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基于建国以来中医疫病预测预警的研究方法与思路探讨

来源:中医药临床杂志
摘要:传染病预测是指根据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有关因素,用分析判断、数学模型等方法对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趋势进行预先估计,从而协助管理者掌握情况,选择对策。当前,传染病预测已经成为国际医学界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构建传染病预测模型已经成为当前传染病疾病预测的重要研究内容。随着对模型研究的深入,会有......

点击显示 收起

    传染病预测是指根据传染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有关因素,用分析判断、数学模型等方法对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趋势进行预先估计,从而协助管理者掌握情况,选择对策。
    当前,传染病预测已经成为国际医学界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构建传染病预测模型已经成为当前传染病疾病预测的重要研究内容。模型是实际原形的模拟,而不是原形本身。利用各种数学模型探讨某个实际问题,关键是找到符合实际的好模型。。随着对模型研究的深入,会有更多的预测经验上升到理论并模型化,会有更多的预测方法渗透到对传染病未来流行趋势的预测中,为更好地防治传染病和制定各项卫生管理决策服务。
    传染病预警则是指利用预测方法,及早发现传染病异常变化的苗头,发出警示,提醒流行病学专家和工作人员及时调查核实,以达到早发现早处理的目的,从而最大程度的减低危害造成的损失的行为。现代医学疾病监测预警模式的建立,基本上都是从监测信息做起,然后观察、汇总信息,对比、分析信息,预警、发布信息,最后是掌握、控制信息。纵观国内外的监测预警体系,其基本组成框架为信息收集、预警分析、信息发布及预警反应系统四部分。
    中医学早在《内经》时代,就对疾病发生及演变的过程进行预测,如“冬伤于寒,春必病温”。除此之外,根据脉象、症状、体征、气血津液盛衰、胃气有无联系,阴阳气化、五行生克、五运六气变化,进行疾病发展趋势的预测屡见不鲜。再如《伤寒论》对六经病欲解时的预测、《金匮要略》对“见肝之病”的预测等等。都是中医学对疾病预测的例证,也是“治未病”思想的基本体现。然而,这些疾病预测方法仍然处于临床经验总结的原始阶段,对于中医疫病预测预警方法的系统性科学研究,目前基本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
2研究的必要性
    尽管现代医学在疾病预测预警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研究,但是由于影响疾病发生的因素复杂、发展趋势的可能性多样,加之全国乃至全球性疾病监测预警网络建设消耗巨大,因此,亟需建立一种与现代医学疾病预测预警方法并行不悖,且相互补充的预测预警方法,作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参考和临床实践工作基本依据。因此,立足中医学原创思维,结合现代多学科手段,开展中医疫病预测预警方法的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2.1建立中医疫病预测预警方法是中医学继承与创新的客观要求  基于中医五运六气理论、三因制宜思想和“天人合一”整体发病观,结合天文学、气象学、流行病学、系统科学、信息学、统计学等多学科方法,提出中医疫病预测预警方法,并对近2年的传染病流行趋势做出判断,对未来可能发生疫情提出预警,能够体现中医疫病防治的特色思维,是对中医学理论与实践的继承与创新。同时,系统开展中医疫病预测预警方法研究,在国内外中医学相关研究中尚属首次,是运用中医原创思维,推动科研自主创新的重要体现。
2.2建立中医疫病预测预警方法是提高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能力的基本前提系统总结和提炼中医理论与实践中的疫病预测预警相关内容,构建中医疫病预测预警方法,并以此为依据指导临床实践,能够促进中医临床对未来可能发生疫病做好救治准备,对已经发生疫病的流行趋势做出预判,对具体疫病的传变做到拦截防范,对特殊体质人群做出预警提示,对临床药物储备做出针对指导等等,这些都将为中医药防治重大传染病能力的提升奠定重要基础。
2.3建立中医疫病预测预警方法是中医学“治未病” 思想的重要体现建立中医疫病预测预警方法是从临床实践的角度提出对中医学“治未病”思想的具体诠释:一是未病先防,为指导民众做好疫病预防工作提出具体方向;二是既病防变,对疫病传变趋势做出预判,具体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研究目标
    ①基于五运六气理论,结合多学科知识,提出对中医疫病预测预警方法的理论认识,初步构建中医五运六气预测疫病系统。
    ②基于建国以来中医药防治疫病的临床实践,结合数据发掘等信息手段,提出对中医疫病预测预警方法的理论认识。
    ③基于建国以来传染病疫情资料、灾害资料、气象资料和经济发展状况资料,基于中医学“三因制宜”的原创思想,运用流行病学和系统学的方法,提出对中医疫病预测预警方法的理论认识。
    通过上述研究内容的开展,从多方面探索中医疫病预测预警的基本原理、基本机制和基本方法,并对2012年的疫情趋势做出预测,切实提高中医药应对重大传染病“未病先防”和“即病防变”的应急能力。
    研究内容及技术方案
1研究内容
  结合建国60年来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实践,采用多因子综合和动态变化分析方法,进行回顾性对照和前瞻性预测研究,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寻找新的关联,提炼出导致传染病的“高危”指标,结合“天人相应”、“三因制宜”等学说,明确传染病发生与流行的变化趋势,找出传染病流行的共性特征与流行规律,形成传染病的现代中医预测预警技术,建立传染病中医药预测预警智能系统,为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决策提供依据,促进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应急预案的制定,提高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
2技术方案
    系统整理建国以来传染病中医药防治相关文献,分析传染病流行的条件与因素,寻找出传染病流行中医“高危”因子指标与特征及其关联性。利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知识发现,总结传染病流行的共性特征与流行规律,明确传染病发生与流行的变化趋势。在明确传染病的总体法则及流行变化趋势的基础上,建立理论模型,提出传染病中医预测预警方法,构建传染病中医预测预警智能系统。
2.1  中医药防治系统研究对1949年以来各种传染病中医药文献(包括著作及有关名医医案等)进行系统整理、分析、分类;按照传染病的疾病概述、病因病机、临床症状、证候分类、治疗法则、方药选择、临床加减、疾病诊断标准、疗效评定标准、预后、护理等几个方面进行全面疏理,选取名医经验及有代表性的文献资料,分析疫病流行规律、病因病机、证候、诊疗规律、药物方剂、疗效等方面特点,找到影响传染病发病的中医“高危”因子指标与特征及其关联性。病种范围如下。
2.1.1  中医病证疫、温疫、瘟疫、疫病、疠、异气、杂气、杂疫、戾气、伏温、疠气、疫气、疫喉、疫咳、疫疸、疫痢、疫疹、疫斑、热疫、疫疟、疟、疫疔、寒疫、疫痧、疫喉痧、丹痧、烂喉丹痧、风痧、吊脚痧、绞肠痧、疫痉、痉瘟、伏瘟、时气、瘴气、伏邪、温病(风温、春温、暑温、湿温等)、温毒、痄腮、风毒、斑疹、天花、小儿痘疮、痨病、鼠疫、鼠瘘、鼠瘘、痄腮、虾蟆瘟、黄疸、痢疾、痢症、丹毒、发斑、痘疹、大头瘟、疙瘩温、绞肠瘟、软脚瘟、霍乱、蛤蟆瘟、伤寒等。
2.1.2  西医疾病(39种法定传染病)  ①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②乙类传染病:甲型HlNl流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结核病、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③丙类传染病: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
2.2传染病流行规律及变化趋势对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相关文献信息进行数据挖掘,按照病名、证型、症状、病因、病机、方药等进行结构化处理,提取其蕴含的多方面信息,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从中医思维出发,探寻建国以来传染病的发病特征和流行规律,总结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经验与方法。
    选择8至10种时令性传染病,分别寻找具有特异性的中医“高危”因子指标与特征,并用现代数理统计学的方法对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采用回归分析与动态分析等方法,对拟定的各种“高危”指标进行处理,研究其关联性。在中医传统理论(“伤寒”、“温病”、“五运六气”、“治未病”、“中医体质学说”等)指导下,寻找不同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与变化趋势,为传染病中医预测预警提供理论基础。
2.3  中医预测方法与预警研究  在上述工作基础上,融合传染病中医预测预警相关的各类信息,依据中医理论建立理论模型,初步形成基于建国以来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实践经验的现代传染病中医预测预警方法。同时,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与构建数学模型为手段,建立现代传染病中医预测预警智能系统。
   展  望
    由于我国现有的监测系统收集的信息不够全面,不能完全满足预警的需要。因而需要逐步建立起实验室诊断、特殊征候群、健康相关行为信息等有关疾病资料的收集工作,扩展疾病监测种类、监测范围和频度,这样才能实现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进行预警  。本研究旨在通过中医药防治传染病实践经验整理和知识发现,提出了的传染病流行规律与变化趋势,初步提出基于中医理论及实践经验的中医预测预警方法;并将数学模型方法 应用于中医预测预警,并初步形成现代传染病中医预测预警智能系统。

 

作者: 童佳兵 李泽庚 2013-4-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