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综合疗法治疗急性乳腺炎25例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
摘要:治疗方法手法按摩:用毛巾热敷患乳。治疗结果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肿块消退,热退,血液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正常。6例经一次治疗后即热退,肿块消除,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血常规检验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正常。9例经2次治疗而获愈。...

点击显示 收起

  一般资料

  25例均为2005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门诊患者,均为哺乳期妇女,年龄21~34岁,平均26岁;初产妇22例,经产妇3例;均为单侧乳腺发病。病程数小时~3天。体温37.2"C~39.6 0C。均经血常规及乳腺彩超检查。

  诊断标准:诊断标准根据其病情的轻重缓急不同,分为轻、中、重三度,其中轻度发病5例,以乳房局部发胀,红肿热痛,皮色微红,肿块较小,全身有发热,舌质微红,苔薄黄,脉弦微数为据。中度发病17例,以乳房局部红肿热痛,皮色赤红灼手,肿块较大,胸闷、头痛、口渴喜饮,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滑数为度。重度发病3例,以乳房红肿热痛范围较大,壮热不退,皮色鲜红,口干渴喜冷饮,尿色深黄,大便干结,舌质深红,苔黄厚少津,脉洪数为辨证要点。

  治疗方法

  手法按摩:用毛巾热敷患乳。以手法点、压、弹拨背部第三到第五胸椎旁开1.5寸约3~5min,然后点压双侧肩井、膻中、合谷、乳根穴。此操作结束后,患乳的胀痛即可大大缓解,然后轻轻牵拉患侧乳头数次,再以乳头为中心,向外呈放射状轻推肿胀之乳房,待结块渐散,再由外向乳头方向推挤,直至乳汁通畅。每日1~2次。

  耳穴按压:以王不留行籽按压肝、乳腺、胸、胃,以冰片贴压发热穴。

  药物局部外敷:大黄、栀子、白芥子、乳香、没药、蒲公英各等分,研细末,每于敷药前加少许冰片,凉茶调敷患处,每日1次。对重度患者,同时内服仙方活命饮加蒲公英3剂。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肿块消退,热退,血液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正常;显效:症状、体征明显减轻,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接近正常;无效:症状、体征加重或发展为乳腺脓肿,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

  6例经一次治疗后即热退,肿块消除,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血常规检验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正常。9例经2次治疗而获愈。4例经3次治疗后治愈。5例经3次治疗后,肿块明显减小,热退,舌质微红,舌苔薄白略干,血常规检查基本正常,判为显效;1例无效,仍发热,肿块不消,未成脓。

  典型病例

  患者,女,26岁,初产妇,产后11天,因挤压而使右侧乳房外上限突然红肿热痛,触之有鸡蛋大硬结,伴发热(38.9℃)、恶寒,乳汁不畅,周身关节酸楚疼痛,饮食骤减。因尚未满月,下午往诊其家中。予以穴位点压,施以乳房局部手法按摩,结块很快消除,继以耳穴按压,局部药物外敷,晚7时左右,家属即来电告知,热已退,肿块未再复发。第二日复诊,热退肿消,乳汁通畅,饮食正常。

  体会

  急性乳腺炎是哺乳期女性尤其是初产妇多发、常见的疾病。长期以来西医多用抗生素治疗,一些患者往往因用药而引起菌群失调性阴道炎,或怕用药后对婴儿哺乳不利而拒绝用药以致影响治疗,外治法则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肩井穴是治疗乳腺疾病的经验穴,点之可以清热散结,消肿止痛;膻中穴可以行气解郁,疏通乳络;合谷穴疏风清热;乳根穴清泻阳热之毒,疏通乳络及乳部气血;背部穴位为起反应点,亦即谬治法,上病下治,前病后治。通过穴位点压疏理了气机,加之局部热敷和手法按摩,达到软坚散结、疏通乳络的功效,瘀滞去则热退,再以耳穴按压,达到持续治疗的目的;外敷药中,大黄可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化瘀;栀子清热泻火,凉血解毒;蒲公英清热解毒,消散痈肿;白芥子温通经络,利气散结;乳香、没药通络止痛,散瘀消肿。全方共奏解毒化瘀、消肿止痛之功,通过局部药物贴敷,而达消肿退热散结之效。综上治疗,可达疏肝清热、通乳消肿之功。迅速恢复哺乳,达到治疗目的,故外治法治疗急性乳腺炎疗效极佳。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