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7年第7卷第6期

2000~2006年郴州市麻风新发病例延迟诊断相关分析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郴州市目前麻风新发病例延迟诊断情况,延迟诊断的年龄、性别分布以及延迟诊断与发现方式、传染来源、Ⅱ级畸残的相关关系。方法对2000~2006年39例新发麻风病例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发现延迟期越长,女性病例检出率、皮肤科就诊发现率、家外感染率、Ⅱ级畸残率也随之上升。【关......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郴州市目前麻风新发病例延迟诊断情况,延迟诊断的年龄、性别分布以及延迟诊断与发现方式、传染来源、Ⅱ级畸残的相关关系。 方法 对2000~2006年39例新发麻风病例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发现延迟期越长,女性病例检出率、皮肤科就诊发现率、家外感染率、Ⅱ级畸残率也随之上升。 结论 加强皮防医务人员的培训,加大麻风病知识宣传是控制麻风病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麻风 新发病例 延迟诊断 相关关系

  郴州市自1999年以县(市、区)为单位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病验收达标后,提示郴州市麻风流行进入低流行时期,为了解本市低流行态势下麻风病的新发病例延迟诊断情况及其延迟诊断相关情况,进一步探讨低流行状态下的麻风病防治方式,现对郴州市2000~2006年39例新发麻风病例延迟诊断及相关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资料来源于两个县皮防所麻风病月报表,年度个案随访表以及郴州市历年麻风病病例疫情监测数据库。对2000~2006年所有的麻风病人进行筛选,剔去复发病例和既往现症病人,留取新发病例39例,按延迟期<1年,1~,3~,>5年进行分组,对相应的年龄、性别、发现方式、传染源及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合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追踪确诊前的就诊过程。

  2  结果

  2.1  一般流行特征  郴州市2000~2006年39例新发麻风病例中,确诊时最小年龄为13岁,最大是80岁,确诊时平均年龄为38.4岁;性别分布:男性病例25人,女性病例14人,男女性别比为1.78∶1;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32例占82.0%,学生5例占12.8%,工人和个体各1例分别占2.6%;地理分布较分散,在全市11个县(市、区)中有8个县(市、区)发现新发病例,其中汝城县19例占48.7%,资兴市13例占33.3%,宜章2例占5.1%,北湖区、临武县、安仁县、嘉禾县、桂阳县各1例,分别占2.56%;MB(多菌型)27例,PB(少菌型)12例,MB∶PB=2.25∶1;确诊时残疾23例,其中Ⅰ级6例,Ⅱ级17例。延迟诊断期:从发病到确诊时间最短5个月,最长141个月,平均延迟期为43个月。

  2.2  郴州市2000~2006年新发麻风病病例延迟诊断期的年龄性别分布见表1,从表中年龄构成比和延迟期构成比可看出,新发病例年龄主要是20~49岁的青壮年,占整个人群的64.1%,10岁组和50岁组的年龄段占15.4%,60岁以上的老人减少,仅占5.1%。新发病例的延迟期主要集中在1~2.9年内,占46.2%(18/39),但延迟期在5年以上仍有11例占28.2%。

  表1  郴州市2000~2006年新发麻风病例延迟诊断期的年龄、性别分布(略)

  2.3  郴州市2000~2006年中新发的39例麻风病例的延迟期与发现方式、传染来源、型比、以及确诊时Ⅱ级畸残情况见表2。发现方式以被动发现为主,其中皮肤科就诊占53.8%,随着延迟期增长而发现率逐渐上升,主动发现方式的线索调查占35.9%,是随着延迟期增长而逐渐降低;有明确传染源的病例30例,其中家外传染25例,占64.1%,家内传染5例占12.8%,不明传染源9例占23.1%,型比为66.7%,查菌阳性率82.1%,高于李文忠、沈建平等报道的1990~1998年中国麻风新发病例皮肤涂片阳性率62.9%[1],确诊时Ⅱ级畸残率平均为43.6%,明显高于我国2003年畸残率21%[2],从表2中可看出,发现方式中皮肤科就诊率,传染来源之家外感染率、型比以及Ⅱ级畸残检出率随着延迟诊断时间延长而逐渐上升。

  表2  39例新发病例延迟诊断期与发现方式传染源及临床治疗相关情况(略)

  3  讨论

  3.1  郴州市2000~2006年新发麻风病平均诊断延迟为43个月,比全国确诊的平均延迟期34.4[1]要长9个月。郴州市是一个多山的丘陵地区,大部分县(市)处于边远山区,经济相对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麻风病防治工作的开展;加上2000~2006年郴州市新发麻风病例分布在8个县(市、区),病源较分散,因此使麻风病难以及时发现和及时诊断,使延迟期增长。另一方面综合医院皮肤科门诊和医务人员对麻风病认识不够,尤其是近几年来参加工作的医生基本上没接触过麻风病,容易引起麻风病的误诊。导致病人多年辗转于各综合医院求诊而延误诊断,根据流调追踪其中最长1例时间达10年。这不仅影响患者身心健康而且还给他们造成经济损失。因此,改进防治措施,提高防治质量,加强郴州市的皮肤科医务人员的麻风临床知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麻风病的诊断水平迫在眉睫。这是缩短诊断延迟期的重要措施之一。

  3.2  新发麻风病例确诊时平均年龄为38.4岁,高于全国平均确诊年龄1岁[1],年龄主要分布在20~49岁,按照我国在麻风高流行状态下发病年龄一般在20岁左右,随着麻风病流行的控制,平均发病年龄有上升的趋势,在低流行时期,平均发病年龄一般在40岁左右[3]。从侧面提示郴州市的麻风流行低于全国水平,但个别县市如汝城县(发病率 0.75 /10万),资兴市(发病率0.51 /10万)的疫情仍不容忽视。

  3.3  延长期小于5年男女性别比为2.5∶1,略高于我国通常之男女性别之比2∶1[3],但当延长期在5年以上时,男女性别比出现倒置(0.83∶1)。这个结果国内尚未见资料报道,这与农村女性尤其是边远山区女性社会地位低,不受重视,有病不能及时就医,或者明知自己是麻风病,由于各种社会因素不愿到麻防机构就医而造成积压病例所致。这对麻风病防治是一个极大的隐患,随时有可能传播周围的人群,也给我们麻防工作人员一个警示:在进行常规麻风防治工作中多关注女性皮肤病患者。

  3.4  皮肤科门诊发现率从延迟期小于1年的0%上升到5年以上的63.6%,而线索调查发现率从延迟期1~年段的44.4%下降到5年以上的27.2%,说明郴州市麻风防治工作有待加强。由于片面认为麻风病已基本消灭了,因此上级政府减少了对麻风病的重视和投入,无麻风防治经费下拨。经费问题导致皮防机构出现了重皮轻麻现象,使主动早期发现病人比例减少,被动延迟发现病人的比例增高。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综合医院皮肤科对麻风病初诊误诊率高。麻风病尚未彻底控制,不能放松防治工作,应加强综合医院皮肤科医生的专业培训,同时加大麻风知识的宣传,提高群众对麻风病的认知水平,促使病人自报或主动到麻防机构皮肤科门诊检查,提高早期病例发现率。

  3.5  本文表2资料显示,延迟诊断期除与皮肤科就诊病例发现率成正比外,还与家外传染、Ⅱ级畸残率成正比,当延迟期达到5年以上时,90.9%来自家外传染,Ⅱ级畸残率高达72.7%。长延迟期状态下的高比例家外传染率说明病源很分散,可能有漏诊或误诊的潜在病例。家外传染病例不像家内传染病例,他们作为麻风家庭成员警惕性很高,一旦身体出现异常,首先就想到麻防机构就诊。家外传染病例首先不会想到麻风病而是其他病,经济条件限制他们开始不会急于去医疗机构就诊或到综合医院就诊没有及时给予正确诊断,造成漏诊或误诊。Ⅱ级畸残率高,说明近年早期发现病人不够[4]与本文分析结果一致,延迟期5年以上的畸残率比延迟期2年以内畸残率(33.3%)高39.4个百分点,因此为了早期发现病人缩短延迟期,减少漏诊和误诊,降低畸残率,要采取主动疫点调查、线索调查和被动发现如自报、皮肤科门诊建设相结合的方式,尽量减少潜在传染源,控制麻风病的传播。
   
  本资料通过郴州市2000~2006年共39例新发病例诊断延迟期的相关分析,发现延迟期越长,女性病例检出率、皮肤科就诊发现率、家外感染率、Ⅱ级畸残率也随之上升,因此缩短延迟期是减少继发性损害和及早发现病人,中止麻风传播危险的首要措施,要使这一措施得以实施,必须进一步加强政府领导和各部门间的配合,保持一定的防治经费,加强综合医院皮肤科麻风临床知识培训,整合卫生资源,将麻防工作纳入各级卫生医疗部门的日常工作中,走麻风病防治与综合性卫生服务一体化道路。

【参考文献】
    [1] 李文忠,沈建平.1990~1998年中国麻风新发病例分析[J].中华皮肤科杂志,2000,33:6~9.

  [2] 李恒英.对麻风防治中一些问题探讨[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22(6):497~499.

  [3] 陈贤义,李文忠,陈家琨.麻风病防治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28~29.

  [4] 洪业秀,许琳.云南省2004年麻风疫情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6,22(2):164.


作者单位:郴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 郴州 423000.

作者: 李月宜,黄健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