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从脾胃肝肾论治2型糖尿病30例

来源:www.th55.cn
摘要:消渴方是赵进喜教授经验方,针对糖尿病热伤阴基本病机,基于三阴三阳辨证和脾胃肝肾同治思路而提出的,具有清胃、健脾、滋肾、柔肝、理气、化湿、活血的功效,临床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1一般资料60例本院住院及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2诊断标准2.1中医诊断标准根据20......

点击显示 收起

  消渴方是赵进喜教授经验方,针对糖尿病热伤阴基本病机,基于三阴三阳辨证和脾胃肝肾同治思路而提出的,具有清胃、健脾、滋肾、柔肝、理气、化湿、活血的功效,临床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60例本院住院及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1~72岁,平均年龄(50.1±8.9)岁;病程4~17年,平均(13.7+7.2)年。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37~70岁,平均(51.2±9.2)岁;病程3~18年,平均(13.5±7.5)岁。
  2诊断标准
  2.1  中医诊断标准根据2007年版《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拟定。主症:多饮,多尿,多食,消瘦,乏力。兼症:四肢麻木,视力模糊,便秘,眩晕,水肿,五心烦热、盗汗等症。
  2.2西医诊断标准按照1999年WH0专家咨询对DM的定义,分类与诊断标准,DM症状(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并且随机(餐后任何时间)血浆葡萄糖(VPG)≥11.1mmol/L,空腹血浆糖葡萄糖(FPG)水平>17.0mmol/L;口服葡萄糖(759脱水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2h的血浆葡萄糖(2hPG)水平≥11.1mmol/L。
  3治疗方法
  3.1  分组及治疗方法6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问资料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轻重等方面经统计分析均有可比性。治疗方法:2组均进行基础治疗,包括糖尿病患者的知识教育,心理调整,饮食控制及适当锻炼,在1周基础治疗和常规治疗进入临床观察治疗,观察过程中,基础治疗和常规治疗方法不变,观察组早晚加服消渴方每次200mL,饭后30min服用,每日2次,连续服用观察1个月。消渴方处方来源于北京尊仁中医药技术研究院,为甘肃庆阳老年保健医院制剂室提供。采用全自动煎药包装灌每袋200mL,低温冷藏,每次1袋,1日2次,口服1个月为1个疗程。
  3.2  观察指标  包括用药前后症状以及空腹血糖(FBC)、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
  3.3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第二版《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的标准进行疗效评定。1)显效:基本症状(多食,多饮,多尿,乏力等)消失,空腹血糖≤7.2mmol/L或血糖较治疗前下降≥30%;2)有效:基本症状明显改变,空腹血糖≤8.3mmol/L或血糖较治疗前下降≥10%;3)无效:基本症状未明显改变,血糖下降小于≥10%。
  4  结果
  临床总体疗效比较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30例中,显效15例,有效10例,稳定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3.3%;对照组30例中,显效9例,有效7例,稳定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53.3%。
观察组空腹血糖等多项指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各项数值较治疗前下降不明显(P<0.05)。说明消渴方在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方面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前后各血脂成份均无明显改变(P<0.05)。
  5讨论
  消渴方由黄芪、生地黄、苍术、知母、白芍、鬼箭羽、荔枝核、夏枯草等药物组成,具有健脾益气、清热益胃、滋阴补肾、柔肝凉肝、理气、化湿、活血之功效,是针对糖尿病的基本病机热伤气阴而设,体现着脾胃肝肾并重的精神。临床观察发现:消渴方治疗1个月就能表现为明显的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作用,总有效率为83.3%,明显优于对照组,对多食多饮多尿乏力等主要症状也有明显改善作用。表明“消渴方”能有效降低血糖,可能有利于恢复胰岛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而且服用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 2010-6-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