头马钱子制乳香制没药丹参),敷于相关穴位及相应患处,如胃癌取关元穴及胃体所在部位,乳腺癌则选乳根、膻中、期门等穴及肿块局部,每次2—4贴,每日1次,3日为1个疗程,治疗癌痛31例,结果总有效率774%。张修英使用消瘤止痛膏(由蘑芋山慈姑莪术蟾酥马钱子人工麝香等16味中药加工成粉末,加入渗透剂制成软膏)治疗癌痛48例,结果显效9例,有效32例,缓解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8%。冀平光等应用癌痛消药膏对100例中度癌痛患者的临床镇痛疗效观察结果显示“癌痛消”药膏对中度疼痛有较好的效果,平均总有效率52%,疼痛平均缓解时间为4—5天。张中建引用自拟猫眼止痛膏(泽漆川芎乳香  没药三棱莪术各250 g蜈蚣麻黄各30 g壁虎猫眼草各50 g甘遂红花各100 g当归酸枣仁各150 g  延胡索200 g皂角刺酸枣仁松落花各500 g葛根  香附猪苓各300 g狼毒15 g白花蛇1条猕猴桃树根酸枣棵各1000 g,以上《中国药典》有记载的按其炮制方法炮制,《中国药典》无记载的均为干品、生用。除蛇外余药品均用清水浸泡,夏季7天,冬季14天,加蛇文火熬制药膏,密封备用)治疗痛痛41例,结果癌痛缓解总有效率为78%。田华琴应用痛理通(白药膏l  蟾酥O5 g制马钱子10 g毛麝香寮刁竹各30 g大梅片3 g等,其中马钱子用童子尿浸渍,毛麝香用酒精提取,余药研末,与白药膏调匀制成膏剂)外敷治疗40例结果疼痛减轻或稳定的有19例,且说明在一定程度上癌理通有降低血小板、减轻癌症病人的高凝、高粘滞状态的作用。李金昌等用麝冰膏(由麝香冰片蟾酥血竭  田七乳香没药马钱子细辛明矾黄药子生川乌  生草乌桃仁红花木鳖子地鳖虫鸦胆子徐长卿生胆南星  全蝎蜈蚣等22味药组成,按比例研成粉末,制成膏备用)外敷治疗癌痛278例,结果显效114例,有效119例,无效45例,且大部分显效或有效病例敷贴麝冰膏后,在3060 min内疼痛消失,且可持续4—8 h不等。

13局部涂擦法  杨瑞利等以自组方(朱砂乳香没药各15 g冰片30 g米酒500 m1)涂于痛处,治疗癌痛30例,结果轻、中、重度癌痛完全缓解27例,缓解率为90%。唐志英用中药酊剂(丹参  山慈菇冰片各50 g红花乌药乳香没药松香各30 g延胡索40 g细辛土鳖各20 g血竭10 g,捣碎后放人75%酒精3000 ml内密封浸泡2周后备用)治疗癌痛35例,总有效率达9429%,用药起效时间为3 min1 h,疼痛缓解时间为2—10 h。李道乾用痈痛消(延胡索60 g细辛50 g川芎荜菝丹参蚤休乌药各30 g干还魂草20 g冰片15 g。将前8味药研细末,入75%酒精400 ml中密闭浸泡7 d,滤渣取液,再放入冰片粉15 g备用)涂剂治疗癌痛100例,结果总有效率为84%,对疼痛的缓解程度和均数缓解时间为轻度>中度>重度。杨劫等用元麝止痛液(延胡索麝香  冰片蟾酥牛黄珍珠水解液,将前5味药分别用酒精提取后加入珍珠水解液,并将冰片溶于其中,以75%乙醇定容即得)外涂治癌痛38例中,完全缓解3例,明显缓解16例,疼痛减轻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68%。

14脐疗法  王凯等用痛康宁腰围(由腰围带、药袋组成。药袋内药物主要有半枝莲  莪术  党参  当归  白术  生地黄丹参陈皮。腰围带采用棉布缝制)治疗晚期肝癌疼痛175例,结果显效率774%,总有效率965%。刘安等用半枝莲、丹参、党参、白术、生地、当归、陈皮等活血化瘀,益气养血的中药(将以上中药研末,固定于脐部,昼夜佩带,7 d1疗程)治疗各种癌痛60例,治疗后开始起效的时间,最快为1 h,最慢为1 d,平均为876 h,维持时间最短为4 d,最长为7 d,平均为507 d

15透皮疗法  张志霖应用艾消灵药贴(阿魏芦荟穿山甲三棱莪术  当归  鳖甲等,按一定比例,采用现代透皮缓释技术制成贴剂)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46例,临床总有效率达632%,尤对食道癌、肺癌效果最佳。胡爱萍用抗痛止痛带(由徐长卿蟾酥  鼠妇麝香等药所组成,24 h佩带,通过透皮吸收)治疗痛痛58例,显效4例,好转2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97%。

16其他疗法  杨长春L23]用自拟雷公合剂(雷公藤苍耳子薄荷升麻苦参杏仁桃仁威灵仙等,将上方加水适量浸泡30 min,水煎后全身熏蒸或全身水浴。每次30 min左右,每日1次。7天为1个疗程。休息1—2天后进行下一个疗程治疗)熏蒸水浴疗法治疗癌痛48例,完全缓解25例,部分缓解18例,轻度缓解5例。徐中伟等对30例转移性骨癌疼痛使用摩痛膏(附子乌头南星  三七  冰片丁香等,蜜制成丸,每丸重10 g。取姜汁约10 ml与药丸一同放入烧杯中加热成膏糊即可。将膏糊直接涂抹于疼痛处,一边涂抹,一边施摩法)治疗,与芬太尼透皮贴剂对照,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疗效稍优于治疗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如前所述,中药在癌痛治疗中因其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和成瘾性,疗效确切,而为我国医务工作者及广大患者所称道,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1)近年来,运用中医药外治癌痛的文献较为丰富,治疗手段多种多样,然而其疗效判定标准还不规范。(2)中医药外治癌痛的临床科研设计欠规范,有的未设置对照,有的没有随机,有的样本太小,难以满足统计学要求。(3)剂型比较单一,临床应用多为传统的膏药、散剂等,在量化方面不够精确,缺乏现代制剂学方法和技术的支持。(4)多数研究仍处于浅层次、低水平的镇痛实验,缺乏系统而深入的实验研究及作用机制的探讨。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药外治癌痛的研究水平,使其在临床应用中更具优势。首先,对于癌痛的治疗效果应统一按WHO制定的标准判定,只有采用统一的疗效标准,才能够对各研究结果进行客观得比较,便于疗效的综合评价和学术交流。其次,应采用科学、严谨的临床研究设计,进行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化临床研究,提供客观、可靠的临床证据,增加研究结果的科学性,使其得到普遍的认可。进一步加强对中药透皮给药系统(TTS)等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积极进行剂型改革。最后,应充分运用现代肿瘤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开展癌痛实验研究及作用机理的探讨,这对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 周晓艳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