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三黄止血散配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35例临床疗效分析

来源:中医药导报杂志
摘要: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上消化道出血握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一直成为临床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为了尽可能的提高临床疗效,我们结合我院中医特色,自2002年8月至2007年lO月,采用三黄止血散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35例,并设常规西医治疗33例作为对......

点击显示 收起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上消化道出血握本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一直成为临床工作者关注的问题。为了尽可能的提高临床疗效,我们结合我院中医特色,自2002年8月至2007年lO月,采用三黄止血散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35例,并设常规西医治疗33例作为对照,结果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共选择68例患者,两组患者肝硬化诊断均符合2000年第10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学术会议修订的失代偿期肝硬化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常规做腹部B超、胃镜、肝功、血常规、粪常规加隐血检查,诊断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5例,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18-68岁,平均(49.0±4.o)岁;乙肝后肝硬化18例,丙肝后肝硬化5例,酒精性肝硬化6例,不明原因6例;肝功能按Child-laugh分级:A级10例,B级15例,c级8例。对照组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19-69岁,平均[48.9±3.9)岁;乙肝后肝硬化15例,丙肝后肝硬化3例,酒精性肝硬化6例,不明原因9例;肝功能按2hild-Pugh分级:A级11例,B级13例,C级9例。两组宿例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常规用200 mL含16 mg去甲肾上腺素的冰生理盐水20 mL,6次/d,并给予奥美拉唑抑制胃酸分泌及止血、补充血容量等对症支持治疗。2.1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首次静脉推注6 u垂体后叶素(15 rain),继以0.1 U/rain速度持续静脉滴24-96 h,加硝酸甘油0.5 mg,6次/d舌下含化。用药前后分别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治疗过程中观察血压、脉搏及出血量。2.2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三黄止血散。方药组成:生大黄lO g,黄芩15 g,黄连6 g,三七15 g。共研细末,蜂蜜适量调成糊状,内服,分6次朋完,每4 h 1次。连服3 d,至大便潜血试验连续3次阴性为止。停药后观察l周。2.3观察指标两组用药前后分别检查血常规、大便常规、肝肾功能,治疗过程中动态观察血压、脉搏及出血量变化。2.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等级资料用秩和检验。所有运算均在SPSSl3.0软件包中进行。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所有患者均于用药前放置胃管,随时记录患者的呕血和便血情况。显效:用药48 h后患者呕血和/或便血停止,胃管抽吸液量减少,颜色明显变淡,大便变黄,血压及心率恢复正常且稳定。有效:用药48-72 h胃管抽吸液转为清亮,血压、心率持续稳定。无效:用药72 h胃管抽吸液仍为血性,血压、心率不稳定,而改用其他治疗措施。3.2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3%与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两组显效率分别为60.0%与39.4%,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O.05)。

  3.3两组止血时间比较经秩和检验,观察组止血有效所需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O.05)。3.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经x2检验,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有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后好转并能完成用药。

4讨    论

        由于肝硬化时肝脏的正常结构被破坏,肝门静脉压力增高,造成门一体侧支循环开放,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最受关注,胃黏膜可见瘀血、水肿和糜烂,呈马赛克或蛇皮状改变,胃黏膜组织存在微循环障碍,易发生缺血缺氧,黏膜修复功能下降,加上多数患者一般情况与营养状况差,肝功能低下,合成能力下降,凝血机制障碍,有出血倾向,所以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的并发症,出血后难以止血或一次住院期间可以发生多次出血情况州。

        内镜直视下注射硬化剂及喷洒药物已成为治疗的首要方法,然而在广大基层医院临床上仍采用药物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垂体后叶素含有两种不同的激素,即催产素及加压素,后者使内脏小动脉收缩,门静脉、胃左静脉、奇静脉血流量减少,从而使曲张静脉血流量减少,由于价格低廉,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在收缩内脏小血管的同时还能收缩全身小动脉及胃肠平滑肌,促进其蠕动,在较大剂量应用同时患者出现腹痛、头晕、心动过速,禁用于体质差、老年高危患者或伴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我们结合中医特色,根据其发病特点,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三黄止血散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属祖国医学“血证”范畴。就临床所见,本病与消化道溃疡所致上消化道出血不同,本病中医病机以胃火亢盛为多,故以清胃泻火,凉血止血为治法,往往收到良效,故我们用《金匮要略》之泻心汤治之,又根据“离经之血即为瘀血”理论,加三七一味以止血活血,血止而不留瘀,为增强疗效,我们将汤剂改为散剂,由此成三黄止血散。本方中大黄、黄芩、黄连凉血止血;三七具有止血、活血、化瘀、消肿、定痛的效能,治疗各种出血症,具有明显的止血作用。蜂蜜本身对创面有收敛和促进作用,数味合用,共奏凉血止血,散瘀敛疮之功。

        本临床观察表明,三黄止血散配合常规西医治疗,不仅临床综合疗效明显提高(P<O.05),出血停止时间明显缩短(P<O.05),而且能明显降低垂体后叶素的毒副反应。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