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第8卷第1期

肝硬化与胆囊结石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与胆囊结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4月~2007年4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253例作为肝硬化组,并以同期门诊体检无肝硬化患者843例作为参照组。分析指标包括肝硬化患者与非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差异、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发病率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差异。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的性别差......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肝硬化与胆囊结石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我院2003年4月~2007年4月收治的肝硬化患者253例作为肝硬化组,并以同期门诊体检无肝硬化患者843例作为参照组。分析指标包括肝硬化患者与非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差异、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发病率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差异。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的性别差异。 结果 肝硬化组胆囊结石的发病率(18.2%)明显高于参照组胆囊结石的发病率(5.3%),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肝硬化Child-PughA级(5.98%)、Child-PughB级(20.7%)、Child-PughC级(40.7%)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肝硬化胆囊结石发病率男性(17.9%)与女性(18%)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肝硬化患者为胆囊结石患病的高危人群,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患病率与肝功能损害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关键词】  肝硬化;胆囊结石;相关性

  近年来,肝硬化患者并发胆囊结石的发病率逐年增高,通过对本院4年期间的253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肝硬化与胆囊结石的相关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材料来自2003年4月~2007年4月我院共收治均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确诊,符合《内科学》(第6版)的诊断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的肝硬化患者253例,男117例,女136例,年龄17~78岁,平均(45.8±9.3)岁。随机抽取同期我院健康体检843例作为参照组(总样本20 232例,抽取间隔24,样本n=843),男408例,女435例,将两组胆囊结石患病率进行比较,同时将肝硬化组按Child-Pugh分级,其中A级117例,B级82例,C级54例,统计学采用χ2检验。1.2  方法  对全部例数按肝硬化组和对照组归类,分别比较肝硬化组和对照组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对肝硬化组比较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A、B、C级各组间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同时比较不同性别患者在肝硬化组和对照组胆囊结石发病率,全部数据结果均采用配对资料χ2,检验比较其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肝硬化组和对照组检测人数分别为253例和843例,胆囊结石发病例数分别为46例(18.2%)和45例(5.3%),两组发病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硬化组不同肝功能分级病例胆囊结石发病率见表1。不同性别胆囊结石发病率:肝硬化组男女发病人数分别为21例(17.9%)和25例(18.4%);对照组为15例(3.7%)和30例(6.9%)。对照组男女发病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肝硬化组不同肝功能分级病例胆囊结石发病率Child Pugh分级受检例数胆囊结石发病例数发病率(略)注:肝功能分级间发病率比较P<0.01。

  3 讨论

  3.1  肝硬化与胆囊结石的关系 

  胆囊结石的形成机制主要与胆汁成分的改变有关,胆石中的主要成分胆固醇和胆色素均为生理情况下本来就存在于胆汁的溶质,因此有人把胆石症看作是机体在维持胆汁于溶液状态或自身稳定方面发生障碍所致[2]。而肝脏是泌胆汁的脏器,因此,可以推测肝硬化时可能因对胆汁成分的影响程度不同而使其合并的胆囊结石患病率存在差异。肝硬化时胆汁酸合成减少,胆汁酸的减少使胆固醇成为饱和状态,此为胆固醇结石形成的理想状态;肝硬化时,由于肝脏胆固醇合成反馈抑制的过度敏感,在通过肝肠循环到达肝脏的胆汁酸浓度不高时,肝脏的胆汁酸合成已受到抑制,从而促进胆固醇结石的形成。肝硬化时,由于肝巨噬细胞的减少,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容易造成胆系感染,胆道粘膜充血水肿,缺血坏死脱落,为结石提供了核心。肝硬化时脾功能亢进,导致慢性溶血,胆红素产生过多,使血液中,胆汁中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增高,其与胆汁中的钙结合构成胆囊结石的核心;肝硬化时可见到脂肪餐后胆囊排空减慢,胆囊排空减慢导致胆汁滞留胆囊,是胆石症多发的原因之一[3]。另肝硬化胆结石的发生率,国内报道为19.3%,国外为29.3%[4],较普通人群明显增高。关于胆石症与肝硬化病因的关系Conte D[5]及甘小玲[6]等研究认为胆石症的发病率与肝硬化的病因无关。

    本文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阳性率显著高于非肝硬化组(对照组)(P<0.01),提示肝硬化患者为胆囊结石患病的高危人群。

  3.2  肝硬化严重程度与胆囊结石的关系 

  肝功能损害也是胆囊结石的促发因素,本资料也说明了这点。肝功能降低时肝脏对多种物质如:雌激素、胰高血糖素、血管活性肠肽、组胺、生长抑素等灭活降低,这些物质可松弛胆囊平滑肌,引起胆囊舒张,胆汁易于淤积,利于胆囊结石的形成[7]。国外Conte D等对1010肝硬化患者研究发现,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可作为胆结石发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国内的研究[6]也发现胆石症发生率与肝功能损害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不同组别胆囊结石发病率三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肝硬化患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与肝功能损害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3.3  肝硬化患者性别与胆囊结石的关系 

  在普通人群中,现已证实女性胆囊结石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肝硬化时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减少,血浆中雌激素结合蛋白水平增高等因素,促使雌二醇水平增高。而雌二醇可明显降低肝微粒体内二磷酸尿苷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减少肝内葡萄糖醛酸胆红素的形成,因此非结合胆红素水平增高,有利于胆色素结石的形成;雌二醇水平增高还可影响胆红素的排空,有利于胆囊结石的形成。男女肝硬化患者均存在雌激素灭活减弱,因此肝硬化并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无性别差异。已有文献报道[5,6]肝硬化患者胆结石发病率无显著性别差异,本文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一致。

【参考文献】
    [1]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

  [2]Heuman DM,Moore EW,Vlahcevic ZR.In:Zalim D,Boyer TD,eds,Hepatology,A Textbook of Liver Disease[M].Vo12,2nd ed,Phila delphia,Saunders,1990,1480.

  [3]候晓华.消化道运动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490~497.

  [4]胡翔鹄,朱兰香,马克惠,等.肝炎后肝硬变与胆系结石—附202例超声检查结果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1987,67(10):578.

  [5]Conte D,Fraquelli M,Fornari F,C et al.Close relation between cirrhosis and gallstones:Cross-sectional and longiludinal surrey[J].Arch Intern Med,1999,159(1):49.

  [6]甘小玲,陈其奎.肝硬化与胆结石的关系—附610例临床分析[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0,9(3):218.

  [7]Conte D, Fraquelli M, Fornari F, et al. Close relation between cirrhosis and gallstones : cross-sectional and longitudinal survey[J].Arch Intern Med ,1999,159 (1)∶49~52.


作者单位:海口市人民医院,海南 海口 570208.

作者: 韩东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