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7年第7卷第6期

蝉龙止嗽散加减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临床观察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蝉龙止嗽散对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前来就诊的298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病人分蝉龙止嗽散治疗组150例和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148例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90.0%,总有效率97。对照组临床治愈率64。...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蝉龙止嗽散对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随机将前来就诊的298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病人分蝉龙止嗽散治疗组150例和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148例进行疗效比较。 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愈率90.0%,总有效率97.3%;对照组临床治愈率64.9% ,总有效率83.8%。两组临床治愈率比较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 蝉龙止嗽散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效果明显。

【关键词】  蝉龙止嗽散 急性气管炎 支气管炎 治疗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痰粘不爽且常伴发热恶寒、咽痒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的征象。2001年以来采用蝉龙止嗽散加减治疗该病收到了恒定而可靠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98例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150例与西药对照组148例。治疗组中男71例,女79例;发病年龄0~9岁30例,10~19岁25例,20~29岁20例,30~39岁14例,40~49岁15例,50~59岁21例,60岁以上25例。对照组中男68例,女80例;发病年龄:0~9岁29例,10~19岁26例,20~29岁18例,30~39岁13例,40~49岁15例,50~59岁20例,60岁以上24例。

  1.2  诊断标准[5]  ①全身症状:起病较急,多有轻度恶寒发热,头痛身痛,3~5d可消退。②呼吸道症状:常先有鼻塞喷嚏、咽痛声嘶,继而以干咳少痰或咳嗽咳痰为主。有时也可有气急、胸闷、胸痛。③体征:两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散在干、湿性罗音。④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数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痰涂片可发现致病菌。X线  多正常或有肺纹理增粗。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采用蝉龙止嗽散辩证加减治疗[1]。蝉龙止嗽散由蝉衣5~15g,地龙5~15g,百部5~20g,白前5~15g,陈皮5~10g,紫苑5~15g,桔梗5~10g,荆芥5~10g,甘草5~10g组成。辩证加减法[2]:若属风寒袭肺,证见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咳痰稀薄色白,恶寒身楚,鼻塞流清涕,舌淡苔薄白,脉浮紧等症者,合三拗汤或麻黄汤治之;若属风热犯肺,证见咳嗽频剧,咳痰黄粘,喉燥咽痛,口干口渴,发热恶寒,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者,合用清金化痰汤治之;若属风燥伤肺,证见干咳连声,痰少而粘、口唇干燥、口干咽痛。舌质红苔薄黄而少津,脉浮数者。合用桑杏汤治之;若属痰湿阻肺,证见咳嗽痰多,咳声重浊,痰白粘腻,胸脘痞闷,呕恶纳差,舌苔白腻,脉濡滑者,合用二陈汤与三子养亲汤治之;若属痰热郁肺,证见咳嗽气粗,痰多色黄,咯吐不爽,或吐热腥味痰,兼有面赤身热,口干欲呕,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者合用清金化痰汤治之。服法:先将中药用凉水浸泡半小时,再用温火煮沸15~20min后去渣温服,其渣复煎后再服,日服两次,禁辛辣刺激食品,6d为1疗程。

  1.3.2  西药对照组  阿莫西林0.25~0.5g/次,3次/d。复方波罗酶片1~2片/次,3次/d。

  1.4  疗效评定标准  (1)临床痊愈:咳嗽咳痰等症状完全消失,精神饮食恢复正常。(2)显效:咳嗽咳痰等症状明显减轻(较治疗前减少约2/3),精神饮食基本恢复正常。(3)有效:咳嗽咳痰等症状有所减轻(较治疗前减少约1/3),但不太满意。(4)无效:咳嗽咳痰等症状无减轻甚至加重而改用其它治疗方法。

  2  结果
   
  两组病例经临床观察治疗一个疗程后,每组病例的临床治愈率与总有效率详见表1和表2。

  表1  中药治疗组效果统计(略)

  表2  西药治疗组效果统计(略)

  3  讨论
   
  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多属中医外感咳嗽之范畴,但若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也可见到痰湿阻肺,痰热郁肺等内伤咳嗽的证型。止嗽散一方源于《医学心悟》,由于该方药性平和、功专祛痰止咳,所以自面世以来,便备受临床医家的喜爱与推崇,不论热咳寒咳、久咳顽咳都适用。然临症谴方用药,岂可弃辩证而舍本逐末。拘一方而通治咳嗽。于是以蝉龙止嗽散为基本方,辩症加减治疗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方中主以荆芥疏风祛邪,辅以百部、紫苑止咳化痰,佐以桔梗、前胡一升一降,即可祛痰止咳,又可宣肺利气,使以陈皮、甘草健脾化痰,和中止咳。所以加蝉衣、地龙者,乃因止嗽散疏风祛邪解痉止咳之力不足,故加蝉衣、地龙以弥补之。这样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协调,从而收到了恒定而满意的疗效,无论是临床愈率还是总有效率,中药治疗组都明显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值得同行借鉴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竟波.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130例疗效观察[J].江西中医药,1984,(4):31.

  [2] 赵金铎.咳嗽辨治经验琐谈[J].云南中医杂志,1985,6(5):20.

  [3] 秦芝芳.代赭止嗽散加味治疗急性气管炎的临床观察[J].辽宁中医杂志,2002,29(6):329~330.

  [4] 颜德馨.活血化瘀在咳嗽的应用[J].浙江中医杂志,1984,(12):527.

  [5] 叶任高,陆再英. 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50):13~14.


作者单位:海口市府城医院,海南 海口 571102.

作者: 毛新龙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