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医学文档库心血管相关

         冠 心 病 介 入 治 疗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内科    
1978年Gruzintig进行了首例球囊成形术,
处理前降支近段狭窄,开创了冠心病
疗的新纪元。
  Gruzentig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
定义:所有经介入途径减轻冠脉狭窄的技术,包括PTCA,Stents,旋切,旋磨,激光血管成形术等。
PCI术成功的定义:影像、技术、临床
影像:残余狭窄﹤20%,TIMI血流3级
技术:住院期间无主要临床并发症发生
临床:
    短期:解剖及技术成功,且无心肌缺血的症状及体征。
    长期:持续6个月以上。
 PCI成功/并发症的预测因子(AHA/ACC)
     解剖因素:危险分层
     低危                           中等危险                          高危
局限(长度﹤10mm)
中心性
容易到达
非成角病变(﹤45)
管壁光滑
无或有轻度钙化
未完全闭塞
非开口病变
未累及大分支
无血栓
管状狭窄(长度10-20mm)
偏心性
近端血管中等迂曲
中度成角病变(﹥45,﹤90)
管壁不规则
中、重度钙化
完全闭塞(﹤3个月)
开口处病变
分叉处病变,需导丝保护
冠脉内血栓
弥漫性(长度﹥20mm)
近端血管重度迂曲
严重成角病变(﹥90)
完全闭塞﹥3月和/或桥状侧支
有重要分支不能保护
易碎的退化静脉桥病变
临床因素:
        高龄、女性、不稳定性心绞痛、CHF、糖尿病及多支血
        管病变
 
年龄:年龄增大,伴随疾病增加,风险增加;支架植入可降     
            低风险
PCI治疗的基本机制
1、血管塑形(remodleing):球囊成形术及支架等,
      使斑块或血栓变形、挤碎、撕裂,冠脉管腔的形
      态发生改变。
2、去除斑块(removing):旋切及旋磨等,去除造成
      阻塞的斑块或血栓,达到使管腔扩大的目的。
球囊成形术
机制:斑块压缩;斑块破裂;偏心病变无病变血管壁
            扩张;病变冠脉均衡扩张并伴有斑块的轻微压
            缩;斑块碎裂、撕裂伴局部管壁分离
支架植入术
1986年Sigwart首次应用于临床,目前已取代单纯PTCA成为PCI首选
应用范围
  治疗因球囊扩张造成的血管急性闭塞或严重的血管夹层
   预防再狭窄的作用
   冠状动脉桥血管支架


旋磨及旋切术
旋切术(DCA)
应用于某些特定病变,不能
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

旋切:偏心性病变,溃疡性病变和形成内膜悬漂物的内膜撕裂等是良好的适应证。
旋磨:钙化的病灶,开口处病灶,球囊难以扩开的病灶和长段血管病变。
其它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技术
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术
超声血管成形术
“热”球囊血管成形术
相对PTCA及支架术并无明显优势,在临床应用较少
经皮心肌血管成形术
不同类型冠心病介入治疗选择
稳定型心绞痛
无症状或轻度心绞痛
Ⅰ类:
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同时有无症状心肌缺血或轻度心绞痛(心绞痛Ⅰ级) ,在1~2支冠脉上有一处或多处的典型病变,且广泛成活心肌靠病变血管供血,这类患者施行PCI成功率高、死亡率和致残率低(证据A级)。
Ⅱa类:
临床症状与病变解剖学上同Ⅰ类,只不过病变的冠状动脉只向中等面积的成活心肌供血,或者是治疗过的糖尿病患者(证据B级)。
Ⅱ级~Ⅳ级心绞痛
Ⅰ类:
患者在单支或多支冠脉上一处或多处典型病变适于行PCI手术,且该冠脉血管向中到大面积成活心肌供血或系高危血管,成功率高、死亡率和致残率低者(证据B级)
Ⅱa类:
用大隐静脉搭桥后局限性狭窄,或有多处狭窄不适宜再次进行手术治疗者(证据C级)。


确诊或怀疑冠心病患者高危*预后的无创性实验预测
静息左室功能严重减退(LVEF﹤35%)
活动平板实验高危(积分≤-11)
运动左室功能严重减退(运动LVEF﹤35%)
负荷实验诱发大面积充盈缺损(特别在前壁)
负荷实验诱发多部位中等充盈缺损
巨大、固定的充盈缺损伴左室扩张或肺摄取增加(铊201)
负荷实验诱发中等充盈缺损伴左室扩张或肺摄取增加(铊201)
小剂量多巴酚丁胺(≤10mg/kg.min)或较低心率(﹤120bpm)时超声示室壁运动异常(﹥2个截段)
超声负荷实验显示广泛心肌缺血
* 年死亡率﹥3%
临床试验
研究     年份     例数    病人特征          治疗         随访      PCI      药物治疗     意义
     ACME


 VA ACME


   RITA-2

 

    ACIP

 

  AVERT
1992


1997


1997

 

1997

 

1999
212


328


1018

 

558

 

341
单支血管病变

稳定性心绞痛单支血管病变227例,2支血管病变101例

心绞痛II级53%;即往MI47%;3支血管病变7%
CAD和无症状心肌缺血。抗心绞痛药物治疗183例;抗心绞痛+抗缺血治疗183例;PTCA或CABG血管重建治疗192例

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左心功能正常和心绞痛I/II级

 

3年


2.7年

 

2年

 

1.5年
药物治疗与PTCA比较

药物治疗与PTCA比较

药物治疗与PTCA比较

抗心绞痛药物治疗与抗心绞痛+抗缺血治疗与血运重建治疗比较

药物+阿托伐他汀与PTCA比较

心绞痛减轻者64%

心绞痛减轻63%

死亡或MI者6.3%

 

死亡或MI者4.7%


缺血性事件者21%
心绞痛减轻者46%

心绞痛减轻者48%

死亡或MI者3.3%

 

 


缺血性事件者13%
P<0.01


P=0.02


P=0.02

 

P<0.01

 

P=0.048
以上实验均未使用支架及应用GPIIb/IIIa受体拮抗剂
临床试验结果提示:
对于大多数I/II级心绞痛的病人,可以首先采取药物治疗,对于有严重症状和缺血的病人,则采取PTCA和CABG治疗
ACIP试验提示,无症状心肌缺血和严重CAD的高危病人无论是CABG或完全血运重建治疗后,其治疗效果均优于药物治疗的病人
AVERT试验提示,在低危病人,血运重建治疗并不能较积极降脂治疗提供更多的益处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已采取强化抗缺血治疗,但是仍有静息或低活动量的复发性心绞痛或心肌缺血。
复发性心绞痛或心肌缺血伴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S3奔马律、肺水肿、肺部啰音增多、新出现或恶化的二尖瓣关闭不全。
    无创性试验有高危表现。
    左心室收缩功能障碍。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持续性心动过速。
   6个月内曾做过PCI。
   即往做过CABG。
  缺乏以上表现,但无血运重建术禁忌的住院患者行早期有创治疗或保守治疗都是可取的。

早期有创策略(early invasive strategy):指UAP/NSTEMI患者无论有无明显缺血证据,只要无明显血运重建禁忌证者,均于早期常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造影结果指导下的血运重建治疗。
临床试验:
TIMI III B试验:
VANQWISH试验:
FRSIC-II试验
TACTICS-TIMI18试验
VINO试验:
早期有创与早期保守治疗比较无优势
早期有创治疗优于早期保守治疗
入院后更早期内即行冠脉造影,以及造影结果指导下的血运重建治疗较早期保守治疗明显降低NSTMI患者的死亡率或再次心肌梗塞发生率
2002年ESC会议
均支持早期有创治疗明
显优于早期保守治疗
RITA-3

PRAGUE

急性心肌梗塞AMI
对于急性透壁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直接PCI替代溶栓治疗
Ⅰ类
1. 急性心肌梗死或ST段抬高或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在缺血症状开始12小时内可实行梗死相关冠脉的血管成形术,对于时间超过12小时但症状仍持续存在的患者,PCI可作为溶栓治疗的替代治疗,但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在设备齐全的心导管室进行(证据A级)。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急性ST段抬高、新出现Q波或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的36小时内发生心源性休克,年龄<75岁,且在休克发生的18小时内可进行血运重建,但必须由操作熟练的医生施行,并有设备齐全的心导管室进行。
Ⅱa类:
对有溶栓治疗禁忌症施行血运重建方案者(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