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医学文档库耳鼻喉科

咽 喉 科 概 述
概念
咽喉与脏腑经络关系
病因病理
辩证要点
治疗概要

 

人之一身,百病皆可致危,独咽喉之症,为危中之危,不烦黍间毙可位俟,虽近良医之门,旋发旋治,犹恨晚矣。
西医的咽喉定义
现代医学认为,咽是个上宽下窄的腔隙,是连接口腔到食管,鼻腔到喉腔的共同通道,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相交叉的部分。
以软腭和会厌上缘为界限,可分为口咽、鼻咽、喉咽三部分。口咽是位于软腭平面以下和会厌上缘平面以上的咽腔,鼻咽是位于中颅的底部,鼻腔后方及软腭之上,喉咽的上界为会厌上缘平面,下界为环状软骨下缘平面。

中医咽喉的概念
咽喉是司饮食、行呼吸、发声音的器官,上连口腔,下通肺胃,又是经脉循行的要冲。咽位置在后,接于食道,直贯胃腑,为胃之系;喉在前,连于气道,通于肺脏,为肺之系。
颃颡
解剖方面
病名定义
一、咽喉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十二经脉
1、肺
肺主气,上接于喉,开窍于鼻,三者密切协调,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呼吸活动。肺主呼吸之功,取决于喉关的通畅与否,通畅则和,失畅则病。而喉咙的正常发音,又有赖于肺气的清宣。若喉关失畅,则气息出入受阻,

必然影响肺之正常功能,而出现咳喘,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等;若肺气虚弱或肺经热盛等原因,又能影响咽喉的功能,出现声音嘶哑、疼痛等症状,故 “咽喉为声音之器,肺为声音之户”。


咽为饮食出入之道,归胃所主,胃为纳食之腑,咽为纳食之关,关系密切。《重楼玉钥》云:“咽者,咽也,主通利水谷,为胃之系,乃胃气之通道也。”说明胃之受纳,必赖咽关之通畅,
2、胃
若咽喉失和,必会影响胃的正常受纳,出现饥饿而不能食的局面;同样,因胃功能失常累及咽喉者也很多,如胃热炽盛,上灼咽喉,而致咽喉红肿疼痛等
脾为阴土,胃为阳土,脾为湿土,胃为燥土,为仓廪之官,后天之本。正因为脾胃之间的一阴一阳,一运一纳,一出一入,相辅相成,才能发生受纳水谷,摄取精微,益气生血,滋养脏腑百脉的作用。
3、脾
胃纳脾运,必须先由咽而入;而咽的滋养又必须依赖于脾胃的腐熟水谷和输布精微。在临床上,脾胃的病理变化容易引起咽喉失和,出现一系列症状,以实热证为多,也有因脾虚生湿引起的,故《诸病源候论》说:“喉咙者,脾胃之候也”一说。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脏一方面储藏五脏六腑之精气,一方面又应五脏六腑的需要将精气输出,以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4、肾
因此,肾脏功能正常,咽喉得到濡养而健旺,就不易为邪毒侵犯或滞留,若肾精气亏损,虚火上炎;或为肾阳虚,虚阳上越,都可伤及咽喉而为病。


足厥阴肝经,循咽喉之后上入颃颡,肝之经气直达咽喉,故临床上,常见肝气郁结,疏泄失常,上迫咽喉,或肝郁化火,气血凝滞于咽喉。

5、肝
咽喉是经脉循行交会之处,在十二经脉中,除手厥阴心包经和足太阳膀胱经间接通于咽喉外,其余经脉直接通达。另外,任冲二脉也循喉咙,络于口唇。
咽喉与经络关系
二、咽喉病的病因病理
内因多为肺、胃、脾、肾等功能失常,外因多为风、热、湿、疫等邪乘机侵犯,产生不同的症候,其表现多为因火热上炎引起,故有“咽喉诸病皆属于火”之说。火有虚实的不同。
1、邪毒侵袭:
咽喉为肺胃的门户,又是外邪入侵之路。
☆ 邪毒自口鼻、咽喉而入:内传肺胃,邪热蕴蒸,复客咽喉;
☆ 邪毒从皮毛而入:因肺上连咽喉,外合皮毛,必内应于肺,也循经上客咽喉。
☆ 外邪为患,多为风邪为先导,经云:“风者,百病之始也。”
2、脾胃热盛:
原因:一为饮食不节,过食辛热炙搏之物,或因吸烟饮酒过度,或饮食过饱,积滞化热,以致热蕴脾胃;二因邪热壅盛,由表及里,由肺及胃,而致脾胃热盛,故出现咽喉红肿疼痛剧烈,并出现胃腑热盛的证候。若火毒壅盛,造成气滞血瘀,局部肿胀,灼伤肌膜,腐肉为脓而成痈肿之症。

3、肺脏虚损:
※ 肺阴不足:阴津乏竭,无以上承,咽喉失养,而出现咽喉部症状,又肺为娇脏,喜润恶燥,阴虚则内热易生,虚热复灼伤肺阴,以致肺愈虚的恶性循环,终成阴虚肺燥之证。表现为咽喉干痒,午后加重,讲话乏力,不能持久,或声嘶。

※ 肺气虚损,则气化功能失常,咽喉失于精气的输布,影响正常的功用,易受外邪侵袭,也易为邪毒滞留,可见咽喉淡红,咽部不适,讲话音低,气短懒言,自汗,乏力等气虚体征。

4、肾脏亏损:
肾之阴津不足,无以上注咽喉,咽喉失养而失去冲和之性,使抗病能力减弱,而易受外邪侵袭;另一方面,肾阴亏虚,水不制火,相火无制,虚火上炎,客于咽喉,出现咽喉微红微肿,异物感,或伴声嘶,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盗汗等证。

5、肝气郁结:
若因为情志不舒,肝失疏泄条达之职,而致气滞痰凝,壅滞咽喉,出现咽中似有异物梗塞之状,如梅核气。
若肝郁而化火,火热上炎,出现咽喉红肿疼痛,咽部溃烂等证。
若久郁,阻滞气血经络,或挟痰热之邪,以致气滞血瘀痰凝,而成肿瘤,如声带小结或喉癌。
三、咽喉病的辩证要点
运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诊察疾病,全面系统的掌握病情,树立整体观念,将全身和局部证候结合起来,运用八纲辩证、脏腑辩证和气血津液辩证的综合辩证方法进行。
(一)、辩红肿疼痛
病初起:首辨寒热。
咽喉微痛已久,局部检查,肺肾阴虚。
咽喉疼痛剧烈,局部检查,肺胃热盛。
午后较重,阴虚火旺,午前较重,阳虚气虚之证。
粘膜水肿日久,色淡,痰湿阻滞引起。肿胀色暗红,气血瘀滞。
红-肿-痛

(二)辨腐烂
1、咽喉疮面腐烂,以分散浅表者热毒较轻,成片或凹陷者热毒壅盛。腐烂表面的伪膜,以松厚而易于拭去者为轻,不易剥去者为重。
2、腐烂分散表浅,周围色红,多为风热邪毒侵犯,肺经热盛,腐烂肌膜,热毒尚未深入。


3、腐烂成大片,或腐烂洼陷,周围红肿,疼痛剧烈,是脾胃热毒壅盛,火毒蒸灼肌膜的实热证。
4、腐烂浅表分散,周围粘膜无明显充血,不痛或饮食刺激时疼痛,反复发作,多属心脾火旺,虚火上炎之证。
若腐烂洼陷,表面污秽,久不愈合者,多为脾肾阳虚,或气血不足,邪毒内陷之证。
5、腐烂日久,凹凸不平,边缘参差不齐,咽干痒咳,是肺肾阴虚,肺燥津亏的喉癣。
(三)、辨脓液
1、首先分清是否成脓(红、肿、按、痛)。
2、脓液稠黄而无恶臭者,属实热,若稠黄且量多,多为湿热。
3、脓液清稀者,多属正不胜邪的虚证,若脓稀色污浊有腥臭,久不愈合者,为脾虚邪毒内陷之证,若清稀而量多,反复发作,为脾虚湿盛。
(四)、辨声音
1、声嘶初起:风热,风寒。
2、语言不清,说话含糊,新病为火热邪毒壅盛,日久则多考虑咽喉部肿瘤。
3、音哑声嘶日久,咽干喜饮,干咳,多为肺肾阴虚,阴精亏损,虚火上炎之证。
4、语音低微,但不嘶哑,气短乏力,咽喉色淡,声带闭合欠佳,多为肺脾气虚之症。
语言难出,呼吸急促,为痰涎阻塞气道。
子暗
暴暗
(五)、辩气味
1、新病,口有臭气,多为胃腑实热
2、虚证咽喉病,多无臭气,若有也轻微,如口腔溃疡长期不愈。
3、久病而口臭明显者,多因病久,肺肾亏耗,邪毒损伤肌膜或肿瘤溃烂的重证。

(六)、辨咽干
咽干喜饮─邪热伤津。
咽干而不喜饮─阳虚气虚引起。
咽干欲饮但饮不多─阴虚之证。

四、咽喉病的治疗概要
1、疏风清热
2、清热解毒
3、利膈通便
4、散瘀排脓
5、滋阴养液
6、化痰利咽
7、解郁散结
8、温阳补气
9、 外治法
风热:疏风清热汤、银翘散。药物
风寒:六味汤、桂枝汤加葛根、羌活。药物
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药物
腐膜
可配合解表法应用
热入营血:犀角地黄汤

攻下:三承气汤,药物。
润下:麻仁润肠丸,药物。
脓成否用药目的不同
酿脓者:活血散瘀,清热消散
已成脓者:活血排脓、消肿散结
脓未清者:清热利湿,排脓消肿
久不愈合者:补益气血,托脓生肌
肺阴虚
肾阴虚
热痰:清热化痰,温胆汤
寒痰:辛温化痰
痰鸣气促
疏肝行气:小柴胡汤、柴胡疏肝散
行气化痰:半夏厚朴汤

肾阳虚
肺气虚
外治法

吹药
含咽
含漱
蒸气吸入
探吐
刺破排脓
敷烙法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