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7年第7卷第9期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静脉溶栓临床分析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急诊组患者发病到溶栓时间为3。急诊组ck、ck-MB、冠脉再通率、左室射血分数(EF)、住院天数及死亡率各项指标与院内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急诊溶栓。China)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溶栓治疗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改善生活质量和近、远期疗效。...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对比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溶栓及院内静脉溶栓效果。 方法 将35例AMI患者按发生来源分为急诊组和院内组,均以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从发病到就诊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6±1.9h vs 2.9±2.1h,P>0.05)。而急诊组患者就诊到溶栓时间为0.9±0.6h,院内组为2.0±1.4h,P>0.05。急诊组患者发病到溶栓时间为3.3±1.3h,院内组为5.1±2.1h,P<0.05。急诊组ck、ck-MB、冠脉再通率、左室射血分数(EF)、住院天数及死亡率各项指标与院内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MI早期溶栓可提高再通率,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院内;院外

Clinical analysis of thrombolytic therapy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oinfarction.

  ZHUANG Xiao-jing, ZENG Yan.

  (Hain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Haikou 570311, Hainan, P. R.China)
急性心肌梗塞(AMI)早期溶栓治疗可明显降低病死率,改善生活质量和近、远期疗效。然而,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只能在住院后才得到溶栓治疗,错过了早期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机。海南省人民医院从2005年12月起对AMI患者在急诊科行急诊溶栓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选择本院2005年12月~2006年12月确诊AMI且发病12h内经尿激酶溶栓的患者35例,其中急诊溶栓组(急诊组)17例,心内科CCU溶栓组(院内组)18例。急诊组:男13例,女4例,年龄(59.3±6.25)岁,前壁5例,前间壁梗塞2例,广泛前壁4例,下壁3例,下壁+右室壁3例,killip分级Ⅰ、Ⅱ、Ⅲ级分别为12例、3例、2例;院内组:男14例,女4例,年龄56.2±7.56岁,前壁6例,前间壁梗塞1例,广泛前壁5例,下壁2例,下壁+右室壁4例,killip分级Ⅰ、Ⅱ、Ⅲ级分别为13例、3例、2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及梗死部位,无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溶栓病例入选和排除标准参照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溶栓参考方案[1]。

  1.2  治疗方法  溶栓前嚼服水溶性阿斯匹林0.3g,硝酸甘油10mg+5%GS100ml静滴,6ml/h(10ug/min)输液泵控制滴速;右室壁心梗合并低血压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滴,使用国产尿激酶150~200(1.8~2万u/kg)万单位,溶于100ml生理盐水中,30min内静脉滴注完毕,溶栓结束后6h内开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5 000u,q12h,持续5~7d。

  1.3  观察指标  记录每位患者发病一就诊,就诊—溶栓,发病—溶栓时间,按中华心血管杂志编委会推荐方案判断冠脉是否再通[1]。观察ck、ck-MB、冠脉再通率、左室射血分数(EF)、住院天数及死亡率,溶栓并发症,心律失常等。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急诊、院内溶栓组两组溶栓时间见表1。

  表1  两组溶栓时间比较(略)

  *P<0.05

  2.2  两组溶栓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略)

  根据以上结果可知,两组患者从发病到就诊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急诊组患者就诊到溶栓时间为(0.9±0.6)h,院内组为(2.0±1.4)h,两者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急诊组患者发病到溶栓时间为(3.3±1.3)h,院内组为(5.1±2.1)h,两者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急诊组ck、ck-MB、冠脉再通率、左室射血分数(EF)、住院天数及死亡率各项指标与院内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AMI溶栓治疗简单易行,疗效肯定,副作用少,比介入治疗来得更快捷,也无需特殊设备,并且费用低廉,是AMI早期再灌注治疗的首选。大量的临床治疗证明,只要按入选标准,无溶栓禁忌症的患者,都是安全可行的,而且溶栓越早效果越明显[2],据文献报道,发病后1h内溶栓治疗,死亡率降低达51%[3]。发病后3小时内溶栓治疗,约40%患者心肌灌注显像无缺损表现[4]。溶栓治疗虽然简便易行,但目前的应用状况并不乐观,主要表现为AMI患者接受溶栓治疗比例低,而在发病后极早期溶栓治疗的比例尤低。Barron等[5]研究显示,美国AMI患者仅有30%接受溶栓治疗,就治过迟是其主要原因。目前常规的急诊科—CCU院内救治模式,中间环节过多,如办住院手续,送入院,甚至由于患者病情不稳定,不宜搬动,而又不能在急诊科行溶栓治疗等,往往延迟发病—溶栓时间,贻误溶栓治疗最佳时机。为缩短AMI患者发病到溶栓时间,国外80年代末发展由急救中心医护人员对AMI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试验,结果显示,急救中心溶栓治疗组与送至院内溶栓治疗组比较,发病到溶栓时间缩短0.5~2.0h,死亡率下降15%~49%。通过我们的临床研究表明,急诊溶栓组与院内溶栓组比较,患者从发病到就诊时间基本相同,但溶栓时间差异显著,急诊组平均发病—溶栓时间为(3.3 ±2.3)h,院内组平均为(5.1 ±2.1)h,较急诊组明显延长;心肌酶CK、CK-MB峰值高低代表心肌坏死的范围,急诊组比较院内组平均CK值低567U,CK-MB低于81U,证明急诊组心肌坏死面积较院内组小,经统计学处理P<0.05有显著差异,也说明早期溶栓能缩小梗塞面积,溶栓越早越能有效地挽救濒死心肌。左室射血分数(EF)急诊组较院内组提高5.98%,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诊组血管再通率70.59%,高于院内组55.56%(P<0.05)。死亡率急诊组为5.89%,院内组为16.67%,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溶栓前后的护理亦非常重要,突发的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情绪十分紧张与恐惧,护士应关心、体贴、安慰病员,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并将患者与监护仪连接起来,监测仪上的报警系统始终处于工作状态,设置好各种报警参数的报警范围。立即予吸氧,在上肢近心端静脉建立一条以上通道,利于用药及输入液体。准备好一切急救物品及药品,抢救车内备好足量的止血药及抗心律失常药,以防溶栓时引起出血、心律失常、心跳骤停等并发症。溶药时必须将尿激酶药粉全部溶解,确保单位时间内溶栓剂的准确输入,注意观察有无出血、过敏情况,溶栓后仍需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尤为重要的是需注意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为心梗再通的标志之一,多为室性心律失常,如室颤发生不及时转复则危及生命。通过采用以上的综合护理手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有效的配合医生取得溶栓成功。本研究表明,对AMI进行院前急诊溶栓治疗安全可行,与院内溶栓治疗组相比,能缩短AMI发病到溶栓时间,提高AMI相关血管再通率,心肌酶CK、CK-MB峰值降低,左室射血分数提高,证明AMI早期溶栓能挽救濒死心肌,保护心功能,对改善愈后生活,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中华心血管病编委会.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法参考方案[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6,24(5):328~-329

  [2] 沈洪.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0,12(3):131~133

  [3] Lincoff AM,Topol EJ. Illusion of reperfusion: does any one a chievoptimal reperfusion during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Circulation,1993,87(6):1792~1805

  [4] Weaver WD,Corqueira Hallstorm AP,et al. Prehospital-initiated Vs hospital-initiated thrombolytic therapy: Th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riage and intervention trial[J] . JAMA,1993,270(10):1211~1216

  [5] Barron HV,Bowlby LJ,Breent,et al. use of reperfusion Therapy fo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Data from the NationalRegistry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2 circulation,1998,97:1150~1156


作者单位:海南省人民医院急救中心,海南 海口 570311.

作者: 庄小静,曾艳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