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第8卷第1期

温州市2003~2006年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温州市基本消灭疟疾后疟疾流行现状及特点。方法收集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对临床诊断疟疾或疑似疟疾及不明原因发热等三种对象,血检发现疟原虫阳性的血片,经市疾控中心复核后为确诊的病例。结果温州市2003~2007确诊疟疾病人140例,另外有10例网络直报未复核病例。确诊疟疾140例中,间日疟11......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分析温州市基本消灭疟疾后疟疾流行现状及特点。方法 收集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对临床诊断疟疾或疑似疟疾及不明原因发热等三种对象,血检发现疟原虫阳性的血片,经市疾控中心复核后为确诊的病例。结果 温州市2003~2007确诊疟疾病人140例,另外有10例网络直报未复核病例。确诊疟疾140例中,间日疟116例,恶性疟16例,混合感染8例;本地病例11例,输入性病例129例(占92.14%)。在输入性病例中,包括外来病例输入91例,本地人口外出感染38例。结论 当地疟疾防治形势仍然严峻,输入性疟疾仍是当前的主要危险。须建立健全监测机构,突出监测重点和落实监测措施,防止疟疾重新爆发。

【关键词】  疟疾;输入性;监测

  温州市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气候温和,全市现有11个县(市、区),人口700多万。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导致来往我国高疟区的流动人口众多。据2003~2007年疟疾流行病学监测分析:显示温州市疟疾发病与流动人口关系密切,全市原发间日疟病例占7.86%,说明温州地区仍是疟疾流行可接受的地区,再度流行的危险随时都可发生。现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1  监测方法

  1.1  对象 

  对临床诊断疟疾或疑似疟疾及不明原因发热等三种对象,采血涂片检查疟原虫。

  1.2 方法 

  各县(市、区)疾控中心凡发现疟原虫阳性血片,经市疾控中心复检阳性者方为确诊病人。并对确诊者进行个案调查及疫点处理,年终进行汇总统计。

  1.3 标准 

  凡属本市人口的原发、和输入继发,复发的疟疾病人以及外来人口在温州感染均作本地病例统计;对外出感染和外来病人的疟病,作输入性病例统计。

  2 结果

  2.1  疟疾病例分类 

  据温州市2003~2007年疟疾监测,经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检后疟原虫阳性确诊140例,另外2005年有10例网络报告临床未分型病例未复核。确诊疟疾140例中,间日疟116例,恶性疟和混合感染者24例;本地感染病例11例, 输入性病例129例(占92.14%)。输入性病例中,包括外来病例输入91例,本地人口外出感染38例,结果表明本市疟疾病例以外来病人为主,见表1。

  2.2 疟疾患者的地区分布 

  140例确诊疟疾患者中,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地带,比较集中的有乐清、鹿城、瑞安、苍南、瓯海5个县(市、区)共122例(占87.14%),见表2。本地原发患者散在分布7个县(市、区)。

  2.3 外来患者的来源分布 

  确诊疟疾中外来患者总计为91例,来自安徽、湖北、江西、四川、贵州、河南、河北、云南、湖南等10省及非洲,其中安徽65例,占71.43%。详见表3。表1  温州市2003~2006年140例疟疾病例监测统计年份发病例数原虫种类(略)表2  温州市2003~2007年140确诊疟疾患者地区分布病例(略)表3  温州市2000~2002年103例外来疟疾患者的来源分布(略)

  2.4  年龄、性别分布 

  18~50岁113例,占75.33%,18岁以下例27,最小的4岁,50岁以上10例;男性107例,女性43例,这与流动人口中年青劳动力为主有关。

  2.5 月份分布 

  150例疟疾患者(包含10例未核实病例),除12月外每月都有病例,主要分布在5~10月份,共124例,占82.67%,见表4。表4  温州市2003~2006年疟疾患者的月分布(略)

  3 讨论

    温州市原为疟疾中高度流行区,恶性疟,间日疟均有流行,传播媒介为中华按蚊。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疟疾一直占据全市传染病报告数的第一位,解放后通过四十多年的大力防治,于1991年基本消灭疟疾,控制疟疾传播和流行。但由于全国范围内尚未实现疟疾控制,国内外的传染源随时可以输入温州市发生传播流行。特别是温州地区,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私营企业不断壮大,导致外来流动人口众多,来自我国高疟区的人群随处可见。根据近年来的传染病报告,1994~2002年[1~3]温州地区疟疾报告病例年均50例以上,且以流动人口输入为主,说明输入性疟疾仍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基本消灭疟疾地区的主要危险[4]。且局部地区甚至有输入继发病例发生,说明温州地区仍是疟疾流行可接受的地区。
   
  根据温州市2003~2006年疟疾监测结果表明,流动人口疟疾病例明显高于本地病例,尤其外来人口输入性疟疾病例占77.44%。几乎所有的恶性疟和混合感染病例,都是输入性病例,其危险性更为严重。虽与1994~2002年相比,疟疾病例数虽有所下降,但本地原发或输入继发的感染病例时有发生。疟疾传染源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正规的治疗,疫情扩散及爆发流行的危险随时可以发生。特别是2002年鹿城区1对夫妻相继发病,说明我市已处在发生疟疾爆发流行的边缘。提示温州市疟疾隐性感染者和媒介能量不容忽视。
   
  鉴于温州市存在的疟疾流行危险,加强疟疾监测刻不容缓。为此应该加强领导,增加投入。提高疟疾病例监测和诊断质量,实现早诊断、早治疗,控制继发感染,防止爆发,稳定疫情。加强对外来人员的监测和管理,从源头切断传染源。加强流行病学、媒介调查和监测,查清当地病原来源和媒介种类,分析疟疾流行的条件和流行潜势,防止疟疾流行。

【参考文献】
    [1]郑九海,张孝和,占云灯.温州市1994~1996年疟疾监测[J].浙江预防医学,1997,9(6):14.

  [2]邵永强,张孝和,何玲芬.温州市1997~1999年疟疾监测[J]. 浙江预防医学,2002,14(3):22.

  [3]邵永强,张孝和,陈.温州市2000~2002年疟疾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4,4(6):972~973.

  [4]李锦辉,覃业新,郭传坤,等.广西微小按蚊分布区基本消灭疟疾后的疟疾监测[J].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3,16(4):210~212.


作者单位: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 温州 325000.

作者: 邵永强,沈毅,张孝和,陈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