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后顽固性呃逆

来源:国际中医药杂志
摘要:呃逆俗称打嗝,一般在短时间内自行消失,但顽固性呃逆会持续数天甚至数周。顽固性呃逆是重度颅脑损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多见于下丘脑或脑干损害的患者,亦可能是脑部疾病的较晚期表现。我院采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后顽固性呃逆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6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

点击显示 收起

  呃逆俗称“打嗝”,一般在短时间内自行消失,但顽固性呃逆会持续数天甚至数周。顽固性呃逆是重度颅脑损伤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多见于下丘脑或脑干损害的患者,亦可能是脑部疾病的较晚期表现。我院采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后顽固性呃逆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6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均为我院2000年1月至2008年10月住院患者,经颅脑CT检查确诊,并排除可引起顽固性呃逆的原发器质性或功能性内脏疾病。临床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52.8(16~75)岁;平均病程38.3(28~75)d:其中广泛脑挫裂伤13例、原发性脑干损伤5例、弥漫性脑肿胀3例、急性硬膜外血肿2例、急性硬膜下血肿7例、合并脑疝l9例:GCS评分平均6.5(3~8)分。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l0例;平均年龄54.5(19~73)岁;平均病程35.6(25~65)d:其中广泛脑挫裂伤l0例、原发性脑干损伤4例、弥漫性脑肿胀4例、急性硬膜外血肿3例、急性硬膜下血肿9例、合并脑疝l7例;GCS评分平均6.7(3~8)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纳入标准:①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经颅脑cT明确诊断且GCS评分<8分;②呃逆持续时间超过48 h者。

  1.3病例排除标准:①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8分者;②呃逆持续时间<48 h者;③原发器质性或功能性内脏疾病引起的顽固性呃逆者。

  1.4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针灸主穴均取双侧内关、足三里、中脘,并随症配穴,1次/d,7 d为1个疗程。中药以承气柿蒂汤(柿蒂259、丁香109、大黄l59、厚朴12g、枳实12g、木香10g,寒象明显者加高良姜、干姜等;热象明显者加生石膏、竹茹等)水煎温热后经鼻饲管徐徐注入,1剂/d,分3次鼻饲,7 d为1个疗程。对照组肌注胃复安10m9/次,1次/8 h;硝苯地平10 mg/次,或多虑平25m9/次,鼻饲治疗,3次/d。

  1.5疗效判定标准:治愈:呃逆停止,随访1周无复发;好转:呃逆明显减少,频率减慢,间隔延长或呃逆声音明显降低;无效:呃逆症状无缓解。

  1.6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l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中治愈23例(76.67%)、好转6例(20.00%)、无效l例(3.33%),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中治愈12例(40.00%)、好转9例(30.00%)、无效9例k30.00%),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7.68,P<0.01)。

  3讨论   

  我院应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后顽固性呃逆,取得较好疗效。中脘既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又是八会穴之一腑会,具有调理中焦、健脾、和胃导滞的作用,为治疗腑病之要穴;内关既是心包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具有宽胸理气、宁心安神、和胃止呃之功,是治疗胃、心、胸病之要穴;足三里是胃经的合穴,也是强壮身体之要穴,故有健脾和胃、扶正培元、通经活络之功。三穴合用,加强了通降胃气、宣通中焦气机的止呃作用。中药柿蒂主降逆气,配合丁香行气降逆之力更强;大黄苦寒泄热通便,荡涤肠胃;厚朴、枳实行气散结,消痞祛满;木香行气调中,顺畅气机。诸药共用可清除胃肠内积滞、引气下行,有利于恢复肠蠕动,减轻脑水肿,又可降浊升清,促进患者早日清醒。

 

作者: 辛振学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