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第8卷第4期

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研究现况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感染性腹泻是全球发病率高和流行广泛的传染病,对人类尤其是儿童健康危害严重,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感染性腹泻病的发病率一直位居肠道传染病的首位。由于大多数病人患病后不到医院就诊以及疫情漏报等原因,从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获得的发病率不能真实反映该病的发病水平,根据我国一些省份......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感染性腹泻是全球发病率高和流行广泛的传染病,对人类尤其是儿童健康危害严重,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感染性腹泻病的发病率一直位居肠道传染病的首位。由于大多数病人患病后不到医院就诊以及疫情漏报等原因,从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获得的发病率不能真实反映该病的发病水平,根据我国一些省份的入户调查资料表明,该病全人口的腹泻病发病率为0.17~0.70次/人年,5岁以下儿童则为2.50~3.38次/人年。本文就该病的流行强度、流行病学特征、病原谱、危险因素调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

  感染性腹泻是一组由细菌、病毒、原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肠道传染病,较常见的如霍乱、痢疾、沙门菌肠炎、肠致泻性大肠埃希菌肠炎、轮状病毒肠炎等,是长期以来危害人民群众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由于该病发病率高、流行极其广泛,不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对儿童的健康危害严重,是导致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成人劳动力大量损失的因素,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已成为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近10余年来,新发现的O139霍乱、O157出血性肠炎和诺如病毒性腹泻等疾病由于其引起的临床症状严重、传播迅速、波及面广等特点以及病原体耐药等给防治带来的新问题更是引起了全球的关注。现将该病流行病学研究现况综述如下。

  1  流行强度

    感染性腹泻历来以高发病率和流行广泛为特点,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尤以发展中国家为甚。据WHO估计,全世界每天约有数千万人发病,每年腹泻病例高达30~50亿例次,有500~1 000万病例因严重腹泻而死亡,平均每天死亡2.5万人,儿童所占比例尤其突出,发达国家成人每年发生腹泻至少1~2次,发展中国家的发生率更高。亚、非、拉地区5岁以下儿童每年因腹泻而死亡者约500万以上,年发病数约7.5~10亿人次[1]。WHO报告的1992~2000年调查结果显示腹泻病处于较高的发病水平,特别是5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达3.2次/人年,尽管死亡率从1954~1979年的13.6‰下降到1992~2000年的4.9‰,每年仍然有250万儿童死亡[2]。《2003年世界卫生报告》披露,发展中国家感染性腹泻导致儿童死亡达156.6万人,占死亡人数的15.2%,居死因第三位[3]。2000~2004年在中国、越南、泰国、孟加拉、巴基斯坦和印尼等6个国家开展的调查结果表明,人群腹泻病发病率0.04次/人年,5岁以下儿童为0.254次/人年[4]。文献显示各国对于腹泻病的研究多以病原学研究为主。
   
  在我国,感染性腹泻病的发病率一直位居肠道传染病的首位。2005年全国法定报告的全部传染病中腹泻病例共计1 042 181例,占全部传染病的22.49%[1]。2006~2007年我国其它感染性腹泻报告年均发病率为56.69/10万,细菌性痢疾报告年均发病率为30.05/10万。我国于1988年开展21个省(市)腹泻病防治现状的入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推算全国每年约有8.36亿人次发病,其中5岁以下小儿约有2.09亿人次,全国平均发病率0.70次/人年,死亡率约为0.15‰[5]。1989~1991年,山东、北京等6省(市)开展的城乡入户调查显示,5岁以下儿童的年平均发病为2.50次/人/年[6];山东省于1987~1993年对某县某村1个月内腹泻情况进行调查,结果为2万余当中1个月内发病5 000余例,平均年发病率0.23次/人年[7];1996~1998年江苏省东台市对某镇3万余常住人口进行肠道门诊监测,以部分人口的入户调查结果进行修正,推算出腹泻病发病率为0.168次/人年[8];2002年,河北省正定县对农村地区1万余居民进行调查,人群腹泻率为0.133次/人年,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为0.618次/人年[9];广西于1994年在柳州、合浦等5个县(市)开展过腹泻病的调查,结果为两周患病率0.99%,推算年发病率为0.456次/人年,5岁以下儿童年发病率为3.38次/人年[10]。从目前已获得的各省调查数据来看,全人口的腹泻病发病率在0.17~0.70次/人年之间,5岁以下儿童则在2.50~3.38次/人年之间。

  2 流行病学特征

  2.1  地区分布 

  本病是一种世界性流行病,以气温较高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以及卫生条件比较落后的地区发病率为高。但不同病原的地区分布可有差异,如副溶血弧菌肠炎好发于沿海地区等。我国各地均有感染性腹泻发生,但不同地区的发病率高低存在差异,除了与地理、气候、生活习俗对卫生习惯的影响等因素有关外,在一定程度上还与患病后未到医院就诊以及疫情报告的质量(如漏报等)原因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法定传染病报告的腹泻疫情并不能真实地反映各地感染性腹泻的发病率,如江苏省盐城县2000~2001年开展的腹泻病漏报调查结果表明,居民患病后实际就诊数仅为发病数的35.82%[11]。

  2.2 季节分布 

  该病常年均有散发,但以夏秋季为高,病毒性腹泻则以秋冬季节为高。由于各地气候和地理条件的差异,发病高峰有所不同。1993~1996年孟加拉国资料[12]表明,腹泻发病率在春季和夏季各有一个高峰;据我国疫情资料,发病高峰在每年的6~10月份;广西则分别在5月份和8月份分别有一个流行波峰[13]。

  2.3  人群分布

  该病发病无种族、性别的差异,与接触病原菌的机会、卫生习惯和个体抵抗力有关,以散居儿童为多发。国内外腹泻病调查结果表明,腹泻病均以婴幼儿为主[2,4,12~15]。不同病原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好发人群和年龄可有不同,如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当中,鼠伤寒沙门菌和致泻性埃希菌好发于婴幼儿如医院内新生儿病房的院内感染中,沙门菌和副溶血性大肠埃希菌好发生于单位或学校的集体食堂的食物型感染性腹泻当中等。

  3  爆发疫情特征

    感染性腹泻病一般表现为散发病例,局部亦可有爆发疫情发生。爆发类型可有水型、食物型或生活接触型等。近年来,我国各地报告的感染性腹泻爆发疫情较多[16],多数由水型传播引起,其次为食物型和生活接触引起,2001~2004年期间全国报告的21起菌痢和感染性腹泻的爆发疫情当中,水型传播引起的有14起(占66.67%),食物引起的6起,生活接触传播1起;发生的病种以细菌性痢疾为最多,其次为感染性腹泻,以上这些特点均与国外报道[17,18]一致。资料还表明,我国腹泻爆发疫情发生地点以学校为多[19]。

  4  病原谱特征

    国外对腹泻病病原谱的研究较多,从研究的结果来看,以大肠埃希菌、痢疾志贺菌和轮状病毒引起的为多[20~23],近年来病毒尤其是诺如病毒引起的较多[24,25]。我国报道[1,26]引起的病原菌以痢疾志贺菌、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为主,沿海地区以致病性弧菌为主[27],河南报道小儿病原以痢疾志贺菌、肺炎克雷伯菌和枸缘酸菌为多[28]。近20多年来,新发现的O139霍乱弧菌、O157大肠埃希菌和诺如病毒等新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腹泻越来越引起各国学者的关注。O139霍乱自1992年由印度和孟加拉国首次发生,目前已波及亚、欧、美、非、澳5大洲的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最早于1993年在新疆发生爆发疫情,之后在广东、江苏、云南、广西等省也发现有病例发生;自80和90年代美国和日本相继报道O157∶H7引起的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发生的爆发疫情之后,该病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为1988年首次报道从腹泻病患者大便中分离出该菌,之后于1999~2000年江苏省淮北部分地区首次发生该病并发肾衰的爆发流行,病死率高达87%[29],到目前为止已有10余个省份从腹泻病人、动物和肉类等食品的标本中检出该菌;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发现,诺如病毒已成为引发感染性腹泻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我国一些省份已开始报道由该病毒引起的爆发疫情[30]。

  5 危险因素研究

    由于我国大多数地区尤其是落后的农村地区卫生条件和群众卫生习惯较差,卫生基础设施不全,人群对该病普遍易感,有些还是人畜共患病,极易发生该病的传播和流行。由于引起的病原和流行环境等因素往往不同,因而每起疫情查出危险因素自然会不一致。为查清引起感染性腹泻病的原因,近年来,我国一些省份开展了一些专题研究。徐州[31]的一项病例对照研究提示,饭前洗手、苍蝇密度、防蝇设备、厨房卫生状况和吃剩饭菜均与感染性腹泻流行有关(P<0.05),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吃生饭菜发病危险性增加2.13倍、无防蝇设备增加1.96倍、饭前洗手为保护性因子(OR=0.39);上海市[32]对开展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外出就餐史、饭前便后洗手习惯和居住地苍蝇密度高是腹泻病发病的危险因素。而希腊资料[33]则显示,2005年发生的一起感染性腹泻的危险因素是午餐时食用拌有奶酪的牛肉。

  6 预防控制措施

    针对腹泻病高发的问题,我国先后制订并实施了《全国1985~1989年腹泻病控制规划》、《1992~1995年国家腹泻病控制规划》,尽管近数十年来,我们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该病的研究与控制已取得了重大进展,其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但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文化、卫生条件及地区特殊性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给本病的预防控制增加了难度,因而该病一直维持高发病率、低死亡率的态势,依然是我国急性传染病当中发病数最多、流行面最广、影响群众生活最普遍的一类疾病[1]。目前腹泻病的预防原则为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同时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针对该病的预防控制主要采取的措施为:①医疗机构做好疫情监测和疫情报告。各地医疗机构肠道门诊要做好腹泻病人的门诊登记,一旦发现感染性腹泻病人进行登记和检查,一旦发现腹泻病人异常增多,要及时报告疫情;②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监测。对饮食服务行业人员等重点人群应定期体检和粪便检查,发现带菌者应暂调离;③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城镇自来水要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农村地区要重视饮用水源的管理和卫生防护,防止污染;④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加强食品生产、销售的卫生监督检查和管理,提高食品卫生的合格率;⑤建设和改造公共卫生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消灭蚊蝇孳生地;⑥广泛开展肠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的防病意识,教育群众改变不良卫生习惯;⑦免疫预防。目前除霍乱、痢疾和轮状病毒有疫苗外,绝大多数尚无有效的疫苗供使用,且以上这些疫苗由于价格昂贵很难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魏承毓.我国感染性腹泻的基本状况与防控对策[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6,12(3):1~4.

  [2]Kosek M, Bern C, Guerrant RL. The global burden of diarrhoeal diseases, as estimated from studies published between 1992 and 2000[J]. Bull World Health Organ, 2003, 81(3):197~204.

  [3]WHO.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2003: shaping the future[R]. Geneva, 2003, 11~12.

  [4]Von Seidlein L, Kim DR, Ali M, et al. A multicentre study of Shigella diarrhoea in six Asian countries: Disease burden,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microbiology[J]. PLoS Med, 2006, 3(9): 353.

  [5]于卫力.全国部分地区腹泻病防治现状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1989,10(5):267~260.

  [6]魏承毓.我国肠道传染病的基本状况与防治对策[J].中国临床医生,2001,29(6):6~8.

  [7]姚明堂.农村感染性腹泻的前瞻性观察[J].西南医学杂志,2004,19(2):288.

  [8]吴银华,苏德茂,樊小兵,等. 东台市1996~1998年腹泻病监测[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2000,6(2):168~169.

  [9]张英林,马景臣,张玉伟,等.河北省正定县农村地区细菌性痢疾发病率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6):732~734.

  [10]董柏青,刘飞鹰,陈发钦,等.广西5个县(市)腹泻病家庭入户抽样调查[J].广西预防医学,1996,2(4):205~208.

  [11]张毓鑫,杨书宏,程永存,等.盐都县2000~2001年腹泻病漏报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3,30(2):243~245.

  [12]Pathela P, Zahid Hasan K, Roy E, et al. Diarrheal illness in a cohort of children 0-2 years of age in rural Bangladesh: I. Incidence and risk factors[J]. Acta Paediatr, 2006, 95(4):430~437.

  [13]梁大斌,林玫,李翠云,等.1995~2001年广西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分析[J].广西预防医学,2003,9(1):18~21.

  [14]Vu Nguyen T, Le Van P, Le Huy C, et al. Etiology and epidemiology of diarrhea in children in Hanoi, Vietnam[J]. Int J Infect Dis, 2006, 10(4):298~308.

  [15]Wang XY, Du L, Von Seidlein L, et al. Occurrence of shigellosis in the young and elderly in rural China: results of a 12-month population-based surveillance study[J]. Am J Trop Med Hyg, 2005, 73(2): 416~422.

  [16]孙明华,徐佩华,张礼根,等.某学校细菌性痢疾水型爆发的调查分析[J].疾病监测,2004,19(4):135~136.

  [17]Min YS, Lim HS, Lee K, et al. Epidemiologic investigation on an outbreak of shigellosis in Seongju-gun, Korea, 2003[J]. J Prev Med Pub Health, 2005, 38(2): 189~196.

  [18]Jonsson J, Alvarez-Castillo MD, Sanz JC, et al. Late detection of a shigellosis outbreak in a school in Madrid[J]. Euro surveill, 2005, 10(10): Epub ahead of print

  [19]张静. 中国感染性腹泻监测策略的思考与建议[J]. 疾病监测, 2007, 22(8):505~507.

  [20]Vieira N, Bates SJ, Ponce K, et al. High prevalence of entero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 isolated in a remote region of northern coastal Ecuador[J]. Am J Trop Med Hyg, 2007, 76(3): 528~533.

  [21]Dallal MM, Khorramizadeh MR, MoezArdalan K. Occurrence of enteropathogenic bacteria in children under 5 years with diarrhoea in south Tehran[J]. East Mediterr Health J, 2006, 12(6):792~797.

  [22]Leung AK, Robson WL, Davies HD. Traveler's diarrhea[J]. Adv Ther, 2006, 23(4):519~527.

  [23]Wang XY, Tao F, Xiao D, Clemens JD,et al. Trend and disease burden of bacillary dysentery in China (1991~2000)[J]. Bull World Health Organ, 2006, 84(7): 561~568.

  [24]Goodgame R. A Bayesian approach to acute infectious diarrhea in adults[J].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 2006, 35(2):249~273.

  [25]Blanton LH, Adams SM, Beard RS, et al. Molecular and epidemiologic trends of caliciviruses associated with outbreaks of acute gastroenteritis in the United States. 2000~2004[J]. J Infect Dis, 2006, 193(3): 413~421.

  [26]苏金初.感染性腹泻病原菌特征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6,13(3): 758.

  [27]沈莉,谢晓红.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及药敏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4,20(2):223~224.

  [28]靳静,桂林艳.小儿细菌感染性腹泻主要菌群变迁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41(3):592.

  [29]汪华,景怀琦,李卫红,等.江苏省淮北地区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O157∶H7感染性腹泻并发急性肾衰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11):938~940.

  [30]司徒潮满,黄慈林,黄慧萍,等.深圳市一起诺瓦克病毒感染性腹泻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2006,21(1):89~90

  [31]宋强,余加席,赵广法,等.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03,14(4):4~61.

  [32]李明珠,孙家明,袁国平,等. 散发型感染性腹泻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999,20(4):247.

  [33]Jelastopulu E, Venieri D, Komninou G,et al. Outbreak of acute gastroenteritis in an air force base in Western Greece[J]. BMC Public Health, 2006, 17(6):254.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 南宁 530028.

作者: 林玫,董柏青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