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5年第5卷第3期

揭阳市1995~200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评价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对1995~2004年揭阳市AFP病例监测系统资料用EpiData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95~2004年全市共报告AFP病例186例,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病例分布在全市5个县(市、区):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62。...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目的 评价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 方法 对1995~2004年揭阳市AFP病例监测系统资料用EpiData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995~2004年全市共报告AFP病例186例,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病例分布在全市5个县(市、区):发病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占62.4%;男性发病多于女性;186例均为排除脊灰病例,临床诊断以格林巴利综合征最多,占19.9%。自1995年起,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连续10年报告发病率>1/10万,2000年起各项主要监测指标均达到了卫生部规定的70%的要求。 结论 为维持无脊灰状态,仍需提高和保持儿童OPV的免疫覆盖率,并保持AFP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完整性。   

  关键词:急性弛缓性麻痹;脊髓灰质炎;监测

  Evaluation of AFP case surveillance system during1995~2004in Jieyang City.LIN Wei-bo,ZHENG Liang-zhong,QIU Zhi-yuan.(Jieyang Municip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Jieyang522031,Guangdong,P.R.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operating quality of 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case surveillance system. Methods Analyze the date of AFP cases reported by AFP surveillance system of the whole city by EpiData software. Results In1995~2004,186AFP cases were reported in Jieyang City,no wild polio virus was detected since1994.These AFP cases were distributed in5countries.The age of AFP cases was mainly0~5years old,accounting for62.4%,higher incidence in male than in female.The186AFP cases were all discarded polio cases,the rate of Guillain-Barre Syndrome(GBS)in these cases was19.9%.The reported incidence of non-polio AFP cases of children under15years old has been over1/100000since1995.Other indexes of the suveil-lance system have been above70%since2000. Conclusion For consolidating the polio-free,we should raise and keep the high-er immunization rate of OPV and keep the sensitivity timeliness and completeness of AFP case surveillance system.   

  Key words: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Poliomyelitis;Surveillance      

  2000年10月29日,WHO西太平洋区宣布实现了无脊灰目标 [1] 。揭阳市于1994年10月建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为总结经验,发现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巩固无脊灰成果,现将1995~2004年AFP病例监测情况分析评价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AFP病例监测数据来源于各县(市、区)上报的AFP病例个案调查表、随访表;病毒分离结果由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提供;人口资料来源于各县(市、区)历年上报的人口资料。   

  1.2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由EpiDam软件处理。

  2 结果   

  2.1 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   

  2.1.1 地区分布 1995~2004年全市共报告AFP病例186例,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病例分布在全市5个县(市、区),其中榕城19例(10.2%),揭东县38例(20.4%),揭西县24例(12.9%),惠来县52例(27.9%),普宁市53例(28.5%)见表1。   

  2.1.2 年龄、性别分布 186例AFP病例中,发病年龄最小为4个月,最大为14岁,主要为5岁以下儿童,共116例,占62.4%。男性118例,占63.4%,女性68例,占36.6%,男女比例为1.7:1。   

  2.1.3 病例免疫史 186例AFP病例中,服苗<3次者共13例,占总病例数的7.0%。尚有9例零剂次免疫儿童(3例属流动儿童);免疫史≥3次142例,占76.3%。零剂次免疫、未全程免疫和免疫史不详的,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9%(9/186)、7.0%(13/186)和11.8%(22/186)见表1。   

  2.1.4 病原学监测结果 186例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脊灰病毒(PV)的有8例,阳性率为4.3%,其中Ⅰ型2例、Ⅱ型5例、Ⅲ型1例:10例分离出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阳性率为5.4%。PV经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均为疫苗相关株。   

  2.1.5 病例最终分类 按病毒学分类标准,186例AFP病例均为排除脊灰病例,无脊灰确认病例和临床符合脊灰病例。排除病例临床诊断为:格林巴利综合征占19.9%(37/186);周期性麻痹占8.6%(16/186);创伤性神经炎占7.5%(14/186);短暂性肢体麻痹占6.5%(12/186);其它(非脊灰肠道病毒感染、多神经病、神经根炎、单神经炎、肌病、急性多发性肌炎、单瘫等)占57.5%(107/186)。

  表1 揭阳市186例AFP病例年龄分布、免疫史情况(略)

  2.2.1 就诊与报告 186例AFP病例的首诊医疗单位中,村级占40.8%,乡级占21.1%,县级占24.3%,地级占14.5%;报告单位中,村级占13.2%,乡级占36.2%,县级占47.4%,地级占36.2%,省级占1.3%。2.2.2 AFP病例监测指标完成情况见表2。    

  表2 揭阳市1995~2004年AFP病例监测系统主要指标完成情况(略)

  3 讨论   

  脊髓灰质炎是继全球消灭天花之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必须限期消灭的第二种危害人类健康的急性传染病。为了确保如期实现消灭脊灰的目标,揭阳市在认真抓好脊灰疫苗(OPV)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开展了多轮强化免疫工作,提高了人群免疫水平,从1994年以来未发现有脊灰野毒株引起的脊灰病例发生。   

  在WHO的6个区中,目前只有美洲区、西太平洋区和欧洲区实现了无脊灰目标。与我国和西太平洋区接壤的一些国家仍然存在脊灰野病毒的传播,脊灰野病毒随时有传入我国的危险:近几年,我国也发现了脊灰病毒疫苗衍生株导致的病例 [2] 。因此,在实现无脊灰目标后,保持高水平OPV免疫接种率和高质量的AFP病例监测系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揭阳市自1994年底建立AFP病例监测系统,经过多次业务培训,监测系统逐步完善。自建立AFP病例监测系统以来,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连续保持>1/10万;自1997~2004年,除1997年和1999年随访表送达率达不到要求外,其余指标均达到了80%的指标。报告的186例病例中,村、乡、县、地、省级医院均有病例报告,显示揭阳市AFP病例监测系统 网络健全,监测系统敏感。   

  从报告的AFP病例的OPV免疫情况分析,尚有9例零剂次免疫儿童,其中3例属流动儿童。提示要进一步加强计划免疫管理,提高并保持高的OPV免疫覆盖率,特别是对边远地区及流动儿童。从年龄分布看,发病集中于小年龄组,说明小年龄组儿童是监测的重点人群。从病例麻痹后的首诊医疗单位看,村级占40.8%,报告单位中,村级只占13.2%,提示今后仍不能忽视对临床医生的培训,特别是乡村医生,提高他们的病例报告意识。   

  为了继续维持揭阳市的“无脊灰状态”,我们要继续开展好以下工作:保持高水平的常规免疫接种率,不能放松AFP监测工作,保持已建立起的监测系统的高敏感性,定期对AFP病例漏报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即应在强调AFP病例报告率的同时,更应保证监测工作的真实性,同时要注意筛检排除非AFP病例,避免追求较高的AFP病例报告发病率而浪费人力、物力。

  参考文献:    

  [1]迮文远.计划免疫学M].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46~347.   

  [2]罗耀星.免疫预防与疾病控制[M].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2001:210~211.    

  作者单位:揭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揭阳 522031.

作者: 林伟波郑良忠邱志远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