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滨州医学院学报2007年第30卷第4期

成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临床观察郭文华

来源:《滨州医学院学报》
摘要:对成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进行回顾性研究,做内直肌徙后的调整缝线手术,收集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分析。2006年9月收治7例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年龄21~36岁,中位年龄27岁。符合急性共同性内斜视诊断,排除神经系统疾。结膜切口选择肌止端切口,便于暴露肌肉,根据斜视度数行两侧可调整缝线的内直肌徙后术,术中注意观察......

点击显示 收起

    对成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进行回顾性研究,做内直肌徙后的调整缝线手术,收集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本组病例有一些共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0年9月—2006年9月收治7例急性共同性内斜视,年龄21~36岁,中位年龄27岁。发病年龄16~34岁,中位年龄25岁。符合急性共同性内斜视诊断,排除神经系统疾? J质跚坝猛踊⑷饩导觳樾笔咏嵌龋帐狭⑻逋技觳樵督⑻迨印N尥暾柿险叱狻?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手术在表面麻醉+结膜下浸润麻醉下完成,球结膜下注射利多卡因0.1~0.2 ml,注射部位尽量靠近角巩缘,以免肌肉部分麻痹影响眼位与复视的观察。结膜切口选择肌止端切口,便于暴露肌肉,根据斜视度数行两侧可调整缝线的内直肌徙后术,术中注意观察眼位、看远看近的复视情况,根据交替遮盖的眼球运动,患者诉说的复视是交叉复视或同侧复视以及复像间的距离决定调整量的大小,尽量减少术中的调整次数,直至看远内隐斜,看近外隐斜,看远看近复视消失。

    1.2.2 术后治疗:术后次日打开纱布即开始局部抗 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眼药点眼,做同视机训练,每日2次,持续1~2周。如观察眼位不满意或有复视,应尽早做缝线调整,如观察眼位满意,无复视则应将预留的活结打紧。术后1周拆线。术后随访6个月。

    2 结果

    术前三棱镜中和复视情况:看近平均(25.83±6.57)△,看远平均(41.29±9.24)△。因为患者有一定的融合范围,三棱镜中和复视时,在一定的范围内加减三棱镜度数都能消除复视,一般取中间值。手术量:双眼内直肌后徙4.5~6.0 mm,平均(5.47±0.68)mm。双眼视功能:手术前有同时视功能6例,有融合功能6例,融合范围平均5.2°,有立体视功能4例,远立体视锐度≤400″ 2例,近立体视锐度≤400″ 2例。手术后有同时视功能7例,有融合功能7例,融合范围平均13.4°,有立体视功能6例;远立体视锐度≤400″ 3例,近立体视锐度≤400″ 3例。术后复视情况:7例看远、看近复视均消失;1例看1 m以内复视消失,1 m以外复视减轻。内直肌止端:靠前,平均4.7 mm。患者的屈光情况:-0.5~0.5 DS 8例,-3.00~-075 DS 6例,-600 ~-3.25 DS 1例。

    3 讨论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acute concomitant esotropia,ACE)为发病突然的双眼视轴不平行,眼位偏斜,伴有复视,斜视角在各方面都相等,无眼外肌麻痹及神经系统检查无明显器质病变的一种特殊的恒定的斜视。分为急性共同内斜视和外斜视[1]。现收集的病人基本上是成年人,患者病史明确,检查合作,资料完整,诊断明确,为区别于诊断不明确的那部分,就用了“成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这个名称。

    3.1 临床特点 ①发病无明显诱因,起病初期有数月的不稳定期,有时出现斜视与复视,有时没有斜视与复视,斜视复视的程度也是不稳定的,一般6个月以后趋于稳定;②看远的斜视角度、复视程度大于看近的斜视角度、复视程度。少数病人看近没有斜视与复视;③各方面注视斜视角度与复视相同,眼球运动正常,或内转稍亢进;④术前有双眼视功能[2],随发病时间延长双眼视功能逐渐变差,首先受损的是远立体视;⑤无神经系统器质疾? urian将该病分3种类型[3,4]。

    3.2 治疗方法 早期可保守治疗(佩戴压贴三棱镜治疗或同视机训练),恢复双眼视功能,尤其是恢复正常的融合(集合与分开),遗憾的是到我们这里来就诊的病人都错过了这个阶段,因此没有治疗的经历。发病6个月,斜视稳定后可手术矫正眼位与复视,按照斜视的发病机制与患者的体征。此类患者属于外展不足,应该首先做外直肌缩短。一般做双眼内直肌徙后,外展不足是相对而言的,内直肌减弱后外展相对增强,达到集合与分开相对平衡。可以解释急性共同性内斜比一般的共同内斜手术量要大。不能按照常规的手术量计算,个体差异较大,最好做调整缝线,便于术后调整。有学者建议术中观察眼位。以看远内隐斜,看近外隐斜为最佳,值得借鉴[5],如只做到看近眼位正,无复视,术后会发现看远眼位内斜、同侧复视。术后的同视机训练有助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6]。

    3.3 预后 患者发病前有完善的双眼视功能,大部分病人通过手术是能够达到眼位满意、消除复视、功能治愈的目的,术后双眼视功能恢复良好,手术后的眼位能长期保存。

【参考文献】
  [1] 杨景存.眼外肌学[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16.

[2] 麦光焕.现代斜视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9.

[3] 张方华.急性共同性内斜视(附10例报道)[J].中华眼科杂志,1985,(1):49.

[4] 张晓.急性共同性内斜视[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7,(4):152.

[5] 高淑琴.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手术治疗[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2004,(4):161.

[6] 牛兰俊.斜视治疗应重视双眼视觉功能的恢复[J].中华眼科杂志,2005,(7):577.


作者单位: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手术;复视

作者: 山东省地矿医院眼科 济南市 250013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