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第8卷第2期

宁波市2004~2006 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宁波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规律,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置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宁波市2004~2006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6年宁波市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09起,发病人数4068人,占全市突发公共卫......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宁波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规律,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置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宁波市2004~2006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6年宁波市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09起,发病人数4 068人,占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起数的81.3%和发病人数的70.8%。乡村小学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好发场所;传染病暴发疫情是各类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类型,发生起数较多的疾病依次为水痘、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结论 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危害广大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通过流行病学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学校

  近年来,各地报道学校传染病疫情与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数量有所增加,学校成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注场所”。为了解宁波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现对自2004~2006年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置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资料来源于全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网络直报。

  1.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界定 

  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以及《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要求界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3 分析方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使用Excel2003汇总统计,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04~2006年宁波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34起,发病人数5 746人,死亡6人;学校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09起,发病人数4 068人,无死亡;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起数和发病人数分别占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起数和发病人数的81.3%和70.8%,见表1。

  2.2 分布特征
 
  2.2.1  地区分布 

  3年来全市11个县(市)区均有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报告事件发生起数以宁海县(22起)、象山县(20起)、北仑区(13起)和慈溪市(13起)为多,分别占三年报告总数的20.2%、18.3%、11.9%和11.9%。以奉化市和江东区为少,三年合计分别为2起和3起。

  2.2.2  城乡分布 

  2004~2006年宁波市学校内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大多发生在乡村,在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占了绝对比例,见表2。表1  2004~2006 年宁波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发病情况年份全市发生(略)表2  2004~2006 年宁波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城乡分布情况学校(略)

  2.2.2 时间分布 

  从图1中可看出, 2004~2006年宁波市学校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在时间上与学校的学习时间吻合,呈双峰分布,2个高峰分别出现在4月和10月,即每个学期开学2个月后发生的事件数达到高峰;2月、7月、8月正值学校放假期间,学校突发事件发生起数降至最少。
         
  呼吸道传染病分布与总分布一致,呈现2个时间高峰(3~4月,10~11月)与呼吸道疾病高发时间相一致,肠道传染病的发病高峰出现在夏季(6月)。

  2.2.3 学校分布 

  2004~2006 年宁波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集中在小学(75起),占学校发生总数的68.8%。其中又以乡村小学为主, 2004年乡村小学占学校发生总数的55.1%,2005年占43.8%,2006年占53.6%。

  2.3 事件分类 

  109起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105起),占发生总数的96.3%,报告病种有流行性感冒、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麻疹、细菌性痢疾和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发生起数前三位的传染病依次为水痘38起,发病1 232人;流行性感冒32起,发病1 482人;流行性腮腺炎25起,发病835人。食物中毒2起,发病84人,占发生总数的1.8%。

  3 讨论
         
  学生是一个聚集性、易感性的特殊社会群体,相互接触机会多,容易造成疾病的传播和流行。自2004年我国使用统一的报告信息平台(网络直报系统)以来,宁波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及时性与敏感性大大提高,对及时预防、控制和消除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障学生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持正常的教育秩序具有积极的作用。
         
  通过流行病学分析可以看到,2004~2006年各类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频率不一,其中小学发生起数占总起数的68.8%(75/109);城乡分布有较大差异,乡村学校发生起数占总起数的66.1%(72/109),其中又以乡村小学为主,乡村中学及托幼机构也占有一定比例,表明宁波市农村学校公共卫生问题仍是目前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跟有关文献报道一致[1~2]。
         
  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为主,且3~4月报告明显增多,主要是水痘、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等呼吸道传播为主的传染病报告较多,说明在呼吸道传染病好发季节加强学校监测与防范,可有效预防此类事件的发生。
       
  宁波市2004~2006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疫情的发生频率为最高,原因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主要领导片面追求教学,忽视学校存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隐患,存在侥幸心理;(2)随着宁波市流动人口剧增,外来学生增多,很多学生免疫接种史不详且不少人来自疫区,增加了传染病疫情发生和流行的危险;(3) 部分学生计划免疫后,随着年龄增长免疫能力下降,加强免疫不够及时,致使易感人口增加;(4)有的学校食堂承包经营,卫生设备简陋,存在从业人员无健康证上岗现象,肠道传染病暴发隐患多;(5)学校是人群较密集的场所,一旦发生传染病疫情,加之多数控制措施很难落实,必将迅速流行蔓延,造成严重后果。
         
  学校传染病暴发疫情, 呼吸道传染病发病占各类传染病之首,而绝大部分(如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流感等)是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因此,要减少宁波市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关键是要加强学校的公共卫生管理;加强学校的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增强学生自我防病意识;加强学校免疫接种工作。

【参考文献】
    [1]朱新凤. 湖州市2004~2005 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07,28(3):284.

  [2]丁胜非,陈碧云,段红英,等. 湖南省2004~2005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J]. 实用预防医学,2006,13(3):654~655.


作者单位: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 宁波 315010.

作者: 王海波,劳旭影,毛国华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