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医学论文中西医结合论文中医中药

中药外治法辅助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进展

来源:世界中医药联合会网
摘要: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是由于腹腔内粘连而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的一种疾病,发生率占各类肠梗阻的40%~60%[1]。临床上以术后所致的粘连性肠梗阻为最多。发病原因多有腹腔手术、创伤或感染史等,而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是手术常见并发症。有资料报道,腹部外科手术约90%有粘连,40%以上会引......

点击显示 收起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是由于腹腔内粘连而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的一种疾病,发生率占各类肠梗阻的40%~60%[1]。临床上以术后所致的粘连性肠梗阻为最多  。发病原因多有腹腔手术、创伤或感染史等,而腹部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是手术常见并发症。有资料报道,腹部外科手术约90%有粘连,40%以上会引起粘连性肠梗阻   。
1  中医对粘连性肠梗阻的认识
1.1  中医对肠梗阻的一般认识
    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临床以腹痛、呕吐、腹胀、肛门停止排便排气为主要表现形式,严重者可发展为肠绞窄坏死甚至死亡。中医的“关格”“肠结”“腹痛”“积聚”等类似本病。《医学衷中参西录》日“肠结最为紧要,恒于人性命有关”。《灵枢•四时气篇》日“饮食不下,隔塞不通,邪在胃脘,腹中肠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指出梗阻部位在胃肠。
1.2中医对粘连性肠梗阻的病因病机与治疗的认识
    中医学认为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由于众多急腹症手术病人本身存在湿热、痰阻、瘀滞和饮食积滞等病理机制,而腹部手术损伤脏腑气血经络,破坏脏腑气机的正常运行并耗伤气血津液,更有碍脾胃、大小肠的气机升降  。胃肠气机阻滞,传导、通降失常,则胃脘、腹部胀满疼痛;若气机阻塞严重,上不得嗳气,下不得矢气,气聚而不散,则脘腹胀痛加剧;胃气痞塞,升降失调,胃气上逆而至呕吐;胃气不通,大肠传导糟粕机能失常,则见便闭。即表现为“痛、吐、胀、闭”四大症状。由于手术损伤,气机不利,气滞血瘀,瘀久化热,所以“气滞”、“血瘀”、“不通”是本病的病理基础。
    寒凝、湿热、血瘀、食积等均可导致肠梗阻,故要以“通”为主,活血通络,通腑降浊。李东垣《医学发明•泄可去闭葶苈大黄之属》强调“通则不痛”的病理学说,并在治疗原则上提出“痛随利减,当通其经络,则疼痛去矣”。《医学入门》日:“关格死在旦夕,但治下焦可愈,大承气汤下之。”指出大承气汤是治疗本病的有效方剂。《医学真传》日:“夫通则不痛,理也,但通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法也。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矣。”总结了本病的治疗原则。
2中药外治法
    对于非绞窄性的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一般以非手术治疗为主。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多种多样,综合来说可概括为减少梗阻上段肠管压力,保持梗阻下段肠管通畅,疏通梗阻,排空肠内容物,维持机体内环境,预防肠道菌群感染等  。
    中医临床多用中药汤剂内服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由于内服汤剂增加患者胃肠负担,部分病人不能耐受,所以临床上也采用不同的中药外治法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2.1  中药敷脐
    冼健元等   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敷脐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50例。中药组成:大黄50 g、枳实30 g、厚朴10 g、芒硝75 g、莱菔子60 g、木香10 g、槟榔10 g、黄芩25 g等。把上药研细末,加少许蜂蜜,陈醋调成膏状,平敷于脐腹部。用后若药物干燥,再用陈醋注入调湿,每次药物使用24小时后弃去,1次/日,5天为一疗程。结果:痊愈85例,显效46例,继续治疗l~2个疗程均达痊愈;无效19例,总有效率为87.3%。宋易华等  予苦寒泻下中药外敷神阙穴。药物组成:大黄20 g、厚朴20 g、枳实20 g、莱菔子15 g、木香15 g、赤芍药15 g、冰片6 g。上药研成细末,用香油调成稠糊状,外敷神阙穴,以塑料薄膜封包外固定,每日更换1次,1周为一个疗程。共36例,治愈26例(72.2%),好
转8例(22.2%),无效2例(5.6%),总有效率94.4%。宋景戈  将粘连性肠梗阻分为肠腑热结证和肠腑寒凝证两型。肠腑热结证用纯净芒硝300 g,肠腑寒凝证用吴茱萸300 g,略炒黄,加热至43~44℃,两者均装入棉布袋内,封闭后平铺于脐部,每8小时更换1次,整个疗程至肠梗阻完全缓解或不缓解中转手术。总有效率93.75%。汤晓东等  用桃红松解散外敷神阙穴治疗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30例,治愈25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是96.67%。具体方法:当归、丹参、红花、桃仁、厚朴、元胡、白术、生白芍、陈皮、甘草、赤芍各等分,粉碎后装入一个10 em×10 em的粉红色纯棉布包中,敷于神阙穴,温水袋热敷或红外线理疗,每次20~30分钟,3次/天。药包平时戴在身上,4天为一疗程。郭宏瑁等  。在基础方药口服的前提下以神阙穴外贴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组方:白芷、小茴香、檀香、大黄、赤芍、厚朴、木香、枳实、大腹皮各30 g,芒硝10 g,共研末,鸡蛋清调糊状,6g次,敷于脐部,2次/天。总有效率95.4%。
    中药敷脐属贴敷疗法,在现代药剂学中称经皮给药系统。根据中医经络理论提出的经络穴位贴敷疗法是常用的中医外治贴敷方法之一,具有药物的经皮吸收和经络穴位效应的双重疗效特性,并可通过其独特的疗法扶正祛邪、调整气血、疏通气机,达到治疗目的。吴尚先《理渝骈文》原名《外治医说》,是我国第一部外治疗法的专著,认为“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目前药代动力学证明,脐部比其它透皮给药部位更利于药物吸收,可做透皮给药和缓释长效的理想给药部位。而脐疗避免了禁针穴的禁忌,可良性刺激穴位,药物亦可被直接吸收  。中医学认为脐为任脉要穴,神阙穴所在,又为冲脉循行之处,为经络之总枢,脐可以通过经络沟通上下内外诸经百脉、五脏六腑。药物敷脐既能使药物分子易透过脐部皮肤进入血液参与血液循环,达到病处,又可通过局部穴位的刺激,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调整肠胃功能,以达到祛邪愈病的功效  。各位医家大多选用神阙穴,但在用药上有所不同,符合中医辨证施治、辨证用药的思路。
2.2中药肛滴
    王忠平   采用中药肛滴治疗粘连性肠梗阻取得显著效果。将复方大承气汤(厚朴、大黄、芒硝后下、枳实、炒菜菔子各10 g)水煎浓缩至200 ml过滤后装瓶,用细管直接插入肛门内20~30 em,将瓶装的中药煎液滴人,60滴/分钟。滴完为止,1~2次/日,直至胃肠功能恢复,出现排气或排便。尤龙   在西药常规处理的基础上自拟理气化瘀汤(大黄15 g、枳实15 g、厚朴15 g、芒硝10 g、丹参15 g、赤芍30 g、桃仁15 g、柴胡15 g、黄芩15 g、蒲公英30 g、木香15 g、莱菔子30 g、太子参15 g)以上药物浓煎300 ml。术后8~12小时进行直肠滴入,滴速80滴/分钟,中药温度37~45%。12小时后重复1次.一般1~3次。2天内总有效率79.17%。许振国一。以理气活血中药方清肠合剂药液肛滴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方药组成:厚朴30 g、炒莱菔子30 g、生大黄15 g、桃仁12 g、芒硝30 g、赤芍15 g、枳实15 g、木香15 g。水煎服两次,浓缩至250 ml。中号导尿管顺肛门指诊手指插入30 cm,中药温度40℃,滴速30滴/分钟。1次/天,3天为一疗程。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肥皂水滴注组76.67%。李康  为防治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设置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对照组(西医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大承气汤直肠滴入(大黄20 g、厚朴15 g、枳实15 g、芒硝10 g)取药汁300 ml,每次150 ml,15分钟左右滴完,而后安静平卧,2次/天。随访6个月~7年,无一例发生粘连性肠梗阻,与对照组先后发生20例粘连性肠梗阻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各位医家多选用大承气汤做为基础方,肛滴用药显示了较好的效果。
2.3  中药灌肠
    颜小香  用中药灌肠治疗粘连性肠梗阻100例,其中89例灌肠2~3次,人院后24小时内排气排便,且腹痛、腹胀消失,临床治愈率为89%。ll例转为手术治疗。中药灌肠汤剂药方为:赤芍、桃仁、木香各15 g,厚朴10 g,大黄后下10 g。以上方剂每日用500 ml清水煎煮至150~200 ml以灌肠。灌注完毕后患者卧床0.5~1小时左右。杨升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大黄牡丹皮汤保留灌肠。其组成为:冬瓜仁30 g、芒硝9 g、赤芍10 g、丹皮10g、金银花20 g、桃仁10 g、木香10 g、元胡10 g、蒲公英30 g、薏米20 g、大黄后下12 g。水煎200 ml,2~4次/日,保留灌肠。总有效率94.7%。张桂芳  等用加味麻仁汤灌肠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药物组成:枳实、厚朴、藿香、紫苏梗、白芍、败酱草、蒲公英各12 g,大黄 、黄连、杏仁、木香、甘草各9 g,麻油60 ml(备用)。加水600 ml,浓煎至200 ml,肛管插入直肠20~30 elTl,100滴/分钟,8小时/次。于肛门排气或排便后停止治疗。结果:73例患者中4例无效,其中l例转至外科手术,随访三个月有1例复发。张秋阳   在西医基础疗法上配合中药保留灌肠。中药组方:大黄10 g、芒硝10 g、枳实15 g、厚朴15 g、黄芪15 g、红花15 g、乳香5 g、没药5 g、败酱草20 g、蒲公英20 g。浓煎过滤取150 ml。灌肠管插入20~25 cm,药液温度39~40%,15~20 rrd/分钟,给予保留灌肠。总有效率97%。唐锐  采用自拟灌肠方治疗,方药组成:大黄20 g、芒硝10~20 g、桃仁15 g、厚朴15 g、冬瓜仁30g、枳实15 g、败酱草30 g、炒白芍15 g。水煎2次混合取汁300 ml,分2次保留灌肠,每次150 ml。2次/天,5天为一个疗程。体实腹胀痛者加元胡15 g;消瘦阴虚者加生地15 g,玄参15 g。总有效率95.59%。
    通过中药保留灌肠使药物由直肠粘膜直接吸收,直达病所;促进胃肠道平滑肌的蠕动,改善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中药保留灌肠具有畅通肠腑、排除积滞、增强肠蠕动、迅速恢复胃肠道的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  。
3总结与展望
    粘连性肠梗阻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由于手术易产生新的粘连,容易增加再次发生梗阻的可能性,所以对单纯性肠梗阻、不完全性梗阻,特别是广泛性粘连者,一般选用非手术治疗。中医学认为本病以“痛、胀、吐、闭”为主证。肠为六腑之一,其生理机能是“传化物”,生理特点是“泻而不藏,实而不满”。腑以通为用,肠为传化之腑,以通降下行为顺,通则不痛。本病病因主要是气机不利,气滞血瘀,瘀久化热所致,故常采取通里攻下,理气止痛,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解除梗阻。文献显示多数医家采用中药外治取得了良好效果,外用给药具有以下优点:(1)避免了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以及再次手术有可能带来的再次梗阻。(2)保持肠道粘膜完整性,预防肠源性感染,解除梗阻。(3)可以产生持久、恒定和可控的血药浓度。(4)避免肝脏对药物的首过代谢作用。(5)在发生问题时能简单、迅速的停止给药。(6)可减少给药次数与剂量,同时减轻副作用。多数医家在外用中药上注重辨证用药,提高了疗效。但中药外治还存在辨证用药针对性不强,适应症选择无规范性标准,疗效评价客观指标少,远期疗效评价病历少等方面的不足,并且中药外治不能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梗阻或梗阻的各个阶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必要时需多法多途径及时综合治疗或立即采取手术治疗,以避免发生危重病情。综上所述,中药外治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还有待更深一步的探索、研究。

 

作者: 王婷 马晓莉 2013-6-6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