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肢体顽麻治痰瘀(病例)

来源:中医药报
摘要:徐女,67岁,2001年7月5日诉右下肢持续性麻木已有数月之久,大腿筋抽掣感,伴耳鸣、目糊,有高血压病史,实验室检查提示高脂血症。三是患者诉说行走时右下肢麻木更甚,这一线索最为重要。肢体麻木属血痹虚劳居多,但气血运行不周或血虚血滞所致麻木,多为时轻时重,很少有持续性的,并且伴随着活动筋骨,由于促使了气血的......

点击显示 收起

        徐女,67岁,2001年7月5日诉右下肢持续性麻木已有数月之久,大腿筋抽掣感,伴耳鸣、目糊,有高血压病史,实验室检查提示高脂血症。曾先后在许多医院行中、西医药物治疗,配合针灸理疗,迄无成效,遂来求治。观前医方多以活血化瘀、祛风散寒为治,其中不乏虫类搜剔之属。

        临床凡遇经“前医”治疗、尤其是经过数名“前医”治疗均无效的,大多是按“常规”思维辨证、按“常规”思维用药的。由于治疗无效,可知所谓“常规”其实是错误的辨证和用药。这种场合一定是有“虚假”的现象掩盖了疾病真实的病机。对此,需要通过过细的望闻问切,仔细分析病情,确立新,的治疗思路,切不可再走老路处方。

        就拿该患者来说,有三个特点需要注意:一是形体肥胖,“肥人多痰湿”要映入脑帘;二是察其舌,果然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腻,基本可以印证痰湿的存在;三是患者诉说行走时右下肢麻木更甚,这一线索最为重要。肢体麻木属血痹虚劳居多,但气血运行不周或血虚血滞所致麻木,多为时轻时重,很少有持续性的,并且伴随着活动筋骨,由于促使了气血的运行,麻木会有所减轻。现云“行走时右下肢麻木更甚,大腿筋有抽掣感”,则可以认为非血虚血滞、而是经络中有痰作祟。何以知之?痰有两钟,一为有形之痰,储之在肺,可随咳咯出;一为无形之痰,多藏匿于经络或其它脏腑之内,难以视见,一般靠推而得之。患者形肥、苔腻、下肢麻木于活动时加重,是以知之。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