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医学论文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482例

来源:《现代中医药》
摘要:小儿厌食症是儿科门诊常见疾病之一。西医研究表明,厌食症多是由于微量元素“锌”的缺乏导致,且临床上已通过补锌予以纠正。笔者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比较单一锌剂的补充效果更好,现报告如下。(2)近2个月体重不增加或者体重下降者。...

点击显示 收起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门诊常见疾病之一。西医研究表明,厌食症多是由于微量元素的缺乏导致,且临床上已通过补锌予以纠正。笔者通过多年临床观察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厌食症比较单一锌剂的补充效果更好,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病例选择全部病例源于我院儿科门诊就诊的患儿。符合以下三项者作为选择对象:(1)厌食在1个月及其以上者;(2)2个月体重不增加或者体重下降者;(3)排除其他急、慢性疾病者。

12一般资料符合上述条件的厌食症患儿共96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82例,男282例,女200例。年龄分布:3岁以下230例,3—5148例,5—9104例;对照组481例,男271例,女210例。年龄分布:3岁以下247例,3—5142例,5—992例。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口服葡萄糖酸锌颗粒”(石家庄神威药业生产)适贝高颗粒”(江西博士达药业有限公司)。其中葡萄糖酸锌颗粒7 mg;适贝高颗粒3岁以下5 g/次,3—575 g/次,5—910 g/次,3次/d,对照组儿童单纯口服葡萄糖酸锌颗粒7 mg(kg·d)。两组患儿连续服用4 w1疗程。

22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后的食欲、饥饿感、体重及发锌的变化。

3治疗结果

31食欲治疗组:显著增加者252(5228),改善者168(3468),无变化者62(1286)。食欲增加者共占8714%;对照组:显著增加者172(3576),改善者206(4283),无变化者103(2114),食欲增加者共占7859(x2  =1290P<001)

32饥饿感治疗组从无饥饿感到有饥饿感424(8796),另58(1204)仍无饥饿感;对照组从无饥饿感到有饥饿感347(7214),另134(2786)仍无饥饿感x2  =3757P<O01)

33体重变化治疗组治疗1疗程后450例体重增加(9336),其中增加O3 kg以上者397(8237)O3 kg以下者53(认为系正常儿童应增加的数值,以下类同),体重无变化32(664);对照组1疗程后361例体重增加(7505),其中增加03 kg以上者351(7297)03 kg以下者lO例,120例体重无变化(2495)( x2  =1267P<001)

34发锌变化治疗组治疗后发锌恢复正常者347(7199),发锌不同程度的提高者58(1203),共有405例提高(84.吆%),发锌无变化或降低者77(1598);对照组发锌恢复正常者327(6798),发锌不同程度的提高者48(998),共有375例提高(7796),发锌无变化或降低者106(2203)( x2=6.07P<005)

4讨论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对食物普遍没有兴趣。研究表明,厌食症多是由于微量元素缺乏所导致。锌缺乏使唾液中磷酸酶含量减少,味蕾功能减退,发生食欲不振。缺锌还可使羧基肽的酶的活性降低,导致消化功能减低。基于前述理论研究,西医治疗小儿厌食症主要采用补锌治疗,最常用葡萄糖酸锌口服,也有少数应用硫酸锌、甘草酸锌、醋酸锌等口服,都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祖国医学认为,厌食症属于中医积滞疳症范围,也有人认为系脾胃虚弱之象,故有健脾益气和胃,或扶脾抑肝之法治疗小儿厌食症。

    “适贝高颗粒系由中药太子参、沙参、茯苓、山药、白芍、葛根及山楂组成,具有健脾益气、生津开胃之功效。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将其与西药“葡萄糖酸锌”联合应用治疗小儿厌食症,对小儿食欲的增加、有饥饿感、体重及发锌的变化都较单一应用“葡萄糖酸锌”效果显著。我们认为,这可能是“适贝高”健脾益气,改善患儿消化功能,使儿童在食物中摄取的微量元素锌增加或“适贝高”就具有促进锌的吸收,故而使儿童微量元素逐渐恢复而厌食症得以纠正,这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总之,葡萄糖酸锌与适贝高颗粒中西药联合应用,对于小儿厌食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 陈文林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