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第8卷第9期

宁波市血吸虫病防治历程和展望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关键词】血吸虫病防治宁波市于1921年发现首例血吸虫病人[1],此后陆续有病人发现。建国初1950年由浙江省和宁波市组成的血吸虫病防治队在各县(市)区的乡村,开展查治病和疫情的调查工作[2],揭开了宁波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序幕。50多年来,宁波市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在历届党政领导的重视下,依靠和发动群众......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血吸虫病 防治

宁波市于1921年发现首例血吸虫病人[1],此后陆续有病人发现。建国初1950年由浙江省和宁波市组成的血吸虫病防治队在各县(市)区的乡村,开展查治病和疫情的调查工作[2],揭开了宁波市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序幕。50多年来,宁波市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在历届党政领导的重视下,依靠和发动群众,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注重科学,讲究方法,在不同的时期采取了各种防治对策,取得了显著成绩,于1992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达标后坚持“清内防外”策略,经过“八五”、“九五”、“十五”3个5年规划的螺情和病情监测,无阳性钉螺、无新感染病人(畜),说明血防成果是巩固的。但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速,流动人口增多,给血防监测和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3]。为了及时发现外来传染源,预防和控制本地血吸虫病的发生,从1995年起,本市将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重点放在对流动人口的监测中,使得血吸虫病防治成果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1  概况
   
  宁波市简称“甬”位于东海之滨,长江三角洲的东海角,即东经122°16′~125°55′,北纬28°51′~30°33′。东与舟山群岛隔海相望,北涉杭州湾,是我国对外开放沿海港口城市之一。全市总面积9 365km2,其中山区、半山区约占总面积的50%,总人口560多万,流动人口400余万,下辖11个县(市)区、147个乡(镇、街道)、3 669个村(居委会),历史上共有8个县(市)区、46个乡、339个村流行血吸虫病,累计有螺面积3 411 600m2,累计病人16 926例,其中晚期血吸虫病人331例,是水网型和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

  2  防治措施

  2.1  以查灭螺为主的综合性防治  1950~1969年以点带面开展查灭螺和查治病工作,查出有螺面积1 790 184m2,分布在291个村。对发现的钉螺先后采取人工捉、开水烫、火烧、土埋、药物方法进行杀灭。同时开展了群众性查病工作,对查出的28 360名血吸虫病患者采用中药、锑剂、血防-846等方法进行治疗。同时,加强粪水管理和健康教育,粪管工作是结合爱国卫生运动和增产积肥进行的;同时教育群众不在河、沟、塘里洗刷粪桶,取缔河边露天粪缸;推行粪缸小型集中,半掩埋式,多积尿,加盖密封,定期贮存的办法,达到杀灭虫卵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

  2.2  坚持了以主攻钉螺、清理病人为主的“达标”考核  1970~1972年为实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目标,抓住了当时有利时机开展了大规模查灭螺和查治病工作。结果全市共投查灭螺用工1735 943工,查出有螺面积300余万平方米,都进行了灭螺;查病2 296 305人次,查出病人9 037例,均给予化疗。同时还做到边查边推广新药吡喹酮治疗、耕牛同步化疗。按“达标”考核要求,对8个血吸虫病流行的县(市)区分期分批逐个考核验收。

  2.3  以巩固血防成果为主的监测  1973~1992年按照浙江省和宁波市血吸虫病防治方案,做好螺情、病情监测巩固工作,采取了以下防治对策。

  2.3.1  扩大查螺查病范围  全市及时对所有与历史有螺环境毗邻交界的地区扩大查螺范围,加大查螺力度,结果非流行区没有发现新螺点;同时对疫区(江西、湖南)购入的100头菜牛用血清免疫法检测抗体,其中阳性12头,阳性率为12.00%,阳性菜牛粪检均为阴性。

  2.3.2  加大改造有螺环境  结合当地农田水利建设,大力改造历史上有螺环境,全市史上有螺环境改造率达41.27%,增加耕地面积1 407 980m2,促进了宁波市的经济发展。

  2.3.3  广泛开展血防健康教育  采取多种形式,新颖独特的血吸虫病防治健康教育活动。如送电影下乡,《枯木逢春》和《送瘟神》科教片由电影放映队到流行村巡回放映。同时报纸、广播、血防展览、标语、宣传画、图片等更是宣传不断,提高群众的防病和主动参与意识,积极配合查病,及时地发现和治疗传染源。

  3  防治成果

  3.1  螺情、病情大幅度下降,全市达到消灭血吸虫病标准  全市有螺面积从1971年300余万平方米下降到1992年为0;1988年以后再也查不到内源性急性感染和新感染血吸虫病人(畜);1992年晚期血吸虫病仅331例。通过省级考核验收,江北、江东、慈溪、海曙、鄞州、余姚、奉化和宁海分别于1981、1981、1981、1985、1985、1985、1987和1992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

  3.2  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的综合干预研究  达标后在原8个血吸虫病流行县(市)区建立了血吸虫病监测系统的同时还扩大了3个非血吸虫病县(市)区的流动人口血吸虫病查病工作。并制定了《宁波市血吸虫病报病工作方案》,方案要求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单位,凡在门诊、住院及 健康体检中发现疑似血吸虫病病人(不明原因的发热伴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肝、脾肿大,血便等)均要向宁波市疾控中心发出专报卡。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收到疑似病人后,1wk内作出明确的病原诊断,对确诊的血吸虫病人应向病人居住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出宁波市血吸虫病人专报卡,该疾控中心收到专报卡后,应及时对病人进行治疗,同时做好个案调查,并上报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以保证对发现的传染源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防止疫情爆发和蔓延。对发现疑似血吸虫病人,经病原学确诊的单位和医务人员各奖励1 000元和200元。对发现的血吸虫病人和疑似病人不报告或不及时转病原学诊断单位确诊,而造成疫情扩散的,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依法查处,并追究当事人的行政法律责任。结果1990~2007年全市共查钉螺面积13 077 825m2,查出螺点4处,计有螺面积1 430m2,在有螺区抓获活钉螺306只作了解剖,均未发现血吸虫感染,同时对查出的螺点进行巩固性灭螺面积为145 860m2,后经复查均未发现活钉螺。检查当地居民127 581人次,对皮试和血清学阳性者作粪检,结果均为阴性;同时检查流动人口67 729人,血清阳性589人,阳性率为0.87%,其中对血清阳性432人进行粪检,结果有73人找到血吸虫病原体,均属外来人口。检查耕牛和疫区购入的菜牛2 546头,粪检均为阴性;同时解剖野鼠3 699只,均未发现感染;另外在不同的厕所及粪便预处理厂采集粪稀样品98份,经镜检,结果均未找到血吸虫卵。说明宁波市血吸虫病防治成果巩固,但输入性传染源和当地钉螺时有发现,因此,血吸虫病防制工作务必不能松懈。

  4  展望
   
  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下,经过几代血防人员的共同努力,宁波市虽于 1992 年达到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 。经十多年的监测结果表明 ,宁波市消灭血吸虫病防治成果较为巩固 ,但在部分山丘型地区发现残存钉螺 ,且流动人口中发现了血吸虫病人[4]。在当前形势下 ,监测传染源的工作重点应放在外来流动人员 ,尤其是对来自安徽、湖南、湖北、江苏、江西、四川、云南等7个省的109个血吸虫病疫区县(市)区的外来人员,如有发热、肝脾肿大、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肝区压痛、咳嗽、腹胀及腹泻等症状的,要考虑到是否有血吸虫病的可能,及时进行血吸虫病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查;同时加强对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尽量减少误诊和漏诊;还应加强对疫区购入牲畜的检疫、畜粪管理等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高危人群管理和病畜检测 ,这对巩固血吸虫病防治成果 ,杜绝死灰复燃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血吸虫病防治史编委会.浙江省血吸虫病防治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108.

  [2] 浙江省血吸虫病防治史编委会.浙江省血吸虫病防治史[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6.

  [3] 卫生部血吸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全国血吸虫病监测地区及流动人口疫情研讨会议纪要[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3,15(2):1.

  [4] 叶丽萍,孙亚维,许国章,等.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后的综合干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12):1500.


作者单位:宁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 宁波 315010.

作者: 叶丽萍 许国章 张吉楠 鲁锋 孙亚维 董红军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