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医学论文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35例

来源:世界中医药杂志
摘要: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糖尿病常见的难治性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剧增,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亦逐渐上升,并成为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笔者在临床上,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用西药严格控制血糖,并配合外用中药,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现小结如下。病程最短2个......

点击显示 收起

  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糖尿病常见的难治性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剧增,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亦逐渐上升,并成为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笔者在临床上,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用西药严格控制血糖,并配合外用中药,明显提高了临床疗效,现小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64例患者均为我院周围血管专科的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16例;年龄最大86岁,最小72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3年(以肢体出现溃疡为准)。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29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及并发病、肢体溃疡程度均无显著差异。1.2诊断标准64例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2004年制订的糖尿病肢体血管病临床标准及1995年10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制订的临床诊疗标准。1.3纳入标准据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临床分期标准,均为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3期(坏死期),即除具有慢性肢体缺血表现,间歇性跛行,静息疼痛之外,还发生肢体溃疡坏疽。1.4排除标准    动脉硬化性闭塞、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静脉性溃疡、严重的心脑肾损害以及病情进行性恶化者。

2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个体化降糖治疗。

        治疗组外用中药煎剂(组方:紫草30g,土茯苓30g,黄精30g,半边莲30g,白花蛇舌草30g,徐长卿30g,白蔹15g,苦参15g)清洗后给予黄矾散外敷,每日1次。

        对照组用5%的甲硝唑液外敷后给予庆大霉素。

        2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计分比值评定疗效。

3    结果3.1疗效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制订的临床诊疗标准,包括皮肤温度,疼痛,皮肤色泽、间歇性跛行、溃疡、踝/肱比测定的计分比值评定疗效。上述临床症状各项中任一项目的改善度I>4为显效,≥2为有效,<2为无效。3.2结果治疗组例35例,显效19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29例,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44.8%。采用x2检验方法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的疗效具有显著差异,如表1所示。

4讨论

        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是糖尿病中较难治的类型,其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0倍,对患者及家庭乃至社会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宋《卫生宝鉴》记载:“消渴者,足膝发恶疮,治死不救。”临床上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除了血管、神经病变,真菌感染是治疗中的难题。我们采用中药外洗,不仅能清热解毒、除湿敛疮,还具有抗真菌的作用。药理研究证明,紫草醌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并能加速上皮细胞的生长,局部应用可促进创伤愈合。土茯苓、黄精、白蔹均具有抗真菌的作用。黄精尤其对足癣水疱型疗效最佳。黄矾散加强抗真菌的作用,收敛生肌。局部给予小蘖碱能松弛血管平滑肌,且有镇痛作用。近年来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肢体动脉硬化性闭塞症已使截肢率有所下降,显示出其疗法的优越性,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作者: 2010-1-1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