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带状疱疹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

来源:环球中医药
摘要:带状疱疹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中医又名蛇串疮、缠腰火丹、火带丹等。除临床常见的沿神经节段分布的皮肤红斑、水疱外,带状疱疹尚有一些特殊类型,引起面瘫、失明、青光眼、内脏损害等,甚至导致死亡。带状疱疹治疗的目标是加快疱疹吸收、降低疼......

点击显示 收起

    带状疱疹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中医又名“蛇串疮”、“缠腰火丹”、“火带丹”等。除临床常见的沿神经节段分布的皮肤红斑、水疱外,带状疱疹尚有一些特殊类型,引起面瘫、失明、青光眼、内脏损害等,甚至导致死亡  。带状疱疹治疗的目标是加快疱疹吸收、降低疼痛强
度和持续时间以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目前对本病的治疗方法有西医的抗病毒治疗,营养神经剂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等。早期给予中等量的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以减轻炎症,阻止病毒对神经节和神经纤维的毒性和破坏作用,减轻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但长期使用激素也可以引起复发  。中医针灸,内服中药及外敷,物理治疗等。效果均明显,且毒副作用小。本文对于带状疱疹治疗方法进行归纳,探索带状疱疹治疗新思路,分析中药、体针、眼针、理疗等相结合的综合疗法及其疗效,优选带状疱疹临床治疗方案。
l  中药治疗
1.1专方专病
    陈云志等  应用程氏瓜蒌散治疗带状疱疹:瓜蒌壳30 g、红花10 g、甘草6 g。按部位加减:头面加升麻12 g、野菊花15 g;肩背、颈部加姜黄10 g、桑枝10 g;胸部加柴胡10 g、旋覆花包10 g,茜草10 g;腰骶部加牛膝10 g、虎杖12 g。每天1剂水煎服,水煎3次取汁450 m1分3次服。
    沈静   采用龙胆泻肝汤配蛇丹膏外敷治疗带状疱疹。内服中药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芩、板蓝根各15 g,泽泻、苍术各30 g,山栀子、柴胡、牛蒡子、郁金、生地黄、当归、延胡索各12 g,甘草6 g。发于颈面部者加野菊花、薄荷,发于下部者加牛膝、黄柏,水疱大而多发者加土茯苓、革薜、薏苡仁、滑石,疼痛剧烈者重用当归、延胡索、制乳香、制没药、蜈蚣。
    韩晓东等  应用傅青主火丹神方治疗带状疱疹,方药组成:丝瓜子30 g、玄参30 g、当归15 g、升麻3 g、柴胡3 g。
1.2中药外敷治疗
    廖林静  采用油膏外敷结合中药内服治疗带状疱疹。先用无菌盐水清洗疱疹部位,然后敷上油膏,要求均匀涂于创面,每日3次,10天为1疗程。对就诊时病程长,出疹超出15天,或其他方法久治不愈者,合并感染者,结合中药内服治疗龙胆泻肝汤加减。油膏组方:生大黄30 g、青黛15 g、黄芩30 g、黄连30 g、黄柏30 g、冰片15 g、菜油500克。
    王光明等  用青黛散治疗。丁丽君等  采用活血止痛膏外敷治疗带状疱疹。组方:紫草10 g、当归10 g、生地10 g、黄柏20 g、白芷10 g、青黛10 g、冰片10 g等。其止痛、止新生疱疹、结痂疗效好。赵重辉  采用中药湿敷外用疱疗泥膏治疗带状疱疹。治疗方法:(1)外用中药:中药:黄柏、生地榆、五倍子、诃子各30 g,加水1000 ml水开计时20分钟,连煎2次,将两煎药液倒人瓷盆配用沙布棉垫在药液中浸泡3~5分钟,让药液充分浸入棉垫后,拧半干,敷于皮肤表面。(2)疱疹泥膏配方:达克罗宁粉5 g、硫磺50 g、鱼石酯50 g、滑石粉15 g、氧化锌75 g、凡士林250 g。此联合方法加强了收敛止痛、预防感染的作用,保持了创面湿润而不渗出,干燥又不结厚痂,极大的促进了皮损的愈合。
1.3辨证用药
    张青等   辨证分型论治带状疱疹。肝胆湿热型治以自拟柴芩泻火汤、脾经湿热型治以芩平汤、肝胆风邪火郁兼气虚血瘀阻络型治以蝎蒺养血汤。周宝宽  治疗带状疱疹肝经郁热应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肝郁气滞,毒热蕴肤以柴胡疏肝散加减,脾虚湿蕴药用参苓白术散加减,气滞血瘀治以血腑逐瘀汤加减。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清热利湿、解郁行气为主,在脏腑尤重肝脾,痛甚多从活血行气着手。分清虚与实、湿与热、火毒与血瘀,结合得病久暂,临证机变,不难取效。带状疱疹为自限性疾病,治疗的目的在于缩短病程、改善症状,预防后遗疼痛的发生。
2中医非药物疗法
2.1针灸治疗
    张红星采用电针夹脊穴配合火针治疗。取穴:阿是穴、夹脊穴、支沟穴、后溪穴。操作方法:(1)火针:先刺早发的疱疹,每个疱疹针刺2次,术毕挤出疱液。按压约30秒,涂上一层万花油;(2)围刺:行火针术后,在距疼痛或皮损边缘或0.2 cm处用1.5~2.0寸毫针进针,针尖朝向皮损区中心,沿皮下围刺,针距约为1~2 cm (每簇针数多少与皮损范围大小成正比)留针30分钟;(3)电针:同一输出的负、正两个电极分别接到病变对应神经节段上下各一节段的两处夹脊;同一输出电极的负极接一侧支沟穴,正极接同侧后溪穴。电针刺激参数:采用直流电,疏密波,频率为2/100 Hz,2~5 mA。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通电30分钟后出针。急性期带状疱疹采用阿是穴及围刺可加强止痛效果,电针夹脊穴配合火针治疗对比西药具有止疱时问短、疼痛缓解快的优点。电针具有镇痛、调节免疫功能作用  。针刺夹脊穴,不但可通过影响脊神经后置而具有主治相应神经阶段分布区域之疾患的作用,还可设及其前支,影响交感神经,从而与脏腑活动有关,具有调节脏腑气血的功能。
    吴成举等采用皮肤针加艾灸治疗带状疱疹。(1)皮肤针叩刺:疱疹区严格消毒,用皮肤针从疱疹边缘环形区向中心部位反复叩刺,力由轻到重,直到疱疹刺破,皮肤上出现均匀血珠;(3)叩刺的基础上准备一个小的湿棉球,将艾绒搓捻成麦粒大小的圆锥状艾炷,用镊子夹住中部,用酒精灯点燃其尖,底部在湿棉球上沾少许水,以加强附着力,放置在疱疹上,逐个进行直接灸,当患者感到灼痛时夹去艾炷,每处7~9壮,以皮肤潮红、患者感觉局部温热为度。隔日一次。
    此外,毫针、火针、梅花针 、艾灸等多种中医传统非药物疗法在临床实践都有应用。
2.2眼针治疗
    中医眼针疗法属于一种微针疗法。眼睛与脏腑之间通过经络密切联系,所以能反映出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正常与否。因此,通过针刺眼穴可以调理脏腑经络之功能失调   。若脏腑互相配合失宜,则体内水湿运化失常,升清降浊,水道通畅,其中任一环节异常,皆容易引起水湿停聚。水湿停聚日久,如遇患者郁怒生气,或食肥甘厚味、辛辣炙傅之品,则湿热易生,发于体表,易形成疱疹。
    秦海军  通过针药结合治疗的同时,再配合眼针疗法。治疗方法为:(1)针刺治疗取穴阿是穴。针刺后,对于带状疱疹发于胸腰者,采用梅花针叩刺拔罐;(2)中药以龙胆泻肝汤加减;(3)眼针取穴:主穴为双侧肝区、双侧胆区、双侧肺区、双侧脾区、双侧三焦区,大便秘结者配双侧大肠区,小便黄者配双侧膀胱区。
    笔者在导师带领下,采用眼针、毫针围刺疱疹皮损区的“箍围针”法,以及结合物理治疗手段,在临床工作中治疗数十例带状疱疹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对比西医对照组具有加速疱疹吸收,缩短病程,快速止痛,止痒的明显优势且效果持久。
2.3刺络、拔罐治疗
    刘金利等  采用梅花针叩刺配合局部拔火罐治疗带状疱疹,治疗方法:常规消毒后,无水泡着在疼痛部位周围轻轻叩刺,若有水疱者先用针灸将疱疹刺破,疱液流出,在进行叩刺,然后在叩刺之处拔上火罐,留罐5分钟,隔天1次。
    王志兴等  采用刺络拔罐加贴棉灸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在疱疹走形部位肌肉丰富处先闪罐8~10次,将脱脂棉少许贴于疱疹走形皮肤覆盖之,点燃,吹火使其迅速燃完,反复,皮肤潮红为度,隔天1灸。该方法取材容易,操作简单,温通作用教好,对于久病人络的虚实夹杂证候尤为有效。
    李佶庆等点刺放血疗法治疗带状疱疹。治疗方法:常规消毒。用三棱针散刺针法点刺疱疹数下,直至刺破,疱疹出血为止,并加点邻近穴位。额面部加太阳、丝竹空、头维、阳白,颈肩部加大椎、肩井,肋部加章门、期门,腹部加气海、天枢,腰部加肾腧、志室。然后在点刺处拔罐,留罐5~7分钟,起罐。局部酒精消毒,术毕。每日1次,治疗5次,间隔2天。
2.4穴位埋线
    郭文超等  采用夹脊穴埋线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取患侧相应夹脊穴进行埋线,每半月一次。发于前额,面颊及耳部者取颈2~颈4夹脊穴;胸胁部者取胸4~胸12夹脊穴;腰部者取胸8~腰5夹脊穴;上肢取颈5~胸2夹脊穴;下肢者取腰l~腰5夹脊穴。
2.5物理治疗
    短波紫外线照射:欧阳辉等  运用小剂量短波紫外线加超短波治疗治疗sLE患者带状疱疹,效果明显。小剂量超短波对炎症,尤其是急性炎症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可以使炎症病变局限、逆转、消退。
    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万学峰等   采用半导体激光照射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患者,将治疗探头对准皮损区或疼痛区域作垂直照射10分钟,探头距皮肤O.5~1.0 cm,5~10天为1个疗程,导体激光治疗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患者不但可使创面快速愈合,还能有效地缓解疼痛。
    微波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叶霞  采用微波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带状疱疹方法: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4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缓慢静脉滴注1次/天,同时配合患处微波局部照射,局部感觉温热感为宜。微波与红外,短波,超短波相比具有效率高穿透力强的优势。
3  小结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在古今文献都广有记载,中药方剂或随证加减,或辨证施治,皆称疗效确切。刺络疗法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眼针结合针药的综合疗法治疗带状疱疹方法新颖、疗效独特。现代物理治疗手段也和中医药物相结合,共同应用与临床,加速疱疹吸收,缩短病程,快速止痛。治疗带状疱疹方法很多,优选治疗方案是带状疱疹临床研究的研究方向之一。如何减短治疗时间,以及如何减轻后遗神经痛仍是重要研究课题。
    对于带状疱疹,古今文献记载中医药疗效确切,并且对此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可是,目前缺乏有价值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有良好的疗效  。随机、对照、盲法等现代科研方法的概念已经被应用于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评价,但是临床科研设计仍有很多不足,比如在中医证候诊断标准、临床疗效评价标准的客观化、标准化的不足,临床样本量估算、组间均衡、失访与退出病例的记录未被充分重视,设计忽视正确的随机以及盲法的运用。科研设计方法学质量的提高,同样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作者: 杨洋 李军 2013-6-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