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第8卷第5期

湿疹样乳腺癌85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湿疹样乳腺癌的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在韩国首尔峨山医院进修时收集的85例湿疹样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乳腺有湿疹样表现79例(92。9%),伴乳腺肿块52例(61。...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湿疹样乳腺癌临床特点,诊治方法及预后。 方法 回顾性分析作者在韩国首尔峨山医院进修时收集的85例湿疹样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女性83例,男性2例。乳腺有湿疹样表现79例(92.9%),伴乳腺肿块52例(61.2%),其中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27例(占本组85例的31.8%及占伴乳腺肿块病例的51.9%)。52例行乳癌改良根治术,30例行乳腺单纯切除术,3例行局部切除术。单纯乳头及乳晕湿疹样乳腺癌11例(12.9%),均为无乳腺肿块的病例,其余74例(87.1%)均合并其他类型的乳腺癌。本组5年生存率为82.1%,其中无乳腺肿块者5年生存率为93.9%,合并肿块者5年生存率为75.0%(P<0.05),无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者5年率为96.6%,有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51.9%(P<0.01)。 结论 湿疹样乳腺癌有特殊的临床表现,但易误诊,病灶细胞学和病理学检查可以确诊,伴乳腺肿块者应选择乳癌改良根治术,无乳腺肿块者可选择乳腺单纯切除术,预后与乳腺肿块及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关键词】  湿疹样乳腺癌;特殊乳腺癌;预后

湿疹样乳腺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以乳头、乳晕皮疹开始,呈颗粒状、深红色、类似湿疹样变化,多在一年后发现为乳腺癌。本病临床上较少见,极易误诊为皮肤湿疹,误诊后严重影响预后。多数病程发展缓慢,恶性程度较低,预后较好,但伴乳腺肿块和/或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时预后较差。作者在韩国首尔峨山医院进修时收集了85例湿疹样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它占该院同期乳腺癌7 000例(其中女性6 902例,占98.6%;男性98例,占1.4%)中的1.2%,为提高对湿疹样乳腺癌的认识,现结合文献,分析、讨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5例患者中女性83例,占97.6%,男性2例,占2.4%,均单侧,其中左侧45例,右侧40例。年龄32~84岁,平均52岁。病程2~48个月,平均9个月。85例均经病理证实为湿疹样乳腺癌。

  1.2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进行5年生存率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乳腺皮肤出现湿疹样表现者79例(92.9%),其中位于乳头者48例,乳头、乳晕者26例,乳头及乳晕外者5例,无乳腺湿疹样表现者6例(7.1%)。伴乳头溢液者32例(37.6%),其中溢血者8例,淡黄色溢液者24例。伴乳腺肿块者52例(61.2%),其中1个肿块者48例,2个肿块者4例,肿块≤3cm者38例,3cm<肿块≤5cm者14例,肿块位于乳腺中央者28例,外上象限者15例,其它部位者9例。

  2.2  辅助检查  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30例,2例确诊为湿疹样乳腺癌,4例诊断为乳腺癌;32例行病灶皮肤表层组织刮片病理检查,25例确诊为湿疹样乳腺癌;20例病灶皮肤表层组织切取活检确诊为湿疹样乳腺癌;34例乳腺肿块穿刺细胞学检查或切除病理检查均诊断乳腺癌。乳腺钼靶摄片58例,45例诊断或拟诊为乳腺癌,其中3例结合临床诊断为湿疹样乳腺癌。

  2.3  手术方式  52例行乳癌改良根治术,30例行乳腺单纯切除术,3例行局部切除术。

  2.4  病理诊断  85例经病理均证实为湿疹样乳腺癌,其中单纯乳头及乳晕湿疹样乳腺癌11例(12.9%),均为无乳腺肿块的病例,其余74例(87.1%)均合并其他类型的乳腺癌,其病理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45例(60.8%),导管内癌24例(32.4%),髓样癌4例(5.4%),鳞癌1例(1.4%)。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27例(占本组85例的31.8%及占伴乳腺肿块者52例的51.9%),均为伴有乳腺肿块的病例。

  2.5  5年生存率  随访结果本组5年生存率为82.4%,其中有乳腺肿块者5年生存率为75%,无乳腺肿块者5年生存率为93.9%,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有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51.9%,无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96.6%,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差异(P<0.01)。不同临床因素与5年生存率的比较见表1。

  表1  不同临床因素与5年生存率比较(略)

  注:P<0.05,P<0.01。

  3  讨论

  3.1  发病率、发病年龄及病程  湿疹样乳腺癌男女均可发病,发病率低,占全部乳腺癌的1%~3%[1],约占女性乳腺癌的0.7%~3%,男性乳腺癌的0.6%~1.5%[2],本组发病率占该院同期乳腺癌的 1.2%,占女性乳腺癌的1.2%,占男性乳腺癌的2.0%。双侧湿疹样乳腺癌罕见,本组均为单侧。文献报道,发病年龄为32~78岁,平均48岁,病程0.3~66个月,平均11个月[3],本组平均发病年龄52岁,平均病程为9个月。

  3.2  临床表现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乳头、乳晕区糜烂、渗出,以及反复结痂,严重者可出现乳头部分或全部烂掉,部分患者伴有乳头、乳晕瘙痒感。乳头溢液是常见的临床表现。患者在体检时经常发现乳晕区或乳腺的其它部位伴有肿块,少数患者只表现为乳腺肿块,而乳头、乳晕区及皮肤无异常表现。文献报道35例本病,30例有乳腺湿疹样改变,22例伴乳头溢液,22例伴乳腺肿块[4],本组85例患者乳腺皮肤出现湿疹样改变者79例(92.9%),伴乳头溢液者32例(37.6%),伴乳腺肿块者52例(61.2%)。

  3.3  诊断  湿疹样乳腺癌的皮损与湿疹、慢性炎症的表现相似,容易误诊,直至出现广泛转移才考虑到本病屡见不鲜。文献报道,33例本病中有16例曾按湿疹治疗,平均延误时间达13个月[5]。对按皮肤病治疗两周以上疗效不明显的乳头、乳晕区病变,应首先考虑本病可能性。另外,部分病例无典型的临床表现也是误诊的原因。文献报道159例湿疹样乳腺癌中,10%无明显临床症状[6],本组亦有6例(7.1%),因无典型的临床表现而误诊。有的学者认为,刮下的乳头皮肤表层组织行病理检查,可发现佩吉特细胞。刮法不能确诊时,切取活检可确诊。有乳头溢液者,亦行病理细胞学检查,有助于诊断。本组32例乳头溢液者中30例经溢液细胞学检查,2例确诊为湿疹样乳腺癌,4例诊断为乳腺癌。文献报道,病灶皮肤表层组织刮片病理检查确诊率为75%,而切取活检确诊率能达100%[3]。本组病灶皮肤表层组织刮片病理检查确诊率为78.1%(25/32),病灶皮肤表层组织切取活检确诊率也达到了100%(20/20)。文献报道乳腺X线检查对湿疹样乳腺癌的诊断有价值,11例患者中有10例出现临床病变,表现为乳头变形,乳晕皮肤增厚,乳晕后三角影、索状影、带状影、细沙粒样钙化和肿块影等[7]。本组58例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45例诊断或拟诊乳腺癌,其中3例结合临床诊断为湿疹样乳腺癌。

  3.4  治疗  湿疹样乳腺癌的手术方法有乳癌根治术,乳癌改良根治术,乳腺单纯切除术和局部切除术等,后者很少应用,长期以来,乳腺单纯切除或乳癌改良根治术已成为湿疹样乳腺癌的手术方式“金标准”[8]。文献报道,绝大多数湿疹样乳腺癌并发其他类型的乳腺癌,既便临床上未能触及肿块,病理检查亦常发现乳头、乳晕外的癌瘤[9]。国外文献报道,湿疹样乳腺癌合并其他类型乳腺癌的发生率为82%[10],本组为87.1%(74/85)。Dixon报道了10例患者行局部锥形切除术,4例局部复发[11],本组3例因病人条件所限,行局部切除,3例均复发。由于湿疹样乳腺癌绝大多数合并其他类型的乳腺癌,并且乳腺癌并非局限于乳晕下,因此局部切除术难以达到治愈目的,应根据情况行乳腺单纯切除术或乳癌改良根治术,伴乳腺肿块者应选择乳癌改良根治术,无乳腺肿块者可选择乳腺单纯切除术。

  3.5  预后及影响因素  湿疹样乳腺癌仅限于乳头皮肤或乳头下方乳管内者预后好,合并其他类型乳腺癌者预后差。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是乳腺内是否扪到肿块,以及淋巴结有无转移,尤以后者为重要。文献报道,湿疹样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为75%,10年生存率为67%,未触及肿块者5年生存率为91%,合并肿块者5年生存率44%,无淋巴结转移的10年生存率为80%~100%,而有淋巴结转移者为25%~47%[12]。本组5年生存率为82.4%,其中无乳腺肿块者5年生存率为93.9%,合并肿块者5年生存率为75.0%,两组间5年生存率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无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者5年率为96.6%,有转移者5年生存率为51.9%,两组间5年生存率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差异(P<0.01)。因此,伴乳腺肿块和/或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是湿疹样乳腺癌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 张天泽,徐光炜.肿瘤学[M].中册.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403~1404.

  [2] 李佩文,马杰.乳腺疾病临床诊疗技术与手术图解实用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39~740.

  [3] 毕建军,邵永孚,白月奎,等.乳腺Paget病61例临床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4,11(3):254~256.

  [4] 石岚,黄韬.乳腺paget 35例临床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06,21(4):403~404.

  [5] 孙强,周易冬,黄汉源.乳腺Paget病的诊治:附33例分析[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3,25:93~95.

  [6] 罗赛〔美国〕原著,回允中译.阿克曼外科病理学[M].第8版.下卷.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1617~1618.

  [7] 贾振英,吴凯,石挽华,等.乳腺Paget病X线病理对照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0,16:518~521.

  [8] Jamali FR, Ricci A, Deckers PJ. Paget’s disease of the nipple-areola complex[J].surg Clin nor Am,1996,76:365~380.

  [9] 张保宁,李凌,余宏迢,等.乳腺Paget病[J].中华肿瘤杂志,1989,3(11):216~218.

  [10] Kollmorgcn DR,Varanasi JS,Edge SB,et al.Paget’s disease of the breast:a33-year experince [J].J Am coll surg,1998,187(2):171~177.

  [11] Dixon AR, Galea MH, Ellis IO,et al. Paget’s disease of nipple[J].Br J surg,1991,78:7 22~725.

  [12] 汤钊猷.现代肿瘤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3,673~674.


作者单位:吉林省延边肿瘤医院,吉林 延吉 133000; 中山大学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080.

作者: 申龙河,金日,金香春,申涛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