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中药防治运动性贫血临床观察

来源:中医药信息杂志
摘要:运动性贫血是指单纯由于运动训练或比赛因素引起的体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的现象。由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能综合反映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血液携带氧的能力,与运动员的运动耐力及运动成绩密切相关,因而引起国内外运动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中药对运动员运动后体内血红蛋白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并进......

点击显示 收起

  运动性贫血是指单纯由于运动训练或比赛因素引起的体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的现象。该定义由日本学者Yoshimura首次提出。由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能综合反映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血液携带氧的能力,与运动员的运动耐力及运动成绩密切相关,因而引起国内外运动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中药对运动员运动后体内血红蛋白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并进行了临床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对象为本校长跑运动员90人,其中男51人,女39人,年龄最大26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21.3岁。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中药治疗组、西药对照组,每组30人。3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3组运动员运动强度、饮食结构均相同。

  2分组用药

  ①空白组:不服用任何药物。②西药对照组:服用维生素C,200 mg,每日3次;硫酸亚铁,300 mg,每日3次,共服4周。③中药治疗组:自拟方剂,药用黄芪15g,党参15g,白术20g,淫羊藿15g,黄精15g,菟丝子15g,当归20g,丹参30g,大枣5枚,炙甘草6g。统一煎药条件,分别于上午训练后及晚间各服用150 mL,共服4周。

  3观察方法

  运动前分别测试所有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含量2次,取平均值作为该运动员运动前的血红蛋白含量,计算出每组运动员运动前血红蛋白含量的平均值;然后进行4周中等运动量(120~130 km/周)的长跑运动:4周运动结束后再分别测试2次每个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含量,取2次所得平均值作为该运动员运动后的血红蛋白含量,计算出每组运动员运动后的平均血红蛋白值与运动前每组所测得的平均血红蛋白值,进行对照。运动期间不同组别的运动员采用不同的处理措施。

  血红蛋白值测试采用上海产721分光光度计。

  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3.0统计学软件包,计量资料采用矗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结果

  运动前不同组别运动员平均血红蛋白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4周后中药治疗组及西药对照组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均较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6讨论

  血红蛋白检测是运动性贫血检测的主要指标,它能综合反映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血液携氧能力,可以判断机体是否处于贫血状态。教练员可以此来判断运动员的训练量是否合适,了解运动员是否处于疲劳状态,从而及时调整运动量的大小,指导运动员的训练。通常男子血红蛋白低于14g、女子低于139时运动能力下降。男子血红蛋白低于13g、女子低于12g即为运动性贫血。关于运动性贫血产生的机制目前尚无定论,专家认为主要有3种原因,即血浆稀释引起的相对性贫血、溶血和红细胞破坏增加和血红蛋白再合成减少。运动性贫血的治疗方法目前主要有补充铁、叶酸、B族维生素、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等,其中有机铁剂作为主要治疗方法具有易于吸收、服用量少、不良反应轻、受影响因素少等优点成为目前体育界预防运动性贫血的最佳药物,但血红素铁、有机铁的吸收性高,易诱发机体摄入过量的铁而引起铁过负荷性疾病或其他二价金属元素缺乏性疾病。因此,探讨中医药防治运动性贫血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中医学理论认为,劳则气耗,过劳容易伤气,运动员尤其耐力项目的运动员,长期从事大负荷量的运动训练,易引起元气虚损,导致五脏功能失调。《张氏医通》日:“人之虚,非气即血,五脏六腑莫能外焉。而血之源头在乎肾,气之源头在乎脾。”脾主肌肉、四肢,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脾气虚弱,肌肉、四肢筋脉失养,则易于疲劳;。肾者为先天之本、作强之官,技巧出焉。运动员的技术、技能及力量的发生,都与肾脏有关系;长期的大负荷运动,引起脾、肾亏虚,脾主统血、肾主精血,脾虚气弱不能化生血液则见血虚,肾虚无以温养五脏,精血化生无源,导致运动性贫血的产生,从而影响到运动员的运动耐力、运动技能的发挥,最终导致运动员的运动成绩受到影响。

  贫血时补充维生素C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减轻疲劳和肌肉酸痛;补充硫酸亚铁,可以提高机体的氧运输能力,改善机体的持久耐力,提高运动成绩。从表i中可以看出,补肾益脾中药具有与西药相当的提升运动后血红蛋白含量、抗运动性贫血的作用。自拟方中取黄芪、党参、自术、淫羊藿、黄精、菟丝子、大枣等脾肾同补;当归、丹参活血化瘀,使补而不滞。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