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第8卷第5期

33例类志贺邻单胞菌肠炎的临床与其菌株的耐药性分析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类志贺邻单胞菌肠道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综合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从1326例腹泻患者中分离到类志贺邻单菌33例(株),检出率为2。该菌对丁胺卡那及喹诺酮类药物较为敏感,对其它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类志贺邻单胞菌肠道感染的临床特征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 病原菌检测鉴定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法。综合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 结果 从1 326例腹泻患者中分离到类志贺邻单菌33例(株),检出率为2.49%,共有10个血清型。该菌对丁胺卡那及喹诺酮类药物较为敏感,对其它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患者临床表现类似于志贺菌感染者84.85%(28/33)患者有明显腹痛,多为水样便,少数有粘脓血便。 结论 类志贺邻单胞菌是沿海地区夏秋季腹泻较为常见的病原菌之一,是临床肠道感染中不可忽视的菌种。临床治疗以喹诺酮类和丁胺卡那作为首选药物。

【关键词】  类志贺邻单胞菌;肠道感染;耐药性

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us  shigelloides,Ps)是近年来受到关注的的一种感染性腹泻及食物中毒的致病菌。我国从1984年以来已陆续报告从腹泻病人及健康人群中分离到此菌。为进一步探索本菌所引起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特征及对药物的敏感性,对本院从粪便中分离出类志贺邻单胞菌的33例腹泻患者作临床与药敏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病人来源于2007年5~10月本院肠道门诊,年龄最小3岁,最大65岁,平均年龄27.8岁,职业以农民为主。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腹痛、腹泻,大便镜检异常。

  1.2  细菌分离与鉴定  参照张卓然的检验方法[1]进行。将粪便标本先接种于1% NaCl碱性蛋白胨水增菌培养,然后转种于改良S.S平板(SS琼脂+10%甘露醇),经37℃ 18~24h培养后,挑取不发酵或迟缓发酵乳糖的可疑菌落接种克氏双糖铁,结果为斜面产碱,低层产酸不产气,H2S阴性,氧化酶和触酶试验均阳性者作进一步系统生化鉴定。

  1.3  血清分型  用玻片凝集法按常规方法进行。

  1.4  病例确诊  检出Ps的腹泻患者即是。

  1.5  检出菌株药敏试验  严格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国家标准化委员会(NCCLS)制定的规则(M1002S10版)[2]进行。并用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作为质控菌株进行质量控制,质控结果符合NCCLS颁布的药敏质控范围。MH琼脂和药敏纸片均购自浙江省天和微生物试剂公司产品。

  2  结果

  2.1  类志贺邻单胞菌检出率  从本院肠道门诊1 326例腹泻病人,粪便培养共检出Ps 33株(例),检出率为2.49%。

  2.2  菌型分布  33株Ps可分型32株,分布于10个血清型,其中O23 8株,O1、O3各5株、O2、O7各3株、O10、O19、O29各2株、O12、O25各1株。

  2.3  患者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可以是短时间的水样泻或痢疾样腹泻。本组病例均为散发性,临床症状类似于志贺菌感染,所有病人均有不同程度腹痛、腹泻。33例中有明显腹痛者28例,其中隐痛者14例,阵发性疼痛13例,绞痛2例;腹泻每日3~7次,大便性状以水样便为多,还有粘液便及个别有脓血便,5例伴有明显里急后重;8例有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乏力等,其中2例体温达39℃以上(分别为8岁、10岁儿童),17例在37.5~39℃之间。

  2.4  药敏试验  结果提示Ps对丁胺卡那和喹诺酮类药物敏感外,对其它抗菌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见表1。

  表1  33株类志贺邻单菌对常用抗菌药的药敏结果(略)

  注:R为耐药;I为中介;S为敏感;表中(  )外为株数,(  )内为%。

  3  讨论
   
  邻单胞菌属只有一个菌种,即类志贺邻单胞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尤其在海产品中更为多见,常导致肠胃炎,好发于夏秋季节,通常为散发流行。由于此菌多为散发病例,并常与其它致病菌合并感染,实际工作中两者难以区分,加上基层实验室对此菌认识不足,往往造成对此菌引起疾病的忽略。确诊唯一依赖细菌培养,因此,有条件的地方应尽可能作细菌培养鉴定,这对减少误诊及流行病学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药敏结果表明,类志贺邻单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多数敏感,尤其对喹诺酮类药物和丁胺卡那有很高的敏感性,对于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复方新诺明、卡那霉素等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药率均在30%以上。建议临床上对此菌感染者应首选喹诺酮类药物或丁胺卡那作为治疗药物。
   
  本地区处于浙江东南沿海,海产品丰盛,类志贺邻单菌感染性腹泻相对较多。鉴于本菌感染的临床症状、体征及粪便性状等均极易与其他肠炎、菌痢等混淆,病原学方面又常伴其他肠道菌的混合感染,故确诊有赖于粪便细菌培养证实,临床应将本菌列入肠道致病菌常规检查项目,以避免误诊或漏诊。

【参考文献】
  [1] 张卓然. 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51~154.

  [2] NCCLS.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susc eptibility testing[J]. Tenth Informantion Supplement,2000,20(1):40~46.


作者单位:临海市杜桥中心卫生院,浙江 临海 317016.

作者: 娄美萍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