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第8卷第2期

苏、鲁、豫、皖、鄂五省2006年疟疾疫情分析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苏鲁豫皖鄂五省2006年疟疾流行情况,评价我国中部地区五省疟疾防治措施。方法收集苏鲁豫皖鄂五省2006年疟疾疫情报告、媒介监测、发热病人血检、血清学调查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结果五省2006年共报告疟疾病例42744例,占全国疟疾发病的67%,平均发病率1。输入性疟疾病例458例,其中输入......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分析苏鲁豫皖鄂五省2006年疟疾流行情况,评价我国中部地区五省疟疾防治措施。 方法 收集苏鲁豫皖鄂五省2006年疟疾疫情报告、媒介监测、发热病人血检、血清学调查和防治措施进行分析。 结果 五省2006年共报告疟疾病例42 744例,占全国疟疾发病的67%,平均发病率1.13/万,比2005年上升109.8%。病例主要分布于安徽和河南两省,报告病例40 008例,占五省病例总数的93.6%。输入性疟疾病例458例,其中输入性恶性疟56例。2006年传播休止期治疗9.4万人,流行季节服药治疗11.6万人,治疗疟疾现症病人和疑似病人51 907人次,实施药物滞留喷洒或杀虫剂浸帐灭蚊保护人口13.6万人。血检发热病人161.22万人次,阳性者21 889人,阳性率1.36%,占全部报告病例的51.21%。抗体阳性率1.79%(24/13 454);居民带虫阳性率0.32%(134/41 534)。 结论 五省尽管采取有力的防治措施,但疟疾疫情仍呈回升态势,疟防工作仍十分艰巨。

【关键词】  疟疾;发病率;中原疟疾联防;带虫率;抗体阳性率;疫情

  Analysis of malaria situation in five provinces of Jiangsu, Shandong, Henan, Anhui and Hubei in 2006.

  LIU Ying, SU Yun-pu, ZHANG Hong-wei, et al.

  (1.Henan Provincial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Zhengzhou 450016, Henan, P. R.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malaria situation in five provinces of Jiangsu, Shandong, Henan, Anhui and Hubei in central China in 2006 and evaluaate malaria control measures.  Methods  Data concenrning malaria infection , vector monitoring, blood examination of feverish cases, serological monitoring and malaria control measures implemented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re 42 744 malaria cases were reported with an average incidence of 1.13 per ten thousand in the five provinces in 2006. The bumber of reported malaria cases in 2006 increased 109.8% than that of previous year and it was accounted for 67.0 of the total cases in China. Most of malaria cases were distributed in Anhui and Henan Provinces in which 40 008 cases were reported accounted for 93.6% of the total cases detected in the five provinces. There were 458 imported cases including 56 falciparum malaria cases. In 2006 94 000 cases with malaria history were treated at transmission resting season with chloroquine and primaquine. During transmission season a population of 116 000 people at high risk in areas with high incidence were treated ; there 51 907 diagnosed and suspected malaria cases were treated. Residul spraying of insecticide or insecticide-impgranting of bed nets were carried out and 136 000 people were protected. Blood examination of 1 612 200 feverish cases were accomplished and 21 889 positives were detected with a positive rate of 1.36% accounted for 51.21% of the total cases reported. Antibody positive rate was 1.79% (24/3 454) and the parasite carrying rate in the inhabitants was 0.32% (134/41 534).  Conclusion  The malaria control measures implemented in the five provinces are effective but malaria infection show an increasing tendency. Thus the work of malaria control is still a hard task to be performed.

    Key words:Malaria; Incidence; Joint malaria control in central China; Malaria parasite carrying rate; Antibody positive rate; Malaria infection

    苏、鲁、豫、皖、鄂五省位于我国中部,属于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曾是我国最主要的疟疾流行区[1,2],1973年五省共报告疟疾病人1 372.94万例,发病率496.29/万,五省疟疾病例占全国病例的90.94%。自1974年五省在各级党政部门的领导下组织苏、鲁、豫、皖、鄂五省疟疾联防以来取得了疟疾疫情显著降低、危害程度明显减轻的优异成绩。但自2000年以来部分地区又出现疟疾疫情回升[3],2006年五省疟疾疫情较上年上升1倍多,现将五省2006年的疟疾疫情进行分析。

  1  内容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收集五省疟疾报告疫情、各项抗疟措施执行情况及疟疾防治工作总结。本省人口外地感染及外省流动人口本地发病均作为输入疟疾病例。人口数据来源于五省统计局。

  1.2 发热病人血检 

  在当地居民中,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或原因不明发热者的“三热病人”列为血检对象;对来自海南、云南和大型工地以及国外恶性疟流行区的流动人员中的发热病人也列为血检对象,采集手指血或耳垂血涂厚薄血片,吉姆萨染色后镜检。

  1.3 带虫率调查 

  选择有代表性的乡、村,对一定数量的居民采集手指血或耳垂血涂厚薄血片1张,吉姆萨染色后镜检,阳性者需确定虫种。

  1.4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 

  疟疾流行季节后10~11月份,选有代表性的监测点及重点乡村,对中小学生采集滤纸血,食蟹猴疟原虫血膜抗原片购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所,按照《疟疾防治手册》的方法进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4],结果判定以抗体滴度≥1:20为阳性,每批试验均设阳性、阴性和磷酸盐缓冲液(PBS)空白对照,计算抗体阳性率。

  1.5 媒介按蚊监测 

  在6~10月的流行季节,采取随机、早晚密度调查和半通宵观察等方法,对媒介按蚊的种类、种群数量进行监测。

  1.6  抗疟措施执行情况

  1.6.1 休止期服药 

  在传播休止季节(3~4月份),对上一年有疟史或疑似疟史者和来自国内、外高疟区的高危人群采用氯、伯八日疗法进行休止期服药。

  1.6.2 流行季节服药 

  在流行季节,以自然村为单位,疟疾发病率超过5%~10%时,采用氯、伯四日疗法,进行全民服药。

  1.6.3 现症病人治疗 

  采用氯、伯八日疗法治疗现症病人,总剂量(成人)氯喹1.2g加伯氨喹180mg,氯喹第1d 0.6g,第2、3d每天0.3g;伯氨喹每天22.50mg,连服8d。

  1.6.4 媒介控制措施 

  包括杀虫剂浸泡蚊帐和室内滞留喷洒;①浸泡蚊帐:在以嗜人按蚊或微小按蚊为主要媒介的地区,以乡镇为单位发病率大于1‰时,在发病较高且普遍使用蚊帐的村庄,每年于传播季节前,开展一次杀虫剂浸泡蚊帐;②室内滞留喷洒:以乡镇为单位发病率大于1‰时,实施菊酯类杀虫剂室内滞留喷洒,每年于传播季节前喷洒1~2次(间隔3个月)。

  2 结果

  2.1 疟疾发病情况 

  五省共报告疟疾病例42 744例,占全国疟疾病例总数的62.7%,发病率波动在0.02/万5.38/万之间,平均发病率为1.13/万,比2005年的20 371例上升109.8%,占五省传染病的构成比为4.07%。五省发病率较上年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安徽和河南上升幅度最大,分别是123.09%和120.92%(见图1),两省病例总数40 008例,占五省病例总数的93.6%。2006年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458例,其中恶性疟56例。江苏省输入性疟疾病例占该省总疟疾病例数的39.63%(304/767),山东省为40.00%(60/150),河南省输入病例占该省病例总数的0.90%(46/5 090),湖北省输入病例占该省病例总数的2.51%(44/1 753),安徽省全年发现4例输入性恶性疟。
   
  以县(市、区)为单位统计,五省中无疟疾疫情报告的有219个县(市、区),人口数为11 497.38万,占五省总人口的31%;发病率<1/万的有322个县(市、区),人口数为22 344.43万,占五省总人口的59%;发病率在1/万~10/万之间的有34个县(市、区),3 576.46万人口地区,占总人口的10%。

  2.2 不同媒介地区疫情 

  山东省为单一中华按蚊分布区,江苏、河南、安徽、湖北四省均39 506例,发病比上年的17 779例上升1.2倍,占五省全部病例数的92.4%(39 506/42 774),四省复媒介地区共报告疟疾病例3 265例,发病率为0.80/万,比上年的2 592例增加25.96%;江苏、河南、安徽、湖北四省复媒介地区疟疾病例分别占该省总疟疾病例的10.56%、15.66%、2.62%和83.97%。

  2.3 发热病人血检 

  2006年五省共血检发热病人1 612 264人次,血检率0.43%,发现阳性者21 889人,血检阳性率1.36%,镜检阳性病例占全部确诊病例数的51.21%。各省血检阳性率波动于0.11%~4.62%(见图2)。

  2.4 带虫率及IFAT调查 

  五省共对41 534名当地居民进行带虫率调查,发现阳性者134人,带虫率0.32%,其中河南省调查22 500人,阳性率0.47%,安徽省调查4 518人,阳性率0.58%,湖北省调查3 184人,阳性率0.06%。流行季节末进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调查,共采集13 454人份滤纸血,检出阳性241人,阳性率1.79%。

  2.5 媒介按蚊监测 

  5省全年共捕获按蚊16,667只,在河南、湖北发现嗜人按蚊195只。

  2.6 抗疟措施执行情况 

  5省报告应休治人数为111,415人,实休治人数为94.233人,休治率为84.58%,正规休治人数87 239,正规休治率为92.58%。流行季节预防服药116 124人,治疗疟疾现症病人和疑似病人共计51 907人,苏、鲁、豫、皖、鄂各省治疗人数依次为150、767、5 090、44 147、1 753。江苏、河南、湖北三省共在98个乡镇的疟疾高发村实施杀虫剂和/或滞留喷洒浸泡蚊帐的媒介控制措施,保护人口13.6万人。

  3 讨论

    2006年五省疟疾疫情继续呈现上升势头, 病例主要分布于安徽和河南两省,病例总数占五省病例总数的93.6%,占全国疟疾病例总数的62.7%。近几年来两省的疟疾疫情呈现快速回升势头[5,6],不仅直接对五省的疟疾防治造成威胁,且影响到了全国的疟疾疫情,值得关注。周水森等[7]利用Arcgis9.0软件建立疟疾发病的地理信息系统,采用Kriging法对黄淮流域的湖北、河南和安徽三省的疟疾资料进行分析,显示疟疾发病较低的地区受周边高发地区影响的风险较大,且疟疾高发区集中在以安徽省中北部与河南交界地区的部分县市,疟疾发病呈跨省区域性分布,提示疟疾在省际间的扩散与蔓延需要进一步加强五省疟疾联防联控工作。
   
  江苏和山东的输入性疟疾病例分别占该省总疟疾病例数的39.63%(304/767)和40.00%(60/150);五省共发现56例输入性恶性疟病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交通条件的改善,农村外出打工已成为主流,流动人口日趋增加,输入性疟疾病例的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8],需要探索出有效的管理办法和制度以规范流动人口的包括疟疾在内的传染病管理。

    上世纪90年代除单一中华按蚊媒介地区的山东省以外的四省嗜人按蚊复媒介地区的疟疾发病占当地疟疾病例总数的80%以上[9],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安徽、河南两省黄淮流域地区疟疾疫情的快速回升,单一中华按蚊媒介地区疟疾病例所占比例不断上升,2006年五省单一中华按蚊地区报告疟疾病例39 506例,发病比上年的17 779例上升1.2倍,占五省全部病例数的92.4%。中华按蚊为当地的优势蚊种,而单一中华按蚊分布区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利于媒介按蚊传播疟疾。五省中仅有湖北省的复媒介地区疟疾病例占当地疟疾病例总数的83.97%,当地的嗜人按蚊比例近年有所升高,嗜人按蚊的传播能量远大于中华按蚊,容易造成局部小的暴发,因此当地应加强针对嗜人按蚊的媒介防治措施,防止疫情反复。

    针对目前单一中华按蚊分布区疫情明显回升的形势,仍应当采取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防治策略,切实提高病人发现率、减少漏报、规范治疗的措施,同时要加强村医培训和居民的健康教育,抓好各项防治工作的落实问题。

【参考文献】
    [1]周祖杰.中国疟疾的防治与研究[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2]高琪,尚乐园,顾政诚,等.我国中部地区目前的疟疾形势[J].中国寄生虫病杂志,2002, 15(4): 193~194.

  [3]苏云普,张红卫,刘颖,等.2005年河南省疟疾疫情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2006,6(6):982~983.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局编. 疟疾防治手册[M]. 第2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8,187~189.

  [5]张红卫,苏云普,周广超,等.河南省永城市快速回升的疟疾疫情分析[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7,18(1):42~44.

  [6]沈毓祖.安徽省中华按蚊地区疟疾传播因素的调查[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06, 1(4): 301~304.

  [7]周水森,黄芳,汤林华,等.运用Kriging法对我国黄淮流域疟疾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7, 2(3):204~206.

  [8]李志宏,龚艳凤.江西省1997~2001年输入性疟疾发病特点分析[J].中国热带医学, 2003, 3(2): 153~155.

  [9]苏云普, 冯石献, 贺丽君, 等. 河南省疟疾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01, 12(4):195~197.


作者单位:1.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 郑州 450016; 2.江苏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江苏 无锡 214064; 3.山东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山东 济宁 272033;4.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 合肥 230061; 5.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

作者: 刘颖,苏云普,张红卫,金小林,陈锡欣,沈毓祖,黄光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