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针刺加激光治疗多发性神经炎128例的分析报告

来源:唐汉中医药网
摘要:多发性神经炎,是指四肢末端的运动、感觉与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在中医学痿症、痹症中可找到类似的描述。因具有远侧性、对称性,治疗上颇为棘手,历来被医者视为痼疾。笔者从1990年始,共治疗128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考虑以运动障碍为突出表现的多发性神经炎。...

点击显示 收起

多发性神经炎,是指四肢末端的运动、感觉与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在中医学“痿症”、“痹症”中可找到类似的描述。因具有远侧性、对称性,治疗上颇为棘手,历来被医者视为痼疾。笔者从1990年始,共治疗128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收治128例患者,其中男52例,女76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49岁,病程1~3年。体征主要表现为双趾无力、不灵活,活动困难、麻木并有蚁行感,肌张力减弱,腱反射减弱或双下肢感觉减弱,均呈袜子样分布。临床考虑以运动障碍为突出表现的多发性神经炎。

2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均采用针刺后加激光照射法。取督脉旁夹脊穴为主,1、3、5、7、9、11、13为第1组;2、4、6、8、10、12、14为
第2组。每次针刺一组,两组交替使用,每组均配以气海、阳关、太冲、曲池、丰隆、风池、三阴交等穴。多采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手法。各穴得气后,带针用激光照射其穴。每日1次,连续10次为1个疗程。休息1~2日,再行第2个疗程。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及体征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显效:症状及体征明显恢复。好转:症状及体征有所恢复。无效:经治疗1个疗程,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经治疗痊愈60例,占46.9%。显效40例,占31.3%。好转12例,占9.4%。无效16例,占12.5%。总有效率为7.5%。

4 讨论

通过激光照射带针的穴位,增强了针刺作用,加强了生物刺激作用,同时也提高了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等功能。通过穴位可疏通经络,均可达到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

夹脊穴,虽属经外奇穴,因其每穴都有相应椎骨下方发出的脊神经后支及其伴行的动脉和静脉丛分布,本身善于兴奋督脉与疏通督脉,调理机体阴阳平衡,具有治疗脑、髓、神志和各脏腑方面疾病的特殊功效。其循行贯脊,总督全身之阳气,为手足三阳经之交会。故针刺夹脊穴,具有补脑益髓,直接支配与调节人体之精神和鼓舞人体活动之功能。

配穴气海属任脉,起于会阴穴,止于颏唇沟中央的承浆穴,与督脉相交。阳关,乃督脉之常用穴。任督二脉,总司全身阴阳二经,而督脉循环部位实为脊神经及神经中枢区, 于风府穴处进入脑内,达头顶。太冲,乃是脏腑原气通过和留止的部位,有调节脏腑虚实之功能。曲池,经气最盛,其通经活络作用,被认为是诸气之最。丰隆,是阳明穴,其多气血,为诸经之首。风池,乃是祛内、外风邪之要穴。补三阴交以调治三阴。故此法治本病适其用矣。

本病较为凶险,病情复杂多变。为防止突然恶化,笔者在疗程休息之日,曾用西药控制部分病情作为辅助治疗。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