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医学论文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治疗先兆流产

来源:中医药导报
摘要:一般资料研究病例共360例,均为门诊患者,据舌脉症、彩超、尿早早孕等检查,确诊为先兆流产患者,并排除妊娠合并其他严重病患,如心脏病、。流产史:有1次流产史者108例,有2次流产史者180例,占50%,有自然流产史者36例,占10%,无流产史者36例,占10%。孕产式:孕2~3次者180例,孕4产1者108例,有自然流产史者36例......

点击显示 收起

  一般资料
  研究病例共360例,均为门诊患者,据舌脉症、彩超、尿早早孕等检查,确诊为先兆流产患者,并排除妊娠合并其他严重病患,如心脏病、。肾病、脑病等。年龄:年龄最大者43岁,最小者23岁,平均28岁。孕周:孕6~8周者270例,孕9~12周者60例,孕12周以上者30例。流产史:有1次流产史者108例,有2次流产史者180例,占50%,有自然流产史者36例,占10%,无流产史者36例,占10%。
  孕产式:孕2~3次者180例,孕4产1者108例,有自然流产史者36例,其他36例。症状:多数妊娠伴有腰腹痛、腹坠痛、阴道少量流血或同时伴有早孕反应,有6例伴有妊娠恶阻。
  治疗方法
  将360例患者平均分为3组,其中1组为治疗组,Ⅱ组、Ⅲ组为对照组。
  1组: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自拟中药方组成如下:菟丝子15g,女贞子10g,旱莲草10g,苎麻根10g,白术10g,党参15g,莲房炭10g,茜草炭10g,白芍10g,川续断(炒)10g,甘草6g,阿胶(烊化)10g。
  辨证加减用药:肾阴虚上方加重女贞子用量,外加桑寄生、地黄炭;肾阳虚上方加锁阳、仙灵脾、补骨脂等;气血虚上方加黄芪(蜜炙);肾虚外伤加桑寄生、益母草、三七粉等。
  服药期间应忌辛辣生冷刺激之品,保持心情舒畅,卧床休息,治疗1周为1个疗程。
  煎服方法同一般药物煎法,水煎取汁300ml,分早中晚或随意服药为好。
  西药根据病情酌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I000U肌注,每日1次,用药时间据病情而定,一般血止后3~5天停药,或用黄体酮20mg/次,每日1次,血止后3~5天停药,口服安定5mg,每晚1次;维生素E 1OOmg,每日3次,腹痛有宫缩用舒喘灵4.8mg,每日3次,痛消后停用。彩超、尿早早孕据情检查,以指导用药等。
  Ⅱ组:单用以上自拟中药方治疗,用法同上。
  Ⅲ组:单用以上西药治疗,用法同上。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经1~3个疗程治疗,临床症状消失,至足月分娩成熟儿者为治愈;好转:经中西医结合治疗症状明显减轻,但服药时间长,见效慢,体质差,能正常分娩者;失败:经治疗临床表现无好转,并终止妊娠。
结果:临床上各组均120例患者,经治疗后结果显示:工组:治愈110例,占91.67%;好转6例,占5.O0%;失败4例,占3.33%。总有效率达96.67%。    Ⅱ组:治愈92例,占76.67%;好转19例,占15.83%;失败9例,占7.50%。总有效率达92.50%。    Ⅲ组:治愈80例,占66.67%;好转12例,占 10.O0%;失败28例,占23.33%。总有效率达76.66%。
  讨论
  先兆流产中医称之为“妊娠腹痛”、“胎漏下血”。若无阴道出血,而仅有腰腹酸胀坠痛者,则称为“胎动不安”。
中医认为,本病的形成原因多为冲任不固,不毹摄血养胎所致。因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冲任之气匿则胎有所载,血有所养,胎孕可正常生长发育;反之.则发生胎漏、胎动不安等证。多产、体虚、疲劳加多次人工流产、清官等又致脾肾气血虚弱,胎失所系。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血以养胎,气以载胎。
治疗以健脾补肾、培元固本则胎气自安。因此,自拟基本方菟丝子、旱莲草补肾;白术健脾;阿胶补血;炭类止血不留瘀。上方共奏补肾健脾、止血固胎之功。加之西药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黄体酮等对症治疗,黄体酮降低子宫和输卵管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抑制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降低收缩性和强度,维持正常的胎儿发育。妊娠黄体功能的维持完全依赖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刺激,分泌大量孕酮维持妊娠。中药配合西药治疗与单用中药或西药疗效更佳。

作者: 2010-3-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