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9期

眼部带状疱疹48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
摘要:眼部带状疱疹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herpeszostervirus,HZV)侵犯三叉神经的第一、第二支或两支同时受累而发生的眼部疾病。因为病毒侵犯部位不同及受感染者机体免疫力的不同,所以临床表现上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若未能及时正确治疗可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现将我院2000~2004年诊治的带状疱疹性眼病48例分析如下。......

点击显示 收起

  眼部带状疱疹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herpes zoster virus,HZV)侵犯三叉神经的第一、第二支或两支同时受累而发生的眼部疾病。因为病毒侵犯部位不同及受感染者机体免疫力的不同,所以临床表现上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若未能及时正确治疗可给患者带来严重后果。现将我院2000~2004年诊治的带状疱疹性眼病48例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48例,男27例,女21例;右眼29例,左眼19例。患病年龄:14岁以下1例(2.08%),14~50岁18例(37.50%),50岁以上29例(60.42%)。皮肤损害沿三叉神经第一支分布者42例,沿三叉神经第二支分布者4例,两支同时受累者2例。初发者44例,复发者4例,其中3例有胸腰部带状疱疹病史。病程14~35天,平均24.5天。

  1.2  眼部表现  (1)眼睑:4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眼睑红肿、疱疹、糜烂及结痂,出现睑缘瘢痕及倒睫2例,上睑下垂2例;(2)结膜:39例有轻重不等的结膜炎症,表现为结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等症状;(3)角膜:受累者20例,其中角膜浅层点片状浸润13例,角膜浅层地图状溃疡4例,盘状角膜基质炎3例,角膜知觉减退者10例;(4)葡萄膜炎:48例中14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葡萄膜炎,同时有角膜病变者10例;(5)继发性青光眼:48例中有2例因葡萄膜炎而继发青光眼。

  1.3  治疗方法  全身给予抗病毒制剂,同时视具体情况应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免疫增强剂及对症处理。无环鸟苷口服0.2g,每日5次,连用7天;病情严重者可静脉滴注病毒唑0.6g/d,持续2周,同时强的松40mg每日晨顿服,据病情缓解程度,持续治疗2~4周;聚肌胞1支肌注,隔日1次,转移因子1支肌注,每周2次,或丙种球蛋白注射,维生素B1、维生素B12肌注,每日1次。眼睑损害可局部使用硫磺洗剂、金霉素软膏、无环鸟苷软膏、百多邦软膏等抗炎、预防感染;预防角结膜炎时可使用干扰素、无环鸟苷、利巴韦林等眼药水点眼,1次/h,角膜荧光染色阴性者,加用含类固醇眼药水点眼,每天4次;对角膜浅层点状或圆团状浸润者,同样使用上述抗病毒眼药水、眼药膏点眼,加用易贝、唯地息滴眼液等促角膜上皮修复药物;较重的角膜炎及有葡萄膜炎者,尚需用1%阿托品眼药水扩瞳,结膜下注射强的松龙及抗生素;继发性青光眼在使用抗炎药物同时,使用降眼压药物:0.5%噻吗心安眼药水点眼,每日2次,醋氮酰胺0.25g口服,每日2次。

  2  结果

  经全身及眼局部联合用药后,大部分眼睑损害患者经治疗2~3周后治愈而不遗留瘢痕,2例睑缘继发感染后形成瘢痕并发生倒睫,2例发生麻痹性上睑下垂,随访6个月后恢复。所有浅层点片状角膜炎及浅层角膜溃疡治疗2~4周后痊愈,3例深层角膜基质炎5周后愈合遗留大小厚薄不等的角膜云翳,影响视力。所有葡萄膜炎经3~5周治愈。2例继发青光眼经降眼压治疗,1周后控制,维持治疗4周后停药,眼压正常。

  3  讨论

  眼睑带状疱疹属中医眼科“风赤疮痍”范畴,病因多由脾经蕴热,心火旺盛,复感内热毒邪,风湿热杂合上攻眼睑而发病[1]。我院在应用抗病毒制剂的基础上酌情用龙胆泻肝汤加减内服、外用治疗眼部带状疱疹,抗炎止痛效果好,并减少了后遗症的发生。

  三叉神经是最容易发生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神经,其眼分支感染的50%会发生眼部带状疱疹[2]。HZV初次感染机体后,长期潜伏在神经节内,机体一方面具有了持久对抗HZV的免疫力,另一方面终生都有复发的机会[3],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潜伏在神经节内的病毒复制,从而引起带状疱疹。从本文48例眼部带状疱疹病例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1)眼部带状疱疹的发生无明显性别及眼别差异,在任何年龄阶段均可发生,50岁以上发病率较高,本组资料50岁以上者占60.42%。(2)眼及其附属器的感觉神经由三叉神经眼支所支配,病变时眼及其附属器均可受累,故临床表现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本组48例中眼睑损害100%,结膜炎81.25%,角膜炎41.67%,葡萄膜炎29.17%,继发青光眼4.17%。本组病例均因眼睑损害而首次就诊,临床医生要仔细询问病史及查体,观察有无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必要时监测眼压。(3)典型皮肤损害不难诊断,有报道另一眼睑及结膜有轻度受累,考虑为三叉神经末梢的双侧支配所致[4]。角膜出现伪树枝状角膜炎时,要和单纯疱疹性树枝状角膜炎鉴别。前者树枝位于周边部,形粗,基质弥漫水肿,荧光素不着色,后者常位于中央,树枝细,末端膨大,有上皮缺损,荧光素着色。带状疱疹性葡萄膜炎常伴有眼睑及角膜损害,易与其他葡萄膜炎相鉴别。(4)皮质类固醇药物早期短时间应用可减轻炎症反应,缩短病程,但必须在应用有效抗病毒、抗生素药物前提下使用,上皮缺损性角膜炎局部暂不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带状疱疹还可引起视网膜炎、视神经炎等其他眼部损害,资料也有大脑炎、脑神经损害的表现,如不及时治疗,后果将会严重。临床上应早期诊断,综合治疗,积极预防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夏小平.急诊眼科学.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24.

  2  余伟.眼部带状疱疹.实用眼科杂志,1990,9:554.

  3  史全民.眼带状疱疹86例临床分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1,15:171-172.

  4  游世平,赖松青.眼部带状疱疹病例分析.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0,25(3):306-307.

  (编辑:夏  琳)

  作者单位: 100027 北京,武警北京总队医院眼科

        100102 北京,武警黄金指挥部军需卫生处


 

作者: 郝晓影,范珊珊,郭玉文 2006-8-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