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7年第7卷第10期

尿微量蛋白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损伤中的价值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尿微量蛋白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损伤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71例不同程度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39名健康对照者的尿液微量蛋白[微量白蛋白(m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G(IgG)、α1-微球蛋白(α1-M)],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微量白......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尿微量蛋白检测在2型糖尿病肾损伤中的价值。 方法 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71例不同程度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和39名健康对照者的尿液微量蛋白[微量白蛋白(mALB)、转铁蛋白 (TRF)、免疫球蛋白G(IgG)、α1-微球蛋白(α1-M)],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型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临床蛋白尿组患者的尿微量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没有同步尿肌酐校正的1h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存在高度的相关性(r=0.783,r2=0.613,P<0.01)。 结论 UAER<20μg/min不能排除2型糖尿病肾损伤,检测尿微量蛋白可提示T2DM患者是否存在肾损伤,对于2型糖尿病肾损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尿微量蛋白 2型糖尿病 肾损伤

  Significance of determination of urine microprotein in renal lesion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 patients.

  PAN Xu-feng,LUO Xiao-hong,DUAN Zhao-hui,et al.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Clifford Hospital,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1495, Guangdong,P.R.china;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120, Guangdong, P.R.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monitoring diabetes nephropathy by the examining urine protein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 patients.  Methods  The level of urine protein was determined by rate nephelometry. The contents of urine mALB、TRF、IgG and α1-M in 71 T2DM patients in different progress of the disease and 39 cases health control were detected. The resul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levels of rine mALB、TRF、IgG and α1-M detected were all higher in diabetes group than health control group, show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1). The level of urine mALB in an hour was highly correlated with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 (UAER).  Conclusion  Early nephropathy of diabetes should not be excluded when the content of UAER was <20μg/min.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urine protein was abnormal it suggests nephropathic injury. Detection of urine mALB、TRF、IgG and α1-M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diagnosis of T2DM nephropathy.
   
  Key words:Urine protein;Type 2 diabetes mellitus;Nephric damnification

  2型糖尿病(T2DM)会引起肾损伤,并导致一种严重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DN已成为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首位原因,其致死率仅次于冠状动脉与脑血管动脉硬化病变,我国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为15%~20%[1]。对T2DM合并肾损伤患者以早期诊断,并给予治疗,可预防DN发生。近年来,大多数研究认为检测尿微量蛋白对预测糖尿病肾病有较大的临床价值。现对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蛋白的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T2DM患者:71例T2DM患者均是在中山二院内分泌科住院病人,符合1999年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制定的诊断新标准,患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如酮症、急性感染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肾脏疾病以及有一过性尿蛋白增高的病人除外。其中男 42 例,女29例,年龄34~91岁,平均60.13岁。根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2]分为正常蛋白尿组(UAER<20μg/min)38例、微量白蛋白尿组(UAER20~199μg/min)19例、临床蛋白尿组(UAER≥200μg/min)14例。正常对照组:39例,男26例,女13例,年龄25~77岁,平均54.62岁。均为健康体检人员,没有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肝肾疾病。

  1.2  方法

  1.2.1  尿微量蛋白测定  弃去晨尿,喝约200ml水,1h后,留取尿液约10ml,以3 000r/min离心3min,取上清液用德国DADE  BEHRING  BN Prospec 特种蛋白分析仪,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尿液mALB、TRF、IgG和α1-M含量。所有试剂均由德国DADE BEHRING公司提供,并用该公司的质控品作为检测的质量保证。

  1.2.2  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测定  留取12h甲苯防腐尿液,用美国IMMULITE 2000化学发光酶免疫分析仪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

  1.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各组数据通过对数转换后,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用中位数(95%可信区间)[M(P2.5-P97.5)]表示;mALB含量与UAER之间采用线性相关检验。

  2  结果

  2.1  三组T2DM患者尿微量蛋白分析  资料为偏态分布,对原始数据进行以10为底的对数转换后进行统计,三组T2DM患者的尿微量蛋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增高(P<0.01),见表1。

  表1  71例T2DM患者与39名健康对照者尿微量蛋白含量(略)

  注:三组T2DM患者的尿微量蛋白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1h尿微量白蛋白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相关性分析:资料为偏态分布,对原始数据进行以10为底的对数转换后进行统计,两者相关性系数r=0.783,r2=0.613(P<0.01),呈高度相关。

  3  讨论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DN早期以肾小球损伤为主[2]。在出现临床蛋白尿(或尿蛋白常规定性呈阳性)之前,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早已呈亚临床性升高,谓之微量白蛋白尿[3]。尿微量蛋白是肾脏早期损伤的重要标志[2]。在临床上,以检测应用尿微量蛋白预测早期肾损伤越来越广泛。现在较多使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尿微量蛋白,其中主要有微量白蛋白(m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G(IgG)和α1-微球蛋白(α1-M)。有研究表明,尿微量蛋白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特别是早期肾小球损伤)有重要临床诊断和监测的价值[4]。
   
  mALB分子量为69KD,直径3.6nm,等电点(pI)4.9[5],肾小球基底膜表面覆盖着带有负电荷的一些蛋白质,如硫酸黏多糖、硫酸乙酰肝素、唾液酸等,它们与基底膜上的Ⅳ型胶原纤维蛋白形成网状多聚基质,成为天然负电荷屏障,与毛细血管上极小筛孔一起共同抵挡血浆大于40KD以上的中大分子蛋白的漏出。糖尿病时,肾小球基底膜硫酸乙酰肝素等合成受损,蛋白非酶促糖基化终末产物增多而相互交联沉积,使肾小球表面负电荷逐渐丢失,对带负电荷的白蛋白不再发生排斥[6]。尿白蛋白出现提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是糖尿病患者肾损伤的最早标志[1]。
   
  TRF属于β1-糖蛋白,其分子量为77KD,直径3.8nm,pI 5.2[4],在人体中带负电荷,同样在正常情况下,由于肾小球滤过膜为电荷选择性屏障,带负电荷的唾液酸等对TRF有排斥作用,所以其不能通过滤过膜。
   
  IgG分子量为150~160KD,基本不带电荷[5]。IgG 在尿液中出现,意味着肾小球基底膜上滤膜孔径的改变。有报道,肾活检病理检查表明,糖尿病患者在微量白蛋白尿期已出现肾小球基底膜和系膜基质增厚,提示该期已有肾小球孔径屏障的损伤。国内有报道表明,早期肾病即微量白蛋白尿期,尿IgG水平显著增加,可以作为早期DN的敏感指标之一[2]。
   
  α1-M是一种糖蛋白,分子量为26KD[5],易于从肾小球滤过,在近端肾小管几乎完全被重吸收。当肾小管功能受损,α1-M排出量增加,并不随尿pH 值改变而降低。它是反映肾小管损伤的灵敏指标[1]。
   
  从附表统计结果显示,T2DM患者的正常蛋白尿组(UAER<20μg/min)、微量白蛋白尿组(UAER20~199μg/min)、临床蛋白尿组(UAER≥200μg/min)的尿液微量蛋白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增高(P<0.01),提示T2DM患者即使UAER<20μg/min,但尿微量蛋白排泄量已有增加,并可能存在肾损伤。为了减少机体尿量对随机尿微量白蛋白结果的影响,通常需要同步尿肌酐校正其值。在测定尿mALB的同时测定尿肌酐,其目的是提高临床应用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亦有收集检测12h或24h尿标本,但这些方法留取标本操作烦琐、不便,甚至需要结合生化检验结果分析尿微量白蛋白的确实含量,进而判断肾功能。现在大多数免疫检验室采用1h尿进行检测。从附图统计结果显示,检测1h尿,并且没有同步尿肌酐校正的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与UAER有高度的相关性。UAER是目前公认并且被广泛应用的DN早期诊断与分期指标。然而1h尿微量白蛋白含量与UAER呈高度相关,提示可以利用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分析T2DM患者是否存在肾损伤,而且取样简便、无创,检测快速。
   
  综上所述,糖尿病肾损伤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细胞、生长因子、结构蛋白和细胞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1]。T2DM早期肾损伤隐匿,常规检查不易察觉,尿微量蛋白的检测简便、快速、灵敏,又是一种无创的检测方法,有助于早期判断肾损伤的病变部位及损伤程度[7],对于2型糖尿病肾损伤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保春,王林辉,梅小斌.糖尿病性肾病[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5,55~58.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87~797.

  [3] 叶山东.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95,11(2):107.

  [4] 陈燕,赵敏,张家红,等.尿微量蛋白检测对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诊断价值[J].中华医学杂志,2003,9(3):45~47.

  [5] 朱雪明,单卫民,张国平.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早期损伤指标的探讨[J].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4,14(3):106~107.

  [6] 胡大一,王长华,许玉韵.糖尿病与心血管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83~88.

  [7] 王其龙,马磊.尿微量蛋白检测在DN早期诊断的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5,18(2):27~29.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祈福医院检验科,广东 广州 511495;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检验科,广东 广州 510120.

作者: 潘旭枫,罗晓红,段朝晖,丁鹤林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