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9期

LASIK手术并发症分析

来源: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的主要并发症。00D,角膜瓣厚度为130μm,逐一分析所有出现过的并发症。结果术中并发症:主要为不良瓣,包括不规则瓣3例,游离且不完全瓣2例,完全游离瓣1例,瓣未切到位5例,瓣过薄4例。角膜瓣位置偏离、角膜缘血管翳出血、洗衣板现象、角膜板层间异物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的主要并发症。方法  对2132例(4036眼)患者行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屈光度-0.50D~-12.00D,散光度-0.25D~-6.00D,角膜瓣厚度为130μm,逐一分析所有出现过的并发症。结果  术中并发症:主要为不良瓣,包括不规则瓣3例,游离且不完全瓣2例,完全游离瓣1例,瓣未切到位5例,瓣过薄4例。角膜瓣位置偏离、角膜缘血管翳出血、洗衣板现象、角膜板层间异物残留、球结膜严重水肿、结膜下出血各若干例。术后并发症:瓣溶解1例,瓣移位皱褶5例,上皮植入2例,欠矫10例,过矫5例,层间沙漠反应1例,黄斑出血1例,偏心切削、层间异物、结膜下出血、层间色素沉着、眩光、近视力恢复慢、视疲劳、眼干燥等若干例。结论  LASIK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应引起重视。术中并发症可因手术技巧的提高而避免;术后并发症可因手术设计的完善、设备的改进而减少。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近视;并发症;角膜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一种屈光性角膜手术[1]。其在近10年内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尽管相关技术日臻完善,但由于多种因素,也存在着许多并发症。我科自1999年6月以来,已为2132例(4036眼)患者施行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其中LASIK约占总手术的96%以上。现将所有LASIK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相关并发症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行LASIK治疗后的患眼4036眼,患者年龄为17~40岁(17岁者5例,均因征兵体检等特殊原因施行)屈光度-0.50D~-12.00D,散光度-0.25D~-6.00D。术前检查:包括远近视力、最佳矫正视力、验光、测眼压、角膜地形图、裂隙灯和眼底检查、超声角膜测厚等[2]。

  1.2  手术方法  采用德国Moria公司自动微型板层角膜刀,准分子激光机为美国富豪公司的Technolas217c型,波长为193nm,脉冲频率50Hz,脉冲宽度18ns,能量密度120mJ/cm。治疗前先换气,然后测试激光能量,将患眼资料输入并复核,确定切削的参数。综合考虑术前中央角膜厚度和手术的总切削深度,使行准分子激光切削后角膜床中央厚度不低于250μm。以验光的度数再加10%作为LASIK的切削量。用0.4%的盐酸奥布卡因表麻剂点眼3次,患者取平卧位,开睑器开睑,用角膜标记器在角膜表面做划痕标记,放置负压吸引环,压平眼压计测量眼压,显微镜下行角膜板层切削,翻转角膜瓣,嘱患者继续注视眼球固定指示光源,瞄准瞳孔中心,聚焦后开始做激光切削,切削时不断吸干切削区过多水分,同时注意保护角膜瓣的内表面,避免激光损伤。切削完成后,角膜基质床面及角膜瓣内表面用BSS液稍做冲洗,将角膜瓣复位,再将冲洗针头插入瓣下用BSS液轻轻冲洗,同时注意按所做标记对位。随后,用海绵吸除瓣缘溢出的水液,并在瓣上向周边做放射状轻柔按压,以消除皱褶,随后在空气中干燥约5min,待角膜瓣黏附牢固。术毕,用妥布霉素眼液滴眼,再用塑料硬壳眼罩护眼[3]。

  2  结果

  2.1  术中并发症  主要为不良瓣,包括不规则瓣3例,游离且不完全瓣2例,完全游离瓣1例,瓣未切到位5例,瓣过薄4例。另外,角膜瓣位置偏离、角膜缘血管翳出血、洗衣板现象、角膜板层间异物残留、球结膜严重水肿、结膜下出血各若干例。

  2.2  术后并发症  瓣溶解1例,瓣移位皱褶5例,上皮植入2例,欠矫10例,过矫5例,层间沙漠反应1例,黄斑出血1例,偏心切削、层间异物、结膜下出血、层间色素沉着、眩光、近视力恢复慢、视疲劳、眼干燥等若干例。

  3  讨论

  3.1  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  (1)非正常瓣:术中并发症多与角膜瓣的制作有关,文献报道术中不良瓣的比例为0.7%~6.6%。主要为不规则瓣、游离且不完全瓣、完全游离瓣、瓣未切到位、瓣过薄,与微角膜切开刀在行进中遇到阻力而卡刀、眼球突然转动、术眼特殊解剖形态(如小睑裂、眼球深陷等)相关,绝大部分是在早期治疗中产生的,说明该手术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才能完全掌握。术中如遇角膜瓣制作不良,一般来说,都应该立即复位角膜瓣,至少等3个月后再次手术。不影响手术效果。(2)抽吸失败原因为反复抽吸致结膜水肿,可让患者休息数日后再行手术,不影响手术效果。(3)角膜缘血管翳出血:一部分要求行LASIK的近视的患者多为不愿意带框架眼镜而长期戴隐形眼镜,预防角膜缘血管翳出血的关键在于手术前先听戴软性接触镜>2周。术中应充分止血,防止层间积血。(4)洗衣板现象:多为角膜刀运行速度不均匀,遇到轻微的不均匀阻力,出现间歇、停顿现象或刀片不锐利,预防是尽量使角膜刀匀速运行,如瓣厚正常,可继续手术,细心复位;如瓣过薄,终止手术,待伤口愈合后再手术。

  3.2  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  (1)层间异物:主要来源于结膜囊油质、敷料、棉签或空气中的细丝、睫毛、手套上的滑石粉、刀片及刀头上的金属碎屑、血液等滞留于层间,冲洗不彻底所致。(2)瓣溶解:1例患者术后1个月发生瓣溶解,瓣周边部分游离,经剪除后角膜创面以PRK愈合。(3)层间沙漠反应:1例患者术后1天发生,最初在周边部,2~3天后延伸到中央部,经点用激素类眼药水后恢复正常,视力无影响。(4)过矫、欠矫:过矫、欠矫所引起的术后视力不良波动是患者及家属最关心的问题,10例欠矫患者中的6例因角膜厚度尚理想,均做了二次手术。4例因角膜厚度不足,建议患者配镜矫正。5例过矫患者年龄均在40岁左右,恢复过程缓慢,远、近视力欠佳,未做处理。(5)眩光:是LASIK后患者最常见的不适症状之一,产生的原因与瞳孔大小有关,由于在较暗的环境下,瞳孔较大,此时瞳孔区超出了激光切削区,在切削区边缘及交界处存在一个不光滑的光学界面,屈光度存着明显差异从而形成与中央不等的屈折力及像差所致。一般来讲,由于切削深度较深和切削直径较小引起,激光切削直径越大,产生眩光的可能性越小,但同时切削深度也增加。由于角膜厚度有限,不能无限制地扩大切削直径,因此只能在保证角膜安全性的情况下适当地扩大切削直径以减少眩光的产生。如果角膜厚度允许,我们采用切削直径为6.5mm。(6)黄斑出血:1例黄斑出血发生在术后3天,为高度近视。从本组病例眼底病变发生的情况看,并不能说明与LASIK直接关联。当然术中尽量缩短负压吸引的时间,可减少眼底病变的隐患。

  由于LASIK为选择性手术,患者要求十全十美,因此术前对手术并发症的说明需要异常详尽。LASIK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应引起重视。术中并发症可因手术技巧的提高而避免;术后并发症可因手术设计的完善、设备的改进而减少。总之,LASIK安全、有效,相信将为更多近视患者所接受。

  【参考文献】

  1  廉井财.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7,21(4):193-198.

  2  杨斌.现代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的研究.博士论文,1997.

  3  陆文秀.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35.

  (编辑:夏  琳)

  作者单位: 257091 山东东营,东营市人民医院

 

作者: 郑敏,史学燕 2006-8-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