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2005年第2卷第12期

祛瘀汤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疗效探讨

来源:中华现代眼耳鼻喉科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研究中药祛瘀汤剂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方法采用祛瘀汤治疗为主,配合经络注射,辅以维生素口服。结论从治疗效果来看,祛瘀汤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缩短了疗效、提高了临床治愈率。【关键词】祛瘀汤。...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研究中药祛瘀汤剂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疗效。方法   采用祛瘀汤治疗为主,配合经络注射,辅以维生素口服。结果   67例(78眼)治愈62例(73眼),占93.6%;显效5例(5眼),占6.4%。眼药剂数最少15剂,最多54剂。结论   从治疗效果来看,祛瘀汤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缩短了疗效、提高了临床治愈率。

    【关键词】   祛瘀汤;经络治疗;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Curative effect on central serous retinopathy treated by decoction 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WANG Zuo-xiang,XU Yi-ru.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The 9th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Shenzhen 518116,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urative effect on central serous retinopathy treated by decocting blood circulation was used to treat central serous retinopathy decoction 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Methods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meridian injection method and vitamine.Results   62 cases (73 eyes) were cured in 67 cases (78 eyes) , the proportion was 93.6%. 5 eyes were excellence, the proportion was 6.4%. The dosage of decoction ranged from 15 to 54.Conclusion   Decoction 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used on central serous retinopathy shortened course of treatment and increased cure rate.

    【Key words】   decoction for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meridian injection method;retinopathy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为一常见的眼底疾病,早期主要症状有视力减退、中心暗点、视物变形等[1]。其病因与病毒、过敏、风湿、结核、传染病及精神因素等有关,在临床很难查出其真正的发病原因。目前认为是血管痉挛性收缩及病灶性传染过敏反应所致的脉络膜毛细血管层渗透性改变。以往国内外对本病的治疗,多采用对疑病因治疗,除此之外,给予血管扩张、促进新陈代谢等药物对症治疗。1992年以来,我院采用祛瘀汤为主,同时配合穴位封闭疗法,对67例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进行治疗,获得良好的疗效,现总结资料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是1992~2004年经我科观察治疗者,观察时间最短1年,最长7年。67例中男56例,女11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59岁;双眼患者11例,单眼56例,共78眼,单眼患者中右眼36例,左眼20例。

    1.2   治疗方法   以祛瘀汤剂治疗为主,配合胎盘组织液肌注、经络疗法,辅以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路丁口服。根据临床效果,分阶段使用中草药,疗程以祛瘀汤1、2、3号方为基本方剂。

    1.2.1   方剂成分   1号:吴茱萸、当归、川芎、党参、桂枝、麦冬、甘草各10g,阿胶、丹皮、生姜、制半夏各6g。2号:羌活、茯苓、桔梗、蔓荆子、白芷、防风、荆芥、柴胡、川芎、甘草、当归、枳壳、党参各10g,薄荷6g,独活11g,红花3g。3号:芜蔚子、羌活、蒺藜、白芍、柴胡、防风、川芎、甘草、当归、党参各10g,薄荷、菊花各6g,生地15g。

    1.2.2   用法   每方用5剂,共15剂为1个阶段,水煎,每剂早、晚空腹服,或分3次服亦可。第2个疗程把上述3个方中的理血药剂量加大3~6g或在方剂中增加理血中药。其次酌情增加赤芍、白芍、丹皮、川芎、当归、阿胶、生地、芜蔚子、三棱、莪术等。每方5剂,共服15剂。此阶段辅助用胎盘组织液肌注,每天1次,每次2ml,同时在肝俞、肾俞,每天或隔日选1个穴,行胎盘组织液穴位注射,每次注射0.5~1ml。第3个疗程把3个方中理血中草药剂量酌情再增加3~6g或增加理血中药。此阶段仍行肝、肾俞二穴用维生素B12注射液。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   (1)痊愈:视力恢复在1.0以上,自觉症状消失,Amsler压卡转为阴性。黄斑区中心凹反射恢复。(2)显效:视力恢复在0.7以上,黄斑区中心凹反射较弱,疑有渗出点。

    2.2   疗效   本组67例(78眼),痊愈62例(73眼),占93.6%,显效5例(5眼),占6.4%。服药剂量最少15剂,最多54剂,平均治愈天数21天。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37岁,医生。主诉:右眼前有云雾状黑影、视力下降1个月,右眼视力0.2,左眼1.2,在外院经用强的松、肌苷、ATP片、维生素、烟酸等药物治疗2个月,无明显好转。眼底检查:黄斑区水肿、中心凹光反射消失,有散在点状渗出病灶。第1个疗程视力提高到0.7,第2个疗程配合经络疗法,视力提高到1.5,黄斑区中心凹反射明亮。Amsler压卡转阴性。

    4   讨论

    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病因说法甚多,但至今为止尚无定论,以往认为有以下几种:(1)病灶传染过敏学说。结核、梅毒传染的过敏反应。(2)其他病灶引发的小动脉痉挛黄斑部循环障碍学说。(3)植物性神经不稳定学说[2]。近年来由于眼底荧光摄影新技术的临床应用,证实本病主要是脉络膜毛细血管层渗透性改变,渗出液体通过色素上皮聚集于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的间隙内,至后极部扁平视网膜脱离,形成多点渗漏病灶[3]。由于黄斑部视细胞密集,新陈代谢旺盛、耐氧力差,而导致眼内任何部位来的炎性产物及毒性物质在此发病。

    祖国医学关于“积瞻有色症”、“视大反小症”、“视小反大症”及“目暗不明候”等的描述与本病西医的症状相似。《一草堂目科全书》曰:“内障者,血少神劳,由肝肾亏虚所致。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肝开窍于目,肝肾之气充,则精彩光明,肝肾之气亏,则昏蒙眩晕”[4]。由此可见眼病与肝、肾两脏的关系甚为密切。临床辨证分型唯恐肾亏和肝虚两型。本组治疗的67例中,这两型者占多数(54例,占80.6%),采用祛瘀汤治疗获得痊愈。

    67例主要以中药治疗为主,根据不同阶段的治疗效果,同时用胎盘组织液肝、肾穴位封闭注射,其封闭作用主要是肝、肾穴位通过交感神经链传导调节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促使黄斑部小动脉血管舒缓,将其渗出液吸收,而达到通络活血之功效。

    【参考文献】

    1   王元贵.中心性视网膜病变辨证论治.武警医学,1999,1:4.

    2   成都中医学院.中药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4.

    3   马庆余.视神经萎缩中医证治的体会.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5,5(1):54.

    4   肖国余.视神经萎缩证治.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2,2(4):224.

      作者单位: 518116 广东深圳,深圳市第九人民医院眼科

  (编辑:夏   琳)

作者: 王佐祥,许奕如 2006-8-18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