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口腔恶性肿瘤术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116例分析

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摘要:我国口腔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作为综合序列治疗口腔恶性肿瘤手段之一的中医中药,在治疗口腔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的毒副反应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复发转移等方面越来越显示其优势。笔者通过对116例口腔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进行临床问卷调查,为口腔肿瘤术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的建立提供前期临床依据。1一......

点击显示 收起

我国口腔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作为综合序列治疗口腔恶性肿瘤手段之一的中医中药,在治疗口腔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的毒副反应以及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复发转移等方面越来越显示其优势。笔者通过对116例口腔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进行临床问卷调查,为口腔肿瘤术后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的建立提供前期临床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选自20058-20077月本院口腔颌面外科肿瘤中西医结合专科门诊。共有116名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性59人,女性47人;年龄最小24岁,最大84岁,平均(63.82±11.76)岁;平均病程(6.56±4.75)月。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西医诊断符合口腔恶性肿瘤病理诊断标准,经手术、放化疗后3月起至5年,未见复发或远处转移的患者。中医诊断参照《中医证候规范》及《上海市中医病证诊疗常规》。的诊断标准,结合临床观察,辨证分为:气阴两虚型(神疲懒言,面色苍白,自汗盗汗,口干咽燥,颈部淋巴结肿大,舌紫黯或质红边有齿印,苔薄,脉细弱)、气血亏虚型(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动则气喘,胸闷,畏寒肢冷,腰酸耳鸣,或心烦盗汗,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沉)、脾虚痰湿型(面色苍白,咽喉痰液粘稠,腹胀纳呆,大便溏薄,舌苔白腻,脉濡缓或滑)、气滞血瘀型(舌体刺痛、伸展僵硬,舌质黯红或青紫,伴有瘀点或瘀斑,舌苔薄黄或白,脉细弦或涩)、热毒壅阻型(口干,舌有灼痛,齿衄,发热烦渴,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数),及其他证型(上述5种证型以外的证型归入此类)。对于2种以上的兼证以临床表现的主要证型为纳入证型。

    排除标准: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合并有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严重原发病的患者;无法合作者,如精神病患者。

    1.3调查内容

根据上述诊断标准,设计口腔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中医证型调研表,将临床症状分成642个项目,详细记录患者术后的临床特征。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AS 6.0软件,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

2结果

2.1临床资料分析

病位分布:舌体()52例,牙龈部23例,上颌窦部6例,颊部5例,腭部2例,口底部9例,磨牙区3例,颞部2例,腮腺10例,颌下腺4例。

组织病理学分布:鳞状上皮癌84例,唾液腺腺癌32例。按美国AJC口腔癌、口咽癌分类分期,其中属Ⅰ、Ⅱ期73例,占62.93%;属Ⅲ、Ⅳ期43例,占37.06%;合并远处转移6例,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37例,占31.89%;术后进行放疗、化疗38例,占32.75%。

2.2临床辨证结果分析(见表1、表2)

1各证型分布构成比[()]

      证型       n            颈部淋巴结转移

  气阴两虚型    59(50.86)      18(30.50)

  气血亏虚型    13(11.20)      3(23.07)

  脾虚痰湿型    34(29.31)      15(44.11)

  气滞血瘀型    5(4.31)         1(20.00)

  热毒壅阻型    3(2.58)             O

  其他证型      2(1.72)             0

2各证型年龄分布及病程(x±s

    证型            病程()    年龄()

    气阴两虚型    7.61±5.80    63.76±11.53

    气血亏虚型    6.78±4.2l    64.32±12.01

    脾虚痰湿型    4.72±2.14    63.54±11.35

    气滞血瘀型    3.24±1.82    62.34±10.56

    热毒壅阻型    2.23±1.19    62.67±11.Ol

    2.2.1各证型分布  如表1所示,各临床证型中,以气阴两虚型为最多,脾虚痰湿型其次,我们对同时兼有气阴两虚型与脾虚痰湿型进行统计,为75例,占64.65%。说明口腔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出现气阴两虚证型的同时兼有脾虚痰湿证型者最为多见。

    2.2.2证型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116例患者中,共有37例患者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其各型分布如表1。临床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率,经卡方检验各证型间无显著性差异,PSO05,但脾虚痰湿型在总体淋巴转移患者中为最多,占44.11%,气阴两虚型为其次。2.2.3证型与病程的关系  如表2所示,气阴两虚证型其病程明显长于其他证型的平均病程以及总病例的平均病程,经t检验,P<O.05。气血亏虚型其次,热毒壅阻型平均病程最短,说明热毒壅阻型与病程的关系十分密切。由于术后进行放化疗,尤其局部放疗后,直接侵袭口腔病变部位,灼伤口腔黏膜,出现热毒内壅型病程也相对短。年龄与各证型无显著性差异。

    3.讨论

    中医学认为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医宗必读·积聚》)。中医学虽无口腔肿瘤之称,但对其描述可见于舌岩舌菌舌萎等,属积聚范畴。口唇乃脾之合肉也”(《素问·五脏生成》),《外科正宗·杂疮毒门》中记载:其心或因六欲不遂,损伤中气,郁火相凝,隧痰失道停结而成……初起微肿,皮色不变,日久渐大,坚硬如石。一旦形成口腔肿块,人体的正气受到侵袭,精气夺则虚,可致正虚邪盛,气血损伤,脏腑失和,阴阳失调。口腔为脾之外候,若水谷精微纳入受阻,轻者脾胃运化失调,日久易内生水湿,痰湿停聚,重者脾气衰败,乃有“唇痿不收,脾气绝也”(《医寄伏阴论》)的临床证候。又由于口腔肿瘤病变部位的特殊性,经手术、放、化疗后,直接造成唾液腺的破坏,所谓外毒侵袭,热毒蕴积,日久导致津液亏损,正气虚衰,输布失常,气血生化之源匮乏,出现气虚懒言、口干涩灼痛、气短、面色萎黄、自汗盗汗等症;同时又极易造成脾胃功能失司,水湿内阻,久聚成痰,形成脾虚痰湿的兼证。这也与本研究临床所见中医证型一致,其主要临床证型为气阴两虚型,又以脾虚痰湿型兼证最为多见。

    邱氏等。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提出了“扶正培本”原则,“气虚”乃为主要病因病机;20世纪90年代后又从益气活血益肾温阳法入手,进一步提出了肾气虚的病因基础,系列报道了参阳方能提高口腔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并有提高口腔鳞癌患者生存率的趋势,同时还可作为综合序列治疗的辅助方法之一。本研究参照《中医病证诊疗常规》及《中医证候规范》拟定了6类口腔恶性肿瘤术后中医辨证分型的诊断标准,并通过对116例口腔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现口腔恶性肿瘤患者以气阴两虚型最多见,占50.86(59116),其次为脾虚痰湿型,气血亏虚型、气滞血瘀型次之,热毒壅阻型(2.58)最少,同时出现的兼证又以脾虚痰湿型、气阴两虚型兼证为最多。可见,气阴虚是影响口腔恶性肿瘤的重要病因基础,湿是中医辨证的病理因素,提示临床辨证可从论治,从湿论治,多循健脾益气、燥湿涤痰治则,以期改善机体内环境。笔者通过临床调查资料分析,对口腔恶性肿瘤术后中医常见的证型有了初步的印象,为口腔恶性肿瘤患者术后的辨证分型标准提供了初步的临床依据,同时为口腔恶性肿瘤术后的中医规范化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 洪声等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