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7年第7卷第11期

热带地区肢体创伤感染细菌的分布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热带地区肢体创伤感染细菌的种类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6年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肢体创伤感染118例住院患者细菌检出分布情况。结果从送检标本中共检出227株细菌。结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是热带地区肢体创伤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热带地区肢体创伤感染细菌的种类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2006年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肢体创伤感染118例住院患者细菌检出分布情况。 结果 从送检标本中共检出227株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主要菌种,分别占检出菌株总数的31.3%和22.9%。 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是热带地区肢体创伤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关键词】  热带地区 创伤 感染 细菌

  Survey of distribution of baceria in limb trauma infection in tropical areas.

  CHEN Han-dong, WANG He-ju, LIN Chong-zheng, et al.

  (Hainan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Haikou 570311, Hainan, P. R.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the distribution of bacteria in limb trauma infection in tropical areas.  Methods  The distribution of bacteria in 118 inpatients with limb trauma infection during 2002 to 2006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There 227 bacteria strains were detected, and P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predominated.  Conclusion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Staphylococcus autreus are major pathogenic bacteria results in limb trauma infection in tropical areas.
   
  Key words:Tropical climate; Trauma; Infection; Bacterium

  据国内外相关资料表明,肢体感染原因以肢体开放性损伤为主。为了解热带环境下肢体创伤感染病原菌分布,收集2002~2006年海南省人民医院住院患者送检标本分离鉴定出的菌株资料,对其菌种分布进行分析,以期对临床的防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2002~2006年该院收治住院的118例肢体创伤感染患者。其中男83例,女35例,年龄6~70岁,平均年龄33岁。

  1.2  病原菌分离鉴定  收集肢体创伤感染患者的创面、血液、静脉导管及尿等标本送检,按常规作细菌分离培养获得纯菌株后,经Vitek-32微生物检测仪GNI鉴定卡鉴定菌种。

  1.3  仪器及质控菌株  所用Vitek-32型半自动微生物检测仪及GNI鉴定卡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质控参考菌株为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

  2  结果
   
  从临床标本中共检出227株细菌,其中数量较多的前三位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感染多于革兰阳性球菌。详见表1。

  3  讨论
   
  本结果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6.96%、革兰阳性球菌占32.3%,检出革兰阴性杆菌的数量是革兰阳性球菌的2倍。其检出菌种分布与相关文献报告[1]相接近。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较高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革兰阳性球菌分离率较高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就单种菌株的分离率而言,以铜绿假单胞菌为最高。
   
  表1  检出227株细菌的菌种分布菌种名称检出株数占构成比(略)

  肢体创伤致感染,认为可能与致伤原因、创面带菌及致伤物密切相关[2];有的认为感染创面细菌种类受地域、气候环境、医疗卫生条件、抗菌药物的使用、细菌本身的变异以及治疗方法的改进等多种因素影响[3]。陈宏[2]等报道的创伤感染菌种分布中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占70.8%,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2.2%。与本次结果存在一定差异。有报道[4],热带地区创面感染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高于革兰阳性球菌,单种菌株以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最高,与本结果一致。并提出该菌种分布特点与热带海岛地区的温湿气候有一定关系的观点。张伯松等[5]认为医院急诊室及手术室的潮湿环境是细菌的“储菌库",当存在某种适当途径使“储菌库"与开放创面相“连接"时,便可造成“储菌库"中细菌对创面的感染。Daniel[6]、Merritt[7]及张伯松等[5]均提出开放性肢体骨创面的污染主要是在医院获得的观点。肢体创伤感染的菌种分布,是否存在与地域气候环境有密切关联抑或与医院的医疗环境有关,期待医务工作者更深入的探索研究,以供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近年来随着创伤治疗的发展,该院创伤感染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由20世纪90年代的35.8%下降到目前的31.3%。而条件致病菌中的一些细菌,如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荧光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等,近年来有检出率增高的趋势。肢体创伤感染的菌种,随着抗菌素应用及环境条件的变化,正发生变迁,应重视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以外的细菌感染。

 

【参考文献】
    [1] 符惠群,谷海瀛,莫成锦,等.临床分离细菌及耐药性3年监测情况报告[J].中国热带医学,2004,4(5):819~824.

  [2] 陈宏,王欣,陈青山,等.手部创面的细菌分布研究[J].实用手外科杂志,2002,16(1):20~22.

  [3] 郭振荣.烧伤学临床新视野[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49.

  [4] 梁尊鸿,潘云川,陈思环,等.热带海岛地区某医院烧伤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调查[J].中华烧伤杂志,2007,23(2):88~90.

  [5] 张伯松,翟桂华,张亚连,等.开放性骨折创面的细菌学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1999,9(3):143.

  [6] Daniel R. Treatment of open fractures:A prospective study[J].J Trauma,1983,21:25.


作者单位:海南省人民医院显微手外科,海南 海口 570311.

作者: 陈汉东 王和驹 林崇正 王快胜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