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眼科学杂志2005年2月第2期临床医学

弱视儿童治疗前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分析

来源:INTERNET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弱视儿童治疗前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P100波变化。方法选择43例(78眼)弱视儿童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P-VEP检测,同期对30例正常儿童检测,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弱视儿童P-VEPP100波振幅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潜伏期则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弱视经治疗后......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弱视儿童治疗前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P 100 波变化。 方法  选择43例(78眼)弱视儿童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P-VEP检测,同期对30例正常儿童检测,将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发现弱视儿童P-VEP P 100 波振幅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潜伏期则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1);弱视经治疗后P-VEP均有改善,重度弱视治疗前后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P-VEP是诊断弱视的可靠依据。儿童弱视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查P-VEP,能评价治疗效果,指导下一步治疗。
     
     
  弱视是指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为主的远视视力低于0.9、且不能矫正者,是一种常见的发育性儿童眼病。近年来,视觉诱发电位(VEP)已成为研究弱视发病机制、进行临床诊断和评价预后的一项重要手段。为探讨弱视儿童治疗前后的P 100 波潜伏期与振幅变化,现将门诊收治的43例(78眼)弱视儿童和30例同龄的正常儿童进行P-VEP检测,并将43例弱视儿童治疗前后进行P-VEP检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弱视组:随机选择门诊弱视儿童患者43例(78眼),男19例,女24例;年龄4~12岁,平均7岁;单眼弱视8例,双眼弱视35例;轻度弱视21眼,中度弱视45眼,重度弱视12眼。本组病例全部经眼科行常规外眼、眼底、眼肌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用1%阿托品每日点眼3次,共3~4天,充分散瞳后检影、矫正屈光不正,矫正视力均低于0.9。(2)正常对照组:随机抽样男女各15例,年龄4~12岁,平均7岁,远近视力均≥1.0,无眼部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
   
  1.2 检测方法 (1)检测仪:采用国产TEC-350型视觉电生理仪。(2)刺激条件:视刺激为电视装置的黑白方格图形,翻转频率2Hz,空间频率0.75c/d,对比度90%,分析时间250ms,叠加次数100次,全视野刺激,受检距离1m,受检者平视刺激屏中心约0.5°的红色注视点,在暗室和自然瞳孔下检测。(3)记录条件:电极均采用银-氯化银皮肤电极,作用电极置于头部正中线枕骨粗隆上方1cm处的皮肤上,参考电极置于前额正中皮肤上,地电极置于右耳后乳突处皮肤,电极极间阻抗<5KΩ。
   
  1.3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均采用综合治疗方法:戴镜遮盖+精细目力训练+红光闪烁或光栅刺激,治疗后观察时间为6个月~1年。

  2 结果
    
  2.1 正常组与弱视组P-VEP P 100 波比较 正常对照组与弱视组P-VEP P 100 波振幅与潜伏期差异有显著性,弱视组P 100 波潜伏期较正常组延长(P<0.01),而且P 100 波潜伏期随弱视加重而延长(P<0.01),而振幅较正常组低(P<0.01)。见表1。
    
  表1 正常组与弱视眼P-VEP P 100 波比较(略)
   
  2.2 弱视眼治疗前后P-VEP P 100 波比较 弱视经治疗视力达0.9~1.0时的P-VEP P 100 波潜伏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2。
    
  表2 弱视眼治疗前后P-VEP P 100 波比较(略)
   
  2.3 不同程度弱视眼恢复情况 轻中度弱视眼经治疗后视力达0.9~1.0,治疗前后的振幅改变不大,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P 100 波潜伏期则在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缩短,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重度弱视组经治疗视力达0.9~1.0时,其振幅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P 100波潜伏期较治疗前明显缩短,亦差异有显著性(P<0.01)。见表3。
    
  表3 不同程度弱视眼治疗前后P-VEP P 100 波比较(略)
    
  3 讨论

    
  在视觉形成的关键阶段,视网膜成像模糊接受的视觉信息量减少,可使外侧膝状体及视皮层与双眼视觉有关的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联系也有异常,应用电生理学方法可发现与这些神经元有关的功能异常 [1]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是当眼睛注视黑白图形翻转刺激目标时,在头皮记录到的由多个规律性波形组成的客观综合反应,它反映了从视网膜节细胞到视皮质的信息传递状况。一般认为,P 100 波振幅反映视敏度,潜伏期反映神经传导情况 [2] ,在正常人中P 100 波潜伏期变化很小。儿童在视觉发育过程中存在着敏感期和关键期 [3] ,在婴幼儿时期是视觉发育的敏感期,由于形觉剥夺、斜视、屈光参差、屈光不正等因素使得信息传入减少,导致视皮质外侧膝状体细胞萎缩,图形识别功能低下、视力发育延迟而发生弱视。关于视觉发育过程的认识多倾向于在2~3岁时大致完成,但对高空间频率辨别力的发育可持续至12岁,此期间视觉发育可因外界环境影响而发生可塑性变化,错过这一时期,弱视治疗的疗效将会锐降甚至无效。
   
  本研究结果提示:各类弱视眼的P-VEP P 100 波潜伏期较正常眼明显延长,振幅较正常眼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这一结果与阴正勤等 [4] 报道一致。且不同程度的弱视恢复情况不同,轻中度弱视眼经治疗后视力达0.9~1.0,治疗前后的振幅改变不大,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P 100 波潜伏期则在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缩短,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重度弱视组经治疗视力达0.9~1.0时,其振幅较治疗前增加差异有显著性(P<0.05),P 100 波潜伏期较治疗前明显缩短,亦差异有显著性(P<0.01)。笔者认为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来早期诊断弱视及评估治疗弱视的视皮层功能恢复情况及作为一监测治疗的一项措施。定期观察P-VEP变化,可进一步了解弱视眼视功能变化,对指导下一步治疗也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乐正,吴德正.临床视觉电生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67.
   
  2 王煊,郭守一.临床视觉电生理学.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24.
   
  3 徐国兴,洪金针.弱视儿童治疗前后P-VEP P 100 波变化探讨.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8,6(4):154.
   
  4 阴正勤,方谦逊,宋广瑶,等.儿童弱视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分析.中华眼科杂志,1998,24(5):269. 
    作者单位:443003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湖北省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眼视光学中心   

作者: 王红俊 江萍 2005-6-2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