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2004年10月第2期临床医学

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后人工晶体的二期植入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后二期人工晶体的选择和术后所获视力的效果及角膜散光对其的影响。方法对39例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后的患者行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11眼接受睫状沟人工晶体植入术,6眼接受单侧襻缝合固定术,22眼接受双侧襻缝合固定术。人工晶体:普通型14枚,普通悬吊型17枚,带虹膜隔型8枚,人工晶体......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后二期人工晶体的选择和术后所获视力的效果及角膜散光对其的影响。方法 对39例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后的患者行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11眼接受睫状沟人工晶体植入术,6眼接受单侧襻缝合固定术,22眼接受双侧襻缝合固定术。人工晶体:普通型14枚,普通悬吊型17枚,带虹膜隔型8枚,人工晶体的襻35枚放在3点和9点。结果 术后所获视力显著低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P<0.05),术中2眼发生少量睫状区出血,4眼晶体稍偏位,术后角膜散光不能改善。结论 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后二期人工晶体的植入可以获得一定的视力,术后所获的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低,手术不能消除角膜散光,这显著影响术后视力。选择3点、9点睫状区作为缝合点并未引起较为严重的医源性出血。
      

  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后无晶体眼有很多光学缺陷,未经矫正的视力甚低。单眼外伤性无晶体眼二期人工晶体的植入,对恢复伤眼视力和双眼单视功能、避免弱视和废用性外斜的发生是目前最理想的方法。笔者对39例外伤后无晶体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病例进行了分析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39例,均为单眼,男35眼,女4眼;年龄8~65岁,平均27岁。均为单眼外伤后行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后的病人,虹膜完全缺失6眼,大部分缺失2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2~1.0,平均(0.52±0.32);术前角膜散光在1~6D,平均(3.7±1.1)D。

    1.2 方法 术前散瞳,局麻或全麻,机械压迫降眼压,以12点为中心,距角膜缘后lmm做6.5~7.5mm的巩膜瓣切口,前房注入粘弹剂,钝性分离虹膜后粘连,植入人工晶体。本组11眼有较完整的周边囊膜者接受睫状沟人工晶体植入术,6眼部分周边囊膜残存者接受单侧襻缝合固定术,22眼无囊膜者接受双侧襻缝合固定术。人工晶体:普通型14枚,普通悬吊型17枚,带虹膜隔型8枚,人工晶体的襻35枚放置在3点和9点。追踪观察6~34个月。

  2 结果

    2.1 手术结果 人工晶体均顺利植入

    2.2 术后视力 术后所获视力0.1~1.0,平均(0.34±0.21),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1~1.0,平均(0.41±0.26),术后所获视力显著低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通过t检验,P<0.05。

    2.3 术后散光 术后角膜散光在2~6D,平均3.5~2.1D,术后角膜散光无显著改善。

    2.4 并发症 (1)出血:术中2眼发生少量睫状区出血,多为术中进针损伤虹膜根部动脉或睫状体造成,经治疗很快吸收。(2)晶体偏位:4眼晶体稍偏位,可能与手术操作有关,经验光视力未受影响,故未予处理。

    3 讨论

  玻璃体联合晶状体切除术后,用框架眼镜矫正无晶体眼,患者无法获得双眼单视;配戴角膜接触镜,多数患者无法耐受;前房型晶体因对角膜、虹膜和房角的损伤大,故不常用;后房型晶体有以下优点 [1]  :(1)接近眼的节点,光学效果好;(2)接近眼的旋转中心,相对稳定;(3)对虹膜、房角的损伤小。VYW Lee [2]  等研究发现一期和二期的人工晶体植入在远期并发症和所获视力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二期植入是在炎症稳定、准确验光的情况下进行的,手术切口小,操作简单,术后反应轻,近期并发症少。   

  本组中后囊中央破孔直径小于人工晶体光学部直径时,常规做睫状沟植入的11例,当破孔不规则时,术中上、下襻的位置应尽量与后囊破孔的最大径相垂直;非中央部后囊破孔的范围超过1/2时,如能找到一个支持点只做单襻缝合固定术的6例,一襻应植入有残余后囊膜的睫状沟部;后囊大部或完全缺失时,需行双襻固定术的22例。睫状沟植入的晶体根据屈光度的不同植入普通型人工晶体,单、双襻固定术植入的晶体由于悬吊式人工晶体襻上有一小孔,可将缝线牢靠的系在晶体上,不易滑脱,为首选,但也可用普通型人工晶体代替;1991年Sundmachˉer [3]  使用带虹膜隔的晶体解决了患者无虹膜的问题,得到了眼科界的认可,如外伤造成虹膜大部或全部脱失,带虹膜隔的悬吊式晶体既可以解决患者的 高度远视状态又可以改善畏光、散射等不良症状,本研究植入带虹膜隔型晶体8眼,术后畏光症状均消失,这与Wojciech [4]  等的报道一致。Duffey [5]  等人研究发现睫状沟离角膜缘后的距离在垂直方向为(0.8±0.1)mm,在水平方向为(0.46±0.1)mm,因此,垂直方向的进针在角膜缘后1mm左右。多数人主张进针位置避开3点、6点、9点、12点睫状血管方位,也有人证实国外报道的3点、9点方位的疗效一样 [6]  ,本组全部选择3点、9点睫状区作为缝合点并未引起较为严重的医源性出血。

    本组研究表明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后二期人工晶体的植入可以获得一定的视力,术后所获的视力较术前最佳矫正视力低,手术所致的角膜散光显著影响术后的视力。Cornelia J [7]  曾报道术后所致的角膜散光与手术切口、手术缝线、缝合技术等都有关。Karichhoff [8]  描述将切口放在角膜屈光力最大的、未受干扰的、远离原切口90°的轴线上,发现术后散光较术前有一定程度的减少。术后的角膜散光可以通过普通眼镜予以矫正。

    二期人工晶体的植入为临床治疗眼外伤致严重虹膜缺损和无晶体眼提供了新的方法,其可改善无虹膜和无晶体眼患者的视觉不适和高度远视屈光状态,目前术后患者的视力恢复不甚理想,因此,术前应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在手术方式、人工晶体的选择及手术操作方法上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郝燕生.晶体囊支持的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中华眼科杂志,1993,29:19.

    2 VYW Lee,HKL Yuen,AKHK wok.Comparison of outcomes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implantation of scleral fixated 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Br J Ophthalmo1,2003,87(12):1459-1462.

    3 Sundmacher R,Reinhard T,Althaus C.Black diaphragm intraocular lens in congenital aniridia.Get J Ophthalmol,1994,3:197-201.

    4 Wojciech Omulecki,MD PhD,Aleksandra Synder,MD.Pars Plana Vitˉrectomy and Transscleral Fixation of Black Diaphrag-m Intraocular Len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raumatic Aniridia.Ophthalmic Surg lasers,2002,33:357-361.

    5 Duffey Ri,Holland EJ,Apapitos PJ,et al.Anatomic study of transscleral intra-ocular lens implantation.Am J Ophthal-mo1,1989,108:300.

  6 陈敏,刘采沣,方玉华,等.玻璃体前切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植入术.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1997,19:211.

    7 Cornelia J.Postoperative astigmatism secondary to cataract surgery.Oftalˉmolo-gia,2003,57:63-67.

    8 Karichhoff Jr.Plus meridian incision for secondary implantation.Ophˉthalmic Sury,1987,11:658.    

  作者单位:410011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 

作者: 王玲 朱晓华 唐国琪 张永红 周清华 2005-6-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