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2005年1月第1期临床医学

双嘧达莫联合左旋咪唑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来源:INTERNET
摘要:我院于2001年8月~2004年6月试用双嘧达莫(潘生丁)联合左旋咪唑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23例,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单纯疱疹性角膜炎23例,年龄11~65岁,男13例,女10例。浅层型(病变在前1/2实质层以内)14例,深层型(病变深达1/2实质层后)9例,而深层型9例中有1例为角膜炎型,1例并发前房积脓......

点击显示 收起

  我院于2001年8月~2004年6月试用双嘧达莫(潘生丁)联合左旋咪唑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23例,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23例,年龄11~65岁,男13例,女10例;右眼8例,左眼15例;病程5d~4个月,均为初次发作。其中16例入院前曾用1%的病毒唑眼水点眼,及口服病毒灵片等,但疗效不佳。所有患者发病前均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浅层型(病变在前1/2实质层以内)14例,深层型(病变深达1/2实质层后)9例,而深层型9例中有1例为角膜炎型,1例并发前房积脓,所有患者治疗前出凝血时间检查均正常,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内。

    1.2 治疗方法 口服双嘧达莫50mg(2片),每日3次,10d为1个疗程。口服左旋咪唑每2周用药3d,50mg/次,每日2~3次,停用其它抗病毒药物,局部点润舒滴眼液,1d次,每晚涂红霉素眼膏1次,1%阿托品液散瞳,每日1次,同时口服吲哚美辛(消炎痛)25mg,每天3次,维生素C0.2g,每天3次,维生素A、D丸2粒,每天3次。

    1.3 疗效标准 显效:1个疗程后刺激症状消失,充血(-),病灶区浸润水肿消退,溃疡愈合,FL(-),KP(-)及Tynda(-);有效:2个疗程后刺激症状减轻,充血轻微,病变及溃疡区缩小,水肿及浸润减轻,FL(-),KP减少,房水闪辉(±);无效:各种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甚至加重。

    2 结果

    浅层型14眼中,显效12眼,占85.7%,有效2眼,占14.3%;深层型9眼中显效6眼,占66.7%,有效1眼,占11.1%,无效2眼,占22.2%。本文总有效率为91.3%,有效的21例经过7~14个月追踪观察,仅有1例患者复发。

    3 讨论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该病毒是一种慢病毒,病毒核酸为双股DNA,核衣壳为球形,20面体立体对称型,病毒颗粒的外面包以脂蛋白组成的包膜,长期潜伏在感觉神经节细胞中呈隐性状态,一旦感冒或劳累后,潜伏的病毒被激发由隐性变为显性感染而出现症状。由于该病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笔者试用对病毒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双嘧达莫联合可以增强免疫的左旋咪唑治疗获得良效。其机制可能有如下3个方面:(1)近年来研究报道双嘧达莫能抑制所有小核糖核酸(RMA)病毒,正黏液病毒和某些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2)有些学者认为双嘧达莫能抑制二氧嘧啶核腺苷和脱氧胞嘧啶核腺苷等进入细胞内,并选择性地抑制病毒的RNA的合成,抑制病毒的增殖过程;(3)因该病毒颗粒的外面包以脂蛋白组成的包膜,笔者认为双嘧达莫经过口服吸收后其有效的药理部位可能是与病毒颗粒外面包以脂蛋白的氨基或羟基结合,从而造成病毒颗粒外面的脂蛋白的变性,包膜破坏,从而达到抑制或杀灭病毒的作用。左旋咪唑临床虽然主要作为驱虫药应用,但也属于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剂,它可以使细胞免疫力原来较低者得到恢复,可能与其提高淋巴细胞内的环鸟苷酸(cGMP)相对水平有关。也能非特异性地增加巨噬细胞数,并增强吞噬功能,提高抗病毒感染的抵御能力。双嘧达莫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国内尚有报道,但双嘧达莫联合左旋咪唑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尚无报道。本文1例糖尿病患者治疗1个月出现右眼球结膜下片状出血,双嘧达莫减量后逐渐消失。余21例未见任何毒副作用,鉴于本文病例较少尚有待于今后实践中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作者单位:265414山东省招远市道头卫生院
    265400山东省招远市人民医院

作者: 王少宇 姜慧荣 2005-6-2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