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第8卷第8期

广西大化县1990~2007年疟疾监测措施与效果评价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广西大化县1990~2007年疟疾监测结果和流行特征,评价监测措施,为疟疾防治后期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1990~2007年大化县当地居民发热病人、流动人口发热病人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年间共血检当地居民发热病人362173人次、病灶点居民5562人次,外出回归3864人次,外来......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分析广西大化县1990~2007年疟疾监测结果和流行特征,评价监测措施,为疟疾防治后期监测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1990~2007年大化县当地居民发热病人、流动人口发热病人监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18年间共血检当地居民发热病人362 173人次、病灶点居民5 562人次,外出回归3 864人次,外来流动人群2 425人次,检出当地感染疟疾病例23例,输入疟疾病例333例,当地居民发热病人,外出回归和外来人群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分别为0.003%, 8.39%和0.37%,外出回归感染病例占91.01%(324/356), 外来病例占2.53%(9/356)。 结论 大化县疟疾发病率连续18年控制在1/万以下, 输入性疟疾病例数量多、分布面广、高度分散,疟疾监测和防治措施可行有效。应继续加强对原高疟区回归人群疟疾管理和监测,巩固疟疾防治成果。

【关键词】  疟疾 流动人口 监测 评价

大化瑶族自治县是198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偏西的红水河中游,地处东经107°9′45″~108°2′22″,北纬23°33′22″~24°22′20″,全县辖16个乡镇,156个行政村,286个自然屯,总面积2 716km2,2006年底总人口为40.7万。大化县原是间日疟、恶性疟混合流行区,1954年的疟疾发病率为151.01/10万,疟原虫平均感染率为7.41%(7.35%~13.73%)。发现的按蚊有中华按蚊、微小按蚊、日月潭按蚊等10余种[1]。经过多年的反复防治,疟疾发病率逐年下降,1996年起不再发现本地疟疾病例。但从外部输入的疟疾病例每年都有发生,对当地的疟疾防治成果构成很大威胁。为巩固疟疾防治成果,大化县认真抓好流动人口、特别加强对外出回归人员疟疾管理与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18年来的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收集1990~2007年大化县各乡镇疟疾疫情资料及监测数据报表。

  1.2  疟疾病例侦察  大化县卫生防疫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立疟原虫镜检中心,各乡镇医疗卫生单位设立镜检站,对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和原因不明的“三热”病人采血涂片镜检,以血检疟原虫阳性者统计发病率。

  1.3  对出现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和输入性病例较多的病灶点进行居民血检。

  1.4  流动人口疟疾监测和防治  大化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每年对外出回归和外来人群进行登记,对发热病人及时采血检查,血检疟原虫阳性者给予氯喹1.5g、伯喹112.5mg三个疗程正规治疗并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对输入性病例2例及以上病灶点,给予病家及病家周围人群预防服药,同时采用菊酯类杀虫剂喷洒或浸泡蚊帐防止发生输入继发病例。

  1.5  病例分类  对查出的疟疾病人建立病例档案,由县防疫站专业人员对每个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发病时间,有无外出史和外来人口进入当地时间等综合分析,确定病例分类[2]。

  2  结果

  2.1  疟疾发病情况  1990~2007年全县共血检当地居民发热病人362 173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11例,平均阳性率为0.003%;血检当地病灶点居民5 562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12例,原虫阳性率为0.22%;血检外出回归人员3 864次,检出疟原虫阳性324例,平均阳性率为8.46%,年均检出18例,其中间日疟(P.v)319例,恶性疟(P.f)5例;血检外来人员2 425例,检出疟原虫阳性9例,平均阳性率0.37%,年均检出0.5例,均为间日疟,外出回归人员和外来人员疟原虫血检阳性率明显高于当地居民发热病人和病灶点居民阳性率(P<0.01),见表1~2。

  表1  大化县当地居民疟疾监测结果(略)

  Table 1  Results of malaria surveillance at local residents in Dahua County(1990~2007)

  表2  大化县流动人口疟疾监测结果(略)

  Table 2  Result of malaria surveillance at mobile population in Dahua county(1990~2007)

  2.2  疟疾病例分类  18年间大化县共检出疟疾病人359例,其中当地感染病例23例,占6.41%,外出感染回归病例327例,占91.09%,外来病例9例,占2.51%,23例当地病例发生在1995年,其余年份无本地病例发生。而输入性疟疾病例几乎每年都有发生,尤其以1993~1995年,1998~1999年这几个年份较多,见表3。

  表3  大化县1990~2007年疟疾病例分类(略)

  Table 3  Classsification of malaria cases in Dahua County(1990~2007)

  3  讨论
   
  1990~2007年监测结果显示,大化县的疟疾防治工作经过几十年的积极防治,疟疾年发病率由建国初期的1.511‰降为2007年的0,血检病灶点居民5 562人次,仅在1995年检出12例病人,疟疾年发病率连续18年控制在1/万以下, 表明大化县疟疾发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为巩固已经取得的疟疾防治成果,大化县卫生防病部门继续开展疟疾监测工作,加强对外出回归和外来流动人口输入性疟疾管理与监测,18年监测共发现输入性疟疾病例333例,占总病例的93.54%(333/356)。外出回归和外来人员血检阳性率分别是当地居民发热病人、病灶点居民血检阳性率的2 796.7倍和1.68倍,出现了以输入性疟疾病例为主的流行特点。随着西部大开发,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力的增加,大化县每年有大量的民工外出务工,1993~2000年平均每年检出的输入性疟疾病例为32.63例。但随着对流动人员、特别是外出回归人员疟疾管理与监测力度的加强,从2001年始,输入性疟疾病例呈逐年减少趋势,由前8年平均每年的33.5例降到后7年每年的3.14例,下降了90.63%,表明大化县疟疾监测与防治措施是可行的。18年来尽管平均每年有18.5例输入性疟疾病人,但除1995年检出23例输入继发病例外,其余年份均未发现输入继发病例,与刘冬梅、李志宏[3,4]报告的相似。输入性疟疾在大化县当地未引起更大范围的传播和流行,主要原因有,一是大化县汲取了1995年因输入性病例引起疟疾局部爆发流行的经验和教训,认真按照卫生部五部委、广西卫生厅五厅局关于流动人口疟疾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了可行的流动人口管理与监测措施,同时基本掌握了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回归的时间和规律,对回归人员和外来人员及时采血镜检,及时治疗;二是加强了对输入性病灶点当地人群监测,对输入性病例病家周围人群及时采血镜检并进行一次预防服药;三是加强了对外出务工人员和外来人员疟疾预防知识教育,民工自我保护意识有了较大提高,得了疟疾后主动到当地防病机构或返回原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就诊和治疗,对防止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扩散起了重要作用。
   
  大化县已连续10多年没出现当地感染疟疾病例,输入性病例也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但依然是大化县和基本消灭疟疾地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疟防成果巩固的主要威胁[5]。因此应继续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和监测,重点抓好外出务工回归人群疟疾病例侦察和随访,以临床初诊为疟疾和疑似疟疾作为重点血检对象,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传染源。减少当地居民发热病人血片数量,不仅可以消除输入性疟疾对当地人群的潜在威胁,还能大大降低疟疾监测费用,继续巩固基本消灭疟疾的防治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槐芳,石维志,李风文,等. 广西疟疾防治措施与效果[J].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89,2(4):252~25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局. 疟疾防治手册[M]. 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157.

  [3] 刘冬梅,李士雪. 流动人口对山东省疟疾传播的影响[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8,12(10):25~26.

  [4] 李志宏,龚艳凤.江西省1997~2001年输入性疟疾发病特点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2003,3(2):153~155.

  [5] 李锦辉,覃业新,郭传坤,等. 广西微小按蚊分布区基本消灭疟疾后的疟疾监测[J].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2003,16(4):210~213.


作者单位:大化瑶族自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 大化 530800

作者: 段启志 唐运年 韦瑞忠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