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第8卷第5期

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心理干预的对策。方法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88名在校医学研究生进行现况调查,采用自评填写问卷方式。结果医学研究生SCL-90各因子分、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随着年级的发展,研......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心理干预的对策。 方法 利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88名在校医学研究生进行现况调查,采用自评填写问卷方式。统计学分析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χ2检验。 结果 医学研究生SCL-90各因子分、总均分和阳性项目数随着年级的发展,研究生群体内部的心理健康情况大体呈现钟型的改变,一年级和三年级的心理健康情况高于二年级(P<0.05)。焦虑症状阳性总体检出率为9.57%,抑郁症状阳性检出率总体为23.94%。 结论 医学研究生总体心理健康情况良好,但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心理干预有利于研究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  研究生;心理健康;SCL-90;焦虑;抑郁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研究生作为教育水平的高层次者,除了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之外,必然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忽视了心理健康教育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在研究生群体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致使相当数量的研究生谈心理色变,对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不理解,甚至对寻求心理咨询的人持鄙视态度。而其他院校的调查表明,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1,2]。因此,对我校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并探讨在硕士研究生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模式,对加强研究生心理问题的治疗及其心理健康的维护和增进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采取随机分层抽样方式,抽取某医学院校在读硕士研究生1~3年级188名硕士研究生,涉及公共医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等学科,其中2004级57人,平均年龄(28.04±3.03)岁;2005级63人,平均年龄(27.51±2.12)岁,2006级68人,平均年龄(27.54±2.63)岁,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采用心理问卷调查法,统一问卷,统一指导语对被试者进行测试。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95份,有效问卷188份,有效率96.41%。

  1.3  研究工具

  1.3.1  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90,SCL-90)[3]  SCL-90是国内外心理卫生调查中应用较广的一个心理量表,经检验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4]。共包括90个项目,十个症状因子,采用5级评分,因子评分≥2为心理症状阳性,总分≥160视为存在心身健康问题。

  1.3.2  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5]  该量表由Zung于1971年编制,包括20个自评项目,总分标准分<50分视为无焦虑症,总分标准分≥50分视为有焦虑症。

  1.3.3  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该量表由Zung于1965年编制,包括20个自评项目,总分标准分≥50分视为有抑郁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3. 0软件包。用方差分析、t检验和χ2检验分别对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问题检出率  在188名被试研究生中,共57人SCL-90因子分≥2,占总人数的30.32%,其中研究生一年级16人,占总人数的23.53%,研究生二年级23人,占总人数的36.51%,研究生三年级18人,占总人数的31.58%,焦虑症状(SAS)总阳性检出率为9.57%,抑郁症状(SDS)总阳性检出率为23.94%,二年级SCL-90各因子阳性人数、焦虑症状阳性人数及抑郁症状阳性人数的检出率高于一年级和三年级,但3个年级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个年级SCL-90各因子症状与焦虑抑郁症状的阳性人数及检出率(略)

  2.2  医学院校3个年级研究生SCL-90各因子与全国常模组的比较  医学研究生群体内部的心理健康状况随着年级的发展大体呈现钟型的变化,一年级的心理健康情况与全国常模接近(P>0.05),二年级SCL-90因子得分除了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及恐怖症状外,其他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一年级(P<0.05),但与三年级的差异不明显(P>0.05)。三年级在焦虑及精神病性的得分显著高于一年级(P<0.05),见表2。

  表2  3个年级硕士研究生SCL-90因子得分与国内常模的比较(略)

  3  讨论
   
  研究生是一个高学历、高学识的象征,社会对其的期望和要求都比较高,使其在经过千辛万苦获得入学资格之后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必须马上投入到攻读学位的艰辛历程,其负荷的心理压力和学术压力很大[6,7]。此外,自20世纪90年代国家实行研究生的扩招政策以来,我国的研究生一直在以每年26.6%的速度递增,2005年全国在校研究生数已达97万。研究生已成为高等教育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8]。
   
  本研究通过对医学院校三个年级的在校研究生188人进行调查,以SCL-90因子分≥2为心理健康问题的阳性检出,可以看出,医学院校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主要体现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敌对、偏执六个项目,躯体化、恐怖、精神病性及其它项目则较轻。医学研究生群体内部的心理健康状况随着年级的发展呈现钟型的变化。一年级和三年级的心理健康情况优于二年级,二年级SCL-90因子得分除了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及恐怖症状外,其他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一年级(P<0.05),但与三年级的差异不明显(P>0.05),三年级在焦虑及精神病性的得分显著高于一年级(P<0.05)。研究生群体不同年级之间的差异可能的主要原因是他们面临不同的任务:一年级的医学研究生面临着由“识记型”和“理解型”的学习方式向“研究型”的学习方式转变,很多同学在经历了千军万马的考研关后对修学分的课程都游刃有余了,写论文尚处于积累阶段,可以有较多的娱乐时间放松自己和体验学习和生活;二年级则需要马上进行课题设计及面临做实验的种种问题,下临床实习的同学白天在医院忙忙碌碌,晚上还要挑灯夜读写论文和做总结,同时还要准备毕业论文的撰写,让他们的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身心疲惫;三年级的研究生大部分都已经发表了一定数量的论文,面临的是毕业论文的定稿、课题研究的总结及找工作等问题,使他们也松懈不得。
   
  本次调查还采用了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受试对象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还是有一部分医学研究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症状。二年级研究生的焦虑阳性患病率略高于其他两个年级,但三个年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抑郁症状方面也显示了同样的情况。研究生的心理焦虑状况主要来源于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社会和家庭的压力等因素。可能的原因是:二年级是研究生承上启下的阶段,肩负着学习、工作、做课题、写论文、准备找工作等多重任务,然而,部分研究生自我感觉年纪大、记性差、科研成果难出、发表论文也难,另一方面随着研究生扩招规模的加大,社会上存在“找工作不是太难,找好工作很难”的现象刺激和打击着他们,使得他们更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的心理。
   
  根据本次的调查结果,提示医学院校研究生总体心理健康情况良好,但仍存在着轻度的不良心理反应。因此,我们有必要及时发现研究生中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必要的干预措施,建议与对策如下:①高校应充分重视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有必要建立研究生个人心理健康档案,使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化、制度化和规范化;②高校要多方面、多渠道,从思想上、行动上加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例如:开始心理健康讲座、团体心理咨询、减压活动、个别辅导等 ;③改善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条件和环境,如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提供研究生助教等,帮助和缓解部分研究生的生活和经济压力。④通过开展团体活动,如挫折训练、“一对一辅导”、“应对训练”等方式加强研究生自我心理素质的训练;⑤开展各种健康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和适度的体育活动,缓解压力,丰富课余生活。
   
  本次调查只局限于医学院的部分在读研究生,样本的数量有限,尚存在一定的不足,要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价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情况,需要多中心、更大样本的调查。从本研究的结果可以看出,医学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学校和社会应充分关注和重视研究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把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来全面提高研究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晓玲,刘倩萍,沈丽琴,等. 医科专业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2):151~152.

  [2] 史太平,何朝阳,陈冉,等. 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流行病学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9):1638~1642.

  [3] 姜乾金. 医学心理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9~111.

  [4] 汪向东.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 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75~378.

  [5]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235~237.

  [6] 程莉娜,吴筱玖. 研究生心理压力源量表的编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1):17~19.

  [7] 陈光军. 研究生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对策探悉[J]. 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60(2):9~10.

  [8] 邱梅生. 新时期研究生挫折教育略论[J]. 高等教育,2006,2:85~87.


作者单位:广东医学院,广东 湛江 524023.

作者: 黄玉娟,郑江敏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